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和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中药治疗

2021-03-27胡晓仲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尿囊法氏囊病鸡

胡晓仲

(江苏省沭阳县畜牧兽医站,江苏沭阳 2236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腔上囊炎、甘保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腹泻、颤抖、胸肌、腿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为主要临床特征[1]。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呈尖峰式死亡的特点,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接种失败[2]。随着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苗、活疫苗及卵黄抗体等生物制剂的推广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得到一定的控制,然而该病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却已逐步向温和型方向转变,主要表现为发病缓和、传染缓慢、无典型症状、零星死亡。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免疫抑制疾病,可导致机体多种疫苗免疫失败或因免疫力降低诱发其他疾病[3~4]。因此,对温和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精准诊断和正确治疗是治愈该病的重要手段。笔者几年来一直研究用中草药治疗鸡温和型法氏囊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结合临床病例现将研究成果公布于众,请各位同行指正。

1 流行特点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属于双股双节RNA,不同品种的鸡均能感染,主要发生于2~15 周龄的鸡,3~6 周龄的鸡最易感,临床上4~6 周龄的鸡较为常见,成年鸡一般呈隐性感染。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污染了饲料、饮水、垫草、用具等,通过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小粉甲虫蚴可作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播媒介。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往往突然发病,传播迅速,通常在感染后的第3 天开始死亡,第5~7 天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息,具有一过性流行特点,即尖峰式死亡特点。

2 临床症状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潜伏期1~5d,人工接种后2~3d 出现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病,病鸡减食、精神委顿、翅膀下垂,羽毛无光泽,嘴喙常插于羽毛内,怕冷,在近热源内扎堆或在鸡舍墙角呆立,呈现衰弱状态。病初可见病鸡啄自己泄殖腔的现象。病初排黄色稀便,随之排水样或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急性期出现病状后1~2d 内死亡,死前拒食、羞明、震颤、脱水,衰竭死亡。

剖检病死鸡,可见脱水,腿部和胸部呈条片状出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脂肪变性。法氏囊呈胶冻样水肿,囊内黏液增多或有淡黄色干酪样物质充塞,体积增大,外形变圆,外观呈紫葡萄状,约经5d 后法氏囊开始萎缩,切开后黏膜褶皱多混浊不清,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性出血。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有的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有时腺胃乳头亦出血,若为超强毒株感染,则出血更为严重。

3 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3~6 周龄发病,突然发生,发病率高,呈尖峰样死亡即一过性特点)、症状及剖检变化(胸、腿部肌肉出血和法氏囊红肿、出血和有分泌物)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进一步确诊需做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及血清学检查。若为非典型即温和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则无明显症状,病鸡精神委顿,畏寒,粪便稀薄,呈绿白色,常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或新城疫。剖检可见法氏囊萎缩,肾脏出血,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偶尔可见皮下肌肉上(腿肌、胸肌)见到出血点。

