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军基于“脏毒腑秽学说”辨治肝癌
2021-03-27刘铁军
沈 东,熊 壮,刘铁军*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刘铁军,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指导教师,全国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40 余年,创立并日臻完善了“脏毒腑秽学说”指导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疗效显著。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及肿瘤致死病因,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 混合型3 种不同病理学类型,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世界恶性肿瘤第6 位和第3 位,我国第5 位和第2 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1]。其起病隐匿、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诊断率低、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较大[2]。目前治疗主要以外科治疗、肝移植术、局部射频消融等方法为主,但对于患者的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肿瘤分期等条件有较高要求[3]。中医药在治疗手段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4-6]。
“脏毒腑秽学说”是刘铁军以《黄帝内经》“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伤寒论》“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吴又可《瘟疫论》“逐邪勿拘结粪”等经典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肠肝循环”“肠道菌群”等研究创立而成,认为糟粕聚于体内,腑气不通,影响“六腑中轴”的正常运转,生成腑秽,聚而成浊化毒,变生百病,临床分为“腑气,腑浊,腑毒,脏毒”4 个逐渐进展的阶段,通过将腑秽排出体外,以“通腑除秽”为治疗原则,可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刘铁军认为,肝癌的发生、发展、迁延不愈、预后再发等是由“脏毒”所致。
1 脏毒与肝癌的关系
“脏毒”作为“脏毒腑秽学说”4 个阶段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病理要素,一般代表疾病进入终末期。此阶段病理过程复杂、致病程度严重,常在表里相关腑脏间传变成毒为先,气血阴阳俱损为主,久则流窜走注,脏与脏之间传变,甚则再由脏传回关联之腑,进一步加重腑之损伤,影响脏腑功能,导致周身气血皆亏。正气虚衰,邪气亢盛为该阶段的主旋律,疾病预后一般较差。肝癌脏毒形成的原因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肝失条达,郁而不畅 肝癌脏毒的产生与肝失调达密切相关。张景岳曾云“因病致郁,因郁致病”,肝癌的发生常由基础性疾病如乙肝等日久不愈所致,病程绵长,对心、身产生双重折磨,而导致抑郁状态的发生[7]。肝癌作为一种消耗性疾病,肝体日损,生发之性被抑,继而情绪低落,而抑郁状态的发生,则会加重对肝脏的损伤,形成“郁病相侵”的恶性循环。究其缘由,肝属木,其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黄帝内经》曾云“百病生于气”“逆其气则病”,情绪的变化往往可导致机体气机的不畅,而肝作为气机调畅的中枢,情志久郁常可导致疏泄无力,气行受阻,肝郁气滞而肝木受损,则生病变。气机郁滞可导致多种病理产物的生成,气滞致血停,气血不畅,经络痞涩,聚结成瘀;滞塞三焦,津液不行,聚湿生痰;久郁化火,煎灼津液,聚热生浊。以上滞、瘀、痰、热、浊等病理产物互搏胶结,酿成脏毒。
1.2 久病入络,肝络瘀结 刘铁军认为,“肝损伤/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慢性肝病进展“三步曲”实则为邪气由经及络、由气累血、久病入络的演变过程。叶天士曾述“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经年宿病,病必在络”。络病学说认为脏腑内伤,由气累血,因虚致瘀,痰瘀互结,蕴久生毒,留恋于络中是络病产生的基础,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虚、瘀、毒交织锢结,阻滞于络脉[8]。其可由邪气侵入络脉、经脉或脏腑之病传变所导致。
肝藏血疏泄之能太过不足都会导致瘀血的生成。肝藏血不足,血气亏虚,肝体失养,相火妄动,迫血妄行,血行脉外而留瘀;或因疏泄过度,肝气亢盛,血行紊乱,或因疏泄不及,气机郁滞而致血瘀[9]。此外,肝脏感受火、热、寒邪的侵袭,也可凝结或煎灼血液成瘀血,此即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的理论。肝病日久,本已耗伤人体正气,导致本虚的发生,加之肝癌已成,肝脏必定气血大伤,“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上文所述滞、瘀、痰、浊等酿成之脏毒和本身久病而成之瘀再呈胶结之势,趁正虚之时,由经入络,瘀结肝络,加重病情的同时,也导致了脏毒程度的加重。
1.3 毒伏脏腑,诱而后发 现代医学认为,肝癌的病因为肝炎病毒、过度饮酒、超重和肥胖、饮食、社会因素、黄曲霉素感染[10]。从中医角度出发,属于伏邪、酒毒、痰湿、食积、气滞、药毒的范畴[11-14]。上述邪气在肝病初期即可发生,导致了最早期的肝损伤,因其伏于体内,未能完全根除,在肝脏中反复作用,逐渐导致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而内生之脏毒或外伤的引诱可打破邪气与机体之间的平衡状态,从而导致以上毒邪伏而后发。此外,西医学认为肝脏作为人体的解毒器官,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都经肝脏代谢。在肝脏已损伤的基础上,代谢无力可导致五脏六腑之毒邪聚集于肝而不出。前文所述因素与脏毒相互作用,日久内蕴,正虚邪恋,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促进了脏毒的加重,从而导致肝癌进一步发展难愈。
肝癌致病原因之脏毒,实质上是由于肝之条达、疏泄、藏血功能受到损害,滞、瘀、痰、浊等病理产物互搏胶结,酿成初期脏毒,日久入络,合于瘀血,添于伏邪所致。即正气虚弱为本,脏毒蕴积于肝脏,阻碍气血,瘀毒相互搏结,邪克肝络而成。
