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治疗膀胱咳辑要

2021-03-27白晓辉陈剑坤李际强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化饮遗尿五苓散

白晓辉,陈剑坤,李际强*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综合三科,广州 510006)

《内经》中有“心咳”“肝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胃咳”“小肠咳”“大肠咳”“膀胱咳”“三焦咳”等,此为根据相关脏腑的临床症状命名,其中以“咳则遗尿”为主症的“膀胱咳”较为常见[1]。本研究基于对膀胱咳的病因病机认识,以中医辨证经方论治,疗效较好,现将经方治疗膀胱咳的经验与体会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膀胱咳”源于《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2]。咳而遗尿是膀胱咳的主要临床症状,即咳嗽时有小便溢出,不能自控,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体弱和产后妇女,偶见于青年女子及体弱男子。中老年女性由于分娩、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长期负重及自身退变、盆底肌下移、耻骨尿道韧带松弛,从而导致咳嗽时腹压增加,近端尿道和膀胱颈部位置下移,尿道阻力减小,发生遗尿[3]。

膀胱咳的病位并非仅在肺与膀胱,与脾、肾、三焦也密切相关。“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肺既能调节一身气机,又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功能;“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属膀胱”,肺与三焦均能调节水液代谢,若因邪阻或肺寒,致三焦气化不利,水饮内生,上则肺气上逆而咳,下则影响膀胱之贮尿、排尿功能失常,从而出现咳则遗尿。对于体弱或年老及新产者,或先天之肾虚者,难以纳气归根,故咳,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失约,咳而遗尿;或后天之脾不足,运化失司,痰饮内生,亦可犯肺或影响膀胱之气化,出现膀胱咳。总之,膀胱咳与肺之宣降、脾气之升举、三焦之气化、肾阳之温煦、膀胱之约束功能密切相关。至于其虚实之分,虚则多为肺脾肾不足,脾肾虚则膀胱失约,咳嗽时遗尿;实则多为邪气(寒邪、水饮、痰湿等)滞留三焦,上而逆肺,下及膀胱,咳而遗尿。

2 分证论治

2.1 三焦不利,气化逆乱 若邪气阻滞,三焦气机逆乱,肺气上逆则见咳嗽、上气,中焦不利而脾胃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泻,下焦膀胱不利或小便失司,则见小便不利或遗尿。柴胡类方对此类患者较为适用。如小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均可辨证使用。

2.1.1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已有专门论述[4],用于治疗少阳咳嗽。对于膀胱咳患者,一旦有三焦气滞、郁而化火的表现者,可大胆应用。亦有学者认为部分膀胱咳的病机为“冲气夹肝火上乘肺经,下扰膀胱”,故可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5]。

《医林绳墨》云:“妇人咳嗽而溺出者,宜生脉散加当归、白术、柴胡、黄芩。”《内经》对三焦进行了论述,与膀胱咳密切相关。据此,朱进忠治疗此类“咳嗽而溺出”者拟方:柴胡、黄芩、半夏、当归、白芍、麦冬、党参、五味子、陈皮、青皮、紫菀,以小柴胡汤合生脉饮为主方,作为心肺不足,三焦气滞,郁而化火,小便不禁的方剂[6]。

2.1.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云“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主治少阳不和兼心胆不宁,在治疗恐惧症、抑郁症、失眠等方面应用广泛。此方为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同时有收敛固涩之功;大黄泻里热,和胃气;茯苓安心神,化湿邪,故本方在和解少阳同时还有清热祛邪,固涩安神之功效,故能治疗三焦不利,气机逆乱,热扰心神,膀胱失约之膀胱咳患者。笔者曾治疗一例年轻膀胱咳患者用此方疗效甚好。

2.2 肺寒水饮,膀胱不利 《灵枢》言:“形寒寒饮则伤肺”,若肺寒则上焦水饮不化,肺失宣肃,导致膀胱失约,气化功能失常,出现咳而遗溺。因此,对于此类型治疗的重点有二:一是温阳,“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应用温阳方法使肺寒祛,水饮消;二是通阳,“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以通阳之法,恢复膀胱气化功能,使阳气通达全身。

2.2.1 甘草干姜汤 《金匮要略》云“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因此,甘草干姜汤是治疗肺寒肺痿的首选经方,其主症之一就是咳而遗尿。治疗肺寒或三焦气化不利之膀胱咳,甘草干姜汤为必选之方,并屡获意想不到的疗效。