4 典型病例

沭阳县洪兵养鸡场老板于2020年11月26日到县兽医站求诊,主诉本蛋鸡养殖场,存栏56日龄蛋鸡3500 只,分别于14日龄和18日龄免疫法氏囊病活疫苗,但于半月前,鸡群中出现零星雏鸡精神沉郁、缩头闭眼、羽毛松乱,整群状态良好,未见异常。四五天后,个别鸡出现呼吸道症状或拉白色稀便,且出现两只死亡。全群精神状态尚可,但采食量有所下降。本场兽医判定为温和型流感,投药5d 未见效果,后兽医判断为温和型新城疫,换药投服4d 无效,整群采食量依旧下降,每天有2~4 只雏鸡死亡,本场兽医无法判定病鸡得的是何病,随即和场主带11 只病死鸡到县畜牧兽医站求诊。笔者剖检病死鸡病理变化多不明显且不典型,共同特征为严重脱水。其中6 只胸肌或腿肌出现不明显出血点,3 只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轻微出血点,大部分病死鸡出现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形成“花斑肾”,个别鸡法氏囊轻微水肿或有出血点,部分鸡法氏囊萎缩。笔者又联系县站化验室进行实验室诊断:按规定被检测样品制备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鉴定需要通过琼脂扩散实验完成。笔者和实验室化验员首选4 只24h 内死亡病鸡,采集有典型病变的法氏囊组织。将病变组织粉碎、稀释,加双抗处理后离心,收集上清液;然后取病料通过绒毛尿囊膜接种与10日龄SPF 鸡胚中,每只鸡胚接种2ml,共接种5 只,检测结果接种的5 只鸡胚均在2~5d 内死亡,死亡鸡胚病变主要是鸡胚严重水肿、出血;收集接种成功鸡胚(收集2 只鸡胚)尿囊液和绒毛尿囊膜,放入无菌器皿-20℃保存。将采集的2 份典型病变法氏囊组织和2 份鸡胚组织分别碾碎研磨,用PBS 液1:5 倍稀释,在-20℃环境下反复冻融3 次,离心取上清液置4℃冰箱保存备用。到时间后进行琼脂扩散实验:在琼脂平板上打孔7 个,中间1 孔,外周6 孔,孔径均3mm,外周6 孔孔距均为3mm。首先对七孔进行编号,中间孔为1 号孔,外周6 孔顺时针从上到下依次2、3、4、5、6、7 孔。在1 号孔加入3ml标准阳性血清,2、5 孔加入标准抗原各3ml,3、6 孔加入病死鸡法氏囊组织样品各3ml,4、7 孔加入接种病料鸡胚的绒毛尿囊膜样品各3ml,放入湿盒置37℃温箱中24h 观察结果。琼脂平板实验结果显示,2 号孔(标准抗原)、5 号孔(标准抗原)与1 号孔(标准血清)之间分别形成一条清晰致密的白色沉淀线;3 号孔(法氏囊组织样品)、6 号孔(法氏囊组织样品)、4 号孔(绒毛尿囊膜样品)、7 号孔(绒毛尿囊膜样品)与1 号孔之间均形成明显沉淀线。最终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感染阳性。

5 中药治疗

中兽医辨证论治理论认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属温热病中的气分热邪未除,直入血分所致,导致血分热邪极盛,是正虚邪实的热毒证。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兼施,以清热解毒、凉血生津、益气健脾为治则,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特拟以下中药处方治疗(药味剂量以3500 只幼鸡设定):黄芪700g、黄连1225g、生地1050g、大青叶1225g、白头翁1225g、白术1050g、甘草700g、沙糖1050g。一次加水约15kg 煎煮,煎2次,1 次煎液约7.5kg,共约15kg 加入5%白糖,让鸡自饮,1 剂/d。对于采食量下降鸡只可灌服,2 次/d,每次5ml 左右。经回访,服药3d 后鸡只死亡停止,建议继续服用2 天后回访,鸡群已恢复健康。

6 体会

近年来,养鸡行业飞速发展,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得以控制,且发病减少。然而温和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对养殖企业仍然有较大影响,应当重视。笔者经问诊调研进一步了解到,沭阳县洪兵养鸡场温和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管理者对该病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打疫苗就可以避免发病,忽略了母源抗体的存在及其对疫苗的影响,使得受免疫鸡群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抗体水平很低,最终导致免疫失败、鸡群发病。笔者认为,在免疫后应对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了解鸡群整体免疫效果,及时补免或加强免疫,使免疫达到预期效果。万一患病则采用上述中药方剂,对温和型鸡传染法氏囊病有改善病情、减少死亡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尿囊法氏囊病鸡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膀胱尿囊囊肿破裂合并脐膨出1例
荆防败毒口服液治疗鸡法氏囊病的疗效试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对SPF雏鸡的免疫效果
输尿管回肠储尿囊吻合口狭窄的腔内治疗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