2 脏毒和肝癌并发症的关系
刘铁军认为,脏毒与肝癌并发症关系密切。脏毒伤及人体正气,郁阻不通,致气血阴阳亏血,脏腑功能失调,脏毒内积,虚阳外浮,或误食寒冷凉之品,继而使本已损伤之阳气进而不足,导致肝癌发热的发生[15]。“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损伤,阳气不足以抵御外邪,邪气乘机而入与脏毒相合,正虚而邪实,导致继发感染的发生。胆为奇恒之腑,与肝相表里,藏而不泻,其排泄胆汁之功,依赖于肝的疏泄之能和大肠降浊之性,脏毒伤及肝脏,致其疏泄不能,肠道由脏毒回传,导致传化不能,通过“肠肝循环”再次伤及肝胆,从而导致胆汁淤积胆道,引发肝癌黄疸[16]。同时,脏毒日久,可直接上犯清窍,或因肠道传化功能受损,经“脑-肠轴”上蒙清窍,从而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17]。《金匮要略》曾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木常乘脾土,肝之脏毒由此传递至脾,导致脾运化失司,此外,肝为肾之子,子病脏毒过胜,则可犯肾,致肾开合不能,加以肝疏泄之能已损,故肝失疏泄、脾失转运、肾失开合,致气滞、血瘀、水停,脏毒结于腹中,形成肝肾综合征[18]。此外,肝之脏毒流窜走注,可导致其在脏与脏之间、脏与关联之腑间传变,导致了肝癌的侵袭转移。
3 分证治疗
根据脏毒形成的过程,刘铁军将肝癌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血瘀、气虚血瘀、肝胆湿热、脏毒伤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血阴阳俱虚”等证型,脏毒为病机关键。临床论治以肃清毒源为原则,对于气郁而不行,滞而不通者以疏泄为主;肝脏已损,久病入络,肝络瘀结者以化瘀为主;毒伏肠腑,诱而继发者以通腑为主;因肝体素损,正气已伤,故扶正贯彻治疗始末。分别予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味,逍遥散加味,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加味,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味,龙胆泻肝汤合(或)茵陈蒿汤加味,大黄蛰虫丸加味,化癥散积方(自拟方)/一贯煎加味,真武汤/实脾饮加味,八珍汤加味。对于肝癌发热的患者,按照气血阴阳虚损不同,酌情辨证给予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丹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三仁汤、清骨散、再造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施治。值得一提的是,通下之品大黄可用于疾病各个证型、不同阶段的治疗,其重剂可“荡涤胃肠,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轻剂可“安和五脏”,起急下以攻邪复正,缓下以排毒调气,通因通用,通补兼施,以通为补,通腑实,除脏毒,调节一身之气机,使毒性物质从肠道排除之效[19-20]。
4 病案举例
李某,男,54 岁,职员,2020 年4 月17 日初诊,既往病毒性乙型肝炎病史20 年,饮酒史30 年,戒酒3 个月,规律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日1 次,定时口服)3 个月。患者因“右胁肋刺痛3 个月,加重5 d”于我工作室就诊。3 个月前,患者因饮酒后出现右胁肋刺痛,休息后不得缓解,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相关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系统治疗后症状好转(具体用药不详),出院后症状时有反复,为求中医药系统治疗而来就诊。刻下症:右胁肋刺痛,乏力,畏寒,心慌,急躁易怒,入暮潮热,面色晦暗,胃脘堵塞感,呃逆,纳少,眠差,小便可,大便不成形,每日2~3 次,质黏。舌暗苔白,脉涩。查消化系彩超示:肝内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癌。中医诊断:胁痛(气虚血瘀证);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病毒性乙型肝炎。方用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味。予黄芪80 g,党参15 g,炒白术20 g,陈皮15 g,升麻15 g,柴胡15 g,当归20 g,甘草10 g,柴胡15 g,川芎15 g,牛膝15 g,桔梗15 g,炒枳壳15 g,生地黄20 g,红花15 g,赤芍15 g,炒桃仁10 g,大黄3 g,黄连5 g,上药7 剂,日1 剂,水煎服。
2020 年4 月29 日二诊:患者诸症较前皆缓解,呃逆缓解明显,舌脉同前,予上方10 剂继服。
2020 年5 月15 日三诊:患者胁痛、乏力减轻,呃逆消失,畏寒明显,大便成型,每日1~2 次,余症同前,舌淡紫色苔白,脉弦,予上方加附子5 g,再投10 剂。
2020 年5 月29 日四诊:患者胁痛基本消失,轻微乏力,余症皆除,大便成型,日1 次,减附子,黄芪量改为50 g,继投15 剂。
2020 年6 月29 日电话随访,患者诸症不显,胁痛乏力未再复发。
按:该患为中年男性,既往有病毒性肝炎病史,肝体已损,而未服用抗病毒药,致使毒邪留于肝脏,又长期饮酒,酒毒牵动伏毒,两者相合,渐成脏毒,持续性对其产生损伤,导致肝癌的形成。治疗过程中,规律服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并戒酒,抑制和减少患者体内毒邪对肝脏的损害。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健脾,以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轻剂量大黄缓下排毒,切断脏毒对其的二次打击,效果明显。
5 小结
肝癌是目前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刘铁军基于“脏毒腑秽学说”的学术思想,以“脏毒”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证论治,疗效确切。肝失条达,郁而不畅,久病入络,肝络瘀结,毒伏脏腑,诱而后发是肝之脏毒产生、发展的关键,而脏毒在脏与关联之腑,或脏与脏间的流窜是肝癌并发症发生和肝癌转移的根本原因,根据脏毒形成的过程,将肝癌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肝郁血瘀等多个证型,以肃清毒源为治疗根本原则,施以疏泄、化瘀、通腑、扶正四法,常得良效,为肝癌辨证论治提供新思想,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