现代畜牧生产中动物疫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2021-03-27宋德容
宋德容,全 成
(湖北省松滋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湖北松滋 434200)
随着现代畜牧养殖技术的快速发展,规范、专业的养殖管理程序越来越受到广大养殖场的认可和推崇,为养殖者提供了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畜牧业发展大潮中,部分养殖户养殖理念陈旧,养殖技术不足,对当前新技术了解不深入,再加上养殖环境不理想等,往往在生产中经常发生畜禽疫病,对养殖经济效益带来巨大影响。针对畜禽疫病,养殖者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做好预防,尽可能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养殖者还需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争取做到疫病发生时能够快速应对。接下来对养殖场常见的动物疫病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可行、有效的应对措施,为构建严谨、安全、专业的畜牧养殖管理制度提供帮助。
1 现代畜牧养殖中的常见疫病介绍
1.1 传染性疫病
这类疾病通常是由病毒、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传染性,是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传染性动物疫病难以消除的原因有:
(1)疫病种类多,传播途径多种多样。目前我国已有200 多种畜禽疾病,常见的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新城疫、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对畜禽养殖威胁巨大。(2)众多的病毒亚型及不同毒株,增加了防控实际工作中的难度,加之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变异,临床症状出现非典型化,增加了动物疫病防控难度。(3)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不断增强,导致传统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对某种传染病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所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是养殖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1.2 普通性疾病
在畜牧养殖中,普通疫病一般是指畜禽内科、外科与产科等方面的疾病。内科疫病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如消化系统紊乱、必需营养长期缺乏、病毒感染等,会对畜禽生产水平产生重大影响。外科疫病主要有眼病与蹄病等,对畜禽生产水平影响相对小一些。产科疫病相对复杂,通常是出现在母畜分娩期与产后阶段等。
1.3 寄生性疾病
在现代畜禽养殖中,畜禽寄生性疫病非常常见,一般是指蠕虫、原虫、节肢动物等寄生动物通过汲取宿主的营养物质来获得生存与繁衍。该类疾病一般需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在对其实施防治措施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必须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1]。
2 现代畜牧养殖中疫病的产生原因解析
在实际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引起畜禽发病的原因十分复杂,如饲养环境差、饲养管理技术不完善、强制性免疫病种疫苗免疫不彻底等都是众多疫病的诱发因素。
2.1 饲养环境差
若要促进畜禽的健康成长,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重视养殖场每一个生产环节生物卫生安全,保持畜舍干燥通风、灭鼠灭蝇,定期开展消毒灭源,消除动物疫病的隐患。
2.2 饲养管理技术不完善
先进的养殖管理技术是养殖业成功的关键。饲养管理技术缺失,必然影响正常生产效益。在药物管理方面,不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容易造成畜禽出现药物性损伤;饲料搭配不合理,易导致畜禽生长缓慢,出现因营养物资长期缺乏或过剩所致的疾病;养殖设施更新滞后,则养殖环境无法优化,如通风系统、排污系统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配置,会对下一步的管理造成限制,从而间接地造成养殖环境变差,对畜禽的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养殖场没有一套规范有效的消毒机制,则无法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随意出入,产生动物防疫安全隐患。
2.3 疫苗免疫不彻底
养殖场必须对饲养畜禽强制免疫病种和其他需要免疫的病种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增强畜禽自身免疫力。
3 现代畜牧养殖中疫病的防治措施
在疫病防控方面需要严格遵循以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做到源头管理、实施科学、措施有效,实现现代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1 科学创建养殖基地,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创建畜牧养殖基地,要选择地势较高的区域,确保干燥易排水,并配置充足的水源,加强通风排污等设施的配置,尽量远离居民区。养殖规模要结合实际情况确保适中,不易盲目扩大或缩小,如果养殖密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对管理造成阻碍,容易引起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畜牧养殖基地还要严格实施卫生消毒管理制度,选择对人畜等伤害性小的消毒剂开展日常卫生消毒。对于一些特殊位置要定期消毒,如大门出入口、栏舍内部、饲养器具等,尤其要重视场内工作人员的彻底消毒。在高温多雨季节中,一定要提高消毒频率,确保栏舍的干燥与整洁,预防病毒及细菌滋生。
3.2 完善疫病预警机制,严格落实检疫制度
在畜牧养殖中,疫病的出现一般具有季节性特点,对其实施预防非常重要且必要。一些传染性疫病的发生通常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的相关性。例如:猪姜片虫吸虫病通常会在6~8月份爆发;在每年的9 ~12月份口蹄疫病进入流行期,这与大风造成的空气流通有着直接的相关性。第一时间对疫病实施预警管理,提前做好防控准备,对完善防治机制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外部引入的种群来说,务必要对其实施严格检疫与消毒,对饲养畜禽务必须定期注射疫苗与驱虫等。在加强养殖生产区管理的过程中,整个操作流程务必要规范、严谨,避免非工作人员随意出入养殖区,外来人员及车辆一定要严格消毒才能够进入养殖生产区域。
3.3 创设良好的饲养环境,科学调配饲料
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对畜牧疫病的防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畜牧生产中通常会产生粪便等相关污染物,因此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清理,因为很多病菌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因此务必要确保栏舍空气新鲜、干燥整洁。尤其是养殖区周围的环境,是一个极易忽视的关键场所,要定期开展清场与消毒灭源,确保内外卫生环境都符合养殖要求等。
饲料调配一定要科学,一般要选择全价饲料,保障营养科学合理。在饲养过程中,必须按照畜禽的不同生长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配,确保营养均衡、充足等,逐步提升畜禽的免疫力与抵抗力等[2~4]。
3.4 完善疫病防治预案,阻断疫病传播渠道
畜牧养殖疫病的暴发不具有预测性,有时会发生大规模流行。为阻断疫情的蔓延,养殖工作者必须实施可行、完善、精准的防治预案,预防不测事件的发生。防治预案制定要有完善的防治药物的配制、隔离场所的铺设、救援渠道的安排等内容。尤其是救援渠道的设计非常关键,需要与地方政府、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等保持密切联动性,才能够借助各方面力量及时有效进行疫病防控。调查发现,在畜牧养殖环境中,空气、土壤中含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因此切断疫病传播渠道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注重外来人员的隔离,另一方面需要注重环境隔离等,在建设养殖场时要保持必要间距。
4 结束语
现代畜牧养殖疫病防控效果如何,通常与养殖人员专业经验、防控知识掌握情况等直接相关。长期实践证明,单纯希望通过接种疫苗来达到疫病防控效果的方法是完全行不通的,实际生产中必须实施综合防控、优化养殖环境、完善养殖管理体系等措施,方可促进畜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5~7]。特别是在部分地区,畜禽养殖还不成规模,这对疫病防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充分认识到做好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疫病防控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打造完善的畜禽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重特大畜禽疫病高效防控,促进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