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病流行特点及常见鸡病防控

2021-03-27周建萍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

周建萍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靖远 730600)

鸡群出现疫病似乎无可避免,在当前养殖行业内也已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意识到疫病出现的重要性,提高管理意识,在具备超强防控意识的情况下更新防疫技术,将疫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避免对养殖户造成影响是现阶段研究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 鸡病的流行特点

1.1 鸡群发病种类增多

据相关调查发现,鸡的发病概率明显增加,在不断提升的同时鸡病呈现增多的趋势,老病无法根除,新病又出现,很多过去没有的疾病也出现新式样。现阶段如禽流感、肾传支、腺胃型传支等病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防治技术也在不断上升,但是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需要大量时间,而疾病发生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危害,而且很多疾病无法及时发现,无法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解决和控制问题的出现,耽误最佳治疗时间,无形中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

1.2 疫病的传播速度加快

在经济效益不断激励的背景下,很多人参与到养殖行业内,养殖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养殖行业风险也随之增加。鸡群的密度增加,养殖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呈现出集约化的特征,导致疫病传播速度加快,给鸡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困难。在实际防控工作中,部分养殖场缺乏足够的防疫意识、专业防治技术等,因此一旦出现感染就会造成大面积死亡,养殖场分布也成为疫病爆发的重要特征[1]。

1.3 营养代谢疾病上升

在当前养殖户经济利益驱动下,人们在养殖过程中只重视鸡的体重,忽视鸡的体质和养分含量等,忽视了日常喂养中的营养均衡。而养殖场在选择饲料时常重视价格而忽视质量,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养殖场内的鸡群存在营养缺乏的情况。

2 鸡常见病防控

2.1 鸡新城疫

2.1.1 流行病学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禽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是主要感染群种,其他禽类也会干扰,比如鸽、鹌鹑、孔雀等。新城疫在鸡病当中是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经济损失非常大。一般雏鸡的感染率最高,成年鸡表现比较典型。新城疫可以在任何季节发生,但主要集中在春秋。病鸡的分泌物、血液、肉、器官、鸡毛、消化道等是主要传染源。流行停止后病鸡逐渐痊愈或成为带病鸡,慢性积累,精神不好,有轻度咳嗽、轻度神经症状,这种慢性鸡群就是导致新城疫在养殖场内流行的主要原因。新城疫的主要传染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鸡蛋。

2.1.2 临床表现

新城疫潜伏期为2 ~7 d,急性爆发在3 ~4 d之内,急性爆发能让鸡在短时间内全部死亡,死亡率也因疾病类型而存在差异,最高为90%,最低为1%。病情能够持续1 ~3 周。最急性疫病往往无法看到症状直接死亡,或表现为呼吸加快,衰弱枯竭,粪便为绿色,1 周左右死亡。急性鸡体温快速升高,不进食或少吃食物,精神萎靡,羽毛松乱,呼吸困难,衰竭死亡。

2.1.3 病理变化

口腔黏膜有灰白色芝麻样坏死灶,喉头和气管黏膜出血,或点状出血,肠道黏膜出现,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或坏死。

2.1.4 防控

根据不同鸡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不同养鸡场病鸡的实际情况不同,免疫情况也存在差异,因此必须根据免疫监测结果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在发生新城疫、疑似新城疫时应对全鸡场内鸡群进行免疫接种,首先接种假定健康鸡群,随后接种刚发病鸡群,最后接种发病鸡群,认真处理死鸡,对鸡场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2]。

2.2 禽流感

2.2.1 流行病学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染源就是发病禽畜、带毒禽畜,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可垂直传播。飞鸟在病毒传播中发挥作用最明显。禽流感可在四季发生,冬春季最常见,临床上常常和新城疫等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

2.2.2 临床表现

禽流感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昏睡、咳嗽、喷嚏等,头部肿大,嗉囊积液,部分病例甚至出现共济失调,产蛋率明显下降,甚至有高致病率,死亡率为60%~100%。

2.2.3 病理变化

眼角膜浑浊,结膜出血,水肿,皮下组织呈胶冻样浸润。肺部出血水肿,脾脏有灰白色斑点样坏死,消化道黏膜出血,溃疡,有灰白色斑点,体内其他组织也有明显出血,且常见纤维素性膜炎。产蛋鸡发生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内有炎性渗出物。

2.2.4 防控

积极做好综合防控措施,防止病原传入鸡群内。如果发生高致病禽流感,应立即封锁疫区并且上报疫情,并且将病禽做无害化处理,降低致病感染区域,采取免疫和对症治疗、消毒等综合措施来控制病毒[3]。

2.3 传染性法氏囊病

2.3.1 流行病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生集中在2 ~8周龄,但是主要侵害鸡群为3 ~6 周龄。传染性法氏囊病最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速度呈尖峰式死亡,但康复也快。但是病鸡由于法氏囊被破坏,产生免疫抑制现象,对疫病的抵抗力下降而易患其它传染病。

2.3.2 临床表现

发病后鸡不进食,厌食,松软无力,羽毛凌乱无光泽,腹泻,排出白色或黄色的水样粪便,饮水量增加。病鸡感染后3 d 内死亡,随后死亡率直线上升,5 ~7 d 后死亡率下降。

2.3.3 病理变化

胸部、腿部、翅部出现严重脱水、出血现象。腺胃部位有出血条纹。肝脏肿胀表面红白相间,肾脏肿大而苍白,尿酸盐沉积。法氏囊出血和水肿、坏死。发病后期法氏囊萎缩,囊腔内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2.3.4 防控

预防:12 ~15日龄(母源抗体消失后)用法氏囊弱毒疫苗进展首免,间隔1 周后用中毒疫苗二免;或用法氏囊灭活疫苗在10日龄以前进行皮下注射。治疗:发病后立即注射高免血清、高免黄液和服用抗生素药剂,在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4]。养殖场内需注意保温、防暑等,减少应激反应。

2.4 传染性支气管炎

2.4.1 流行病学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感染鸡群之后高度接触传染,自然感染期为2 ~5 d,快速传播短期内全部发病,发病时间为1 ~3 周内,雏鸡死亡率会偏高,为25%左右,如果发生肾脏病变,死亡率更高。

2.4.2 临床表现

雏鸡发病后会表现为咳嗽、喘气、流鼻涕、畏寒、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饮水量显著增加。发生肾脏型病变的雏鸡粪便样为白色、水状。产蛋鸡在发病后蛋壳变薄,畸形蛋、软壳蛋、破蛋率高,蛋清稀薄如水,持续3 周左右。

2.4.3 病理变化

在解剖中发现变化并不明显,主要特征就是鼻腔、鼻窦、气管黏膜有渗出物,肾脏肿大而苍白,肾小管充满尿酸盐,外观呈灰白色花斑状,输尿管长度变短。

2.4.4 防控

传染性支气管炎在目前并无药物治疗,只能通过加强饲养和卫生管理提高雏鸡室内温度,降低饲养密度,添加抗菌药物治疗避免发生继发症状,降低死亡率。肾脏病变可以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4%的红糖可以降低死亡率。为防止发病,应及时对鸡群进行免疫[5]。

猜你喜欢

法氏囊新城疫禽流感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鸭新城疫研究概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如何正确使用新城疫疫苗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鸡大肠杆菌病与新城疫混感的防治
鸡新城疫继发大肠杆菌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