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科研人员揭示炎性反应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间的关系

2021-03-27

肿瘤防治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肿瘤发生抗炎药性反应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从炎性反应的启动与消退过程入手,系统揭示了炎性反应与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促癌和抑癌的炎性反应类型进行了深入解析,详细讨论了靶向调控炎性反应在肿瘤治疗中的干预策略。这项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吴永忠团队合作的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上。

急性炎性反应是身体对受损细胞、病毒和其他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能快速启动并帮助身体自愈。急性炎性反应中大多数炎性细胞可杀灭病原、促进组织修复、阻止肿瘤生长,进而发挥抑癌的作用;一旦炎性反应无法及时消退,则转变为慢性炎性反应,可能会诱发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一系列疾病,系统性慢性炎性反应(肥胖、抑郁等)以及影响免疫系统,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慢性炎性反应已被证实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元凶之一。

研究团队认为,部分抗炎药可显著降低癌症发病率及死亡危险,一些促炎细胞因子或刺激物可以促进免疫细胞向感染组织渗透、进而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使用非特异性的抗炎药在早期阶段可抑制慢性炎性反应,阻止肿瘤的发生,并提高其他疗法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针对肿瘤发生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特异性炎性介质,采用抗体中和或靶向抑制炎性信号通路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抗癌疗法的效果。

猜你喜欢

肿瘤发生抗炎药性反应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microRNA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Wnt信号通路调节小肠肿瘤发生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microRNA-95与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
PLK1在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