2.2.2 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记载于《金匮要略》,用于治疗气上冲而咳嗽、胸满者。该方以干姜为君,温肺散寒、温运脾阳以化饮。细辛为臣,取其辛散之性,温肺散寒。以茯苓健脾渗湿,化饮利水。五味子敛肺止咳,又可防干姜、细辛之辛燥。五药合用,共奏温肺化饮之功,本方亦可看做甘草干姜汤加茯苓、五味子及细辛成。更加半夏豁痰,杏仁宣肺止咳化痰,而成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熊继柏认为,伏饮患者,轻者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重者用小青龙汤[7]。因此,治疗膀胱咳有伏饮者,可选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起到温化水饮,止咳化痰作用。

2.2.3 五苓散 《伤寒论》中五苓散为蓄水证而设,如“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因此,五苓散证的主要症状是口渴与小便不利,其病机为:阳郁水停。故治疗以泽泻甘淡渗湿;猪苓、茯苓甘淡渗利、健脾利湿,通利小便;白术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桂枝补火助阳、温阳化气,五药同用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对于治疗气化不利,水饮停滞导致的膀胱咳有效。曾有曹颖甫、秦伯未应用春泽汤治愈膀胱咳者[8];后有熊继柏用春泽汤治疗膀胱咳之膀胱气化不利,虚实相兼之证者[7]。春泽汤源于《证治要诀类方》,即为五苓散加人参,有化气利水,兼益气之功。

2.2.4 苓桂术甘汤 方中茯苓甘淡健脾利水,利肺气以通调水道,合白术健脾制水;痰饮得阳方化,故以桂枝助阳化气;桂枝、甘草二药合用为桂枝甘草汤,有辛甘化阳之功,四药共用达扶阳气、利水饮之效。总之本方能使膀胱健运则水湿化、清者升、浊者降,调节有权,咳嗽遗尿得除[9]。

2.2.5 小青龙汤 方中麻、桂宣肺散寒,姜、辛、夏、味温化痰饮,具有辛温解表,散寒化饮之功效,对于治疗外寒里饮之咳嗽(包括膀胱咳)有明确的疗效[10]。因此,伏饮咳嗽,并有小便不禁者,可以应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若兼有热象,可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2.3 肺脾肾虚,气化失常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旺者气血生化有源,濡养肌肉、韧带,使其不易松弛,包括膀胱肌。若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升降失常,脾胃虚损,则肺气先绝,脾虚日久,痰湿内生,流注经络,若伤及膀胱经,则膀胱失约小便自出;膀胱与肾相表里,若肾气不足,则膀胱失约,小便失禁。故对于肺、脾、肾虚而致膀胱咳患者,针对肺、脾、肾虚程度,分别选用不同经方,如肺脾虚为主者,选黄芪建中汤,肺肾虚为主者,选用金匮肾气丸。

2.3.1 黄芪建中汤 该方由黄芪、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饴糖组成,重在温养脾胃,是治疗中焦虚寒的主方。其中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本草求真》),合健中温脾的小建中汤,可达到补益肺脾,培土生金的作用。曾有诸多黄芪建中汤治疗遗尿、尿频的报道[11-12],可用于肺脾气虚而致的膀胱咳。

2.3.2 金匮肾气丸 其主要的方药有附子、肉桂、山茱萸、生地黄、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方中熟地黄补肾阴,山茱萸、山药补肝养脾益精,茯苓、泽泻利水渗湿,肉桂、附子补火助阳。诸药合用,达到补阴中益阳,补阳中养阴的效果。肾与膀胱相表里,故治疗肾阳虚衰引起的膀胱失约,肺气不降之膀胱咳有效,已有许多文献报道。

3 小结

总之,治疗膀胱咳,首先应辨虚实,亦多有虚实夹杂之证,后根据辨证与患者主症选择经方治疗,当然后世一些时方亦可选择应用,如脾虚清浊不分者,补中益气汤以健脾益气升阳;脾胃虚寒不摄严重者,选用《景岳全书》四维散来治疗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方由人参、制附子、炒干姜、炙甘草、乌梅肉组成,有温补脾肾、固涩收敛之效。另外,因膀胱咳多属于肺肾阳气虚,治疗此类患者可配合温针、灸法或热熨法,以达到温阳益气,肃肺固肾作用,充分利用中医特色疗法配合治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化饮遗尿五苓散
基于数据挖掘丹葛五苓散治疗CHF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从温、补、清三法论治小儿遗尿
国医大师唐祖宣应用五苓散经验
针灸联合茵陈五苓散加减治疗男性湿热上蒸型脂溢性脱发的效果分析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五苓散治盗汗
基于IL-27探讨益气祛风、宣痹化饮方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射干麻黄汤治疗家畜小叶肺炎19例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从药物关系看经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