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一流本科专业双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
2021-03-27孙小晴通讯作者
赵 骥 孙小晴(通讯作者)
(辽宁科技大学,辽宁 鞍山 114051)
引言
随着教育部“人才强国”战略决策的统筹与规划,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呼声颇为壮观。实践教学也应着这股教学改革的浪潮,为高教界所关注。教育部适时提出一系列相关意见,强调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根据不同学科对创新人才的要求,合理制定创新创业教学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1-2]。
一、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外延认知存在分歧和差异,实践教学的改革推进遭遇瓶颈,影响与成效明显受限。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是一种以能力为主,理论为辅的教育理念。该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融入于每个教学环节。其外延表现为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活动、教学环节以及教学手段,它是一个形式多元、内容丰富、手段多样、结构复杂的教育体系。立足于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在课堂的理论类教学中添加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应当发挥其主要作用,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第二,通过任课教师的指导与参与,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第三,由创新创业教育诞生的学生自发性组织的课外实践性活动,即被称为第二课堂[3-4]。
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外延的全面认知,创新创业教育可作为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突破口。本文从观念更新、体系建构、平台搭建、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几方面,强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解决以下三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第一,探索高校培养计算机类应用型一流本科工程人才教学的实现途径。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中,是实现培养应用型一流本科工程类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
第二,实现高校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深度结合,努力将基于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融入理论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克服高校教学成果与现阶段经济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的弊端。加强深度校企合作,力图以全面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来推进有效理论教学,培养出一流的全面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路径探析
1.更新观念、统一认识
依据以往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人才培养与现代化社会人才需求脱节等问题,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应在教师中全面开展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改革研讨、举办培训班、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总结与经验交流等多种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优势,倡导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与学的统一,使全体教师能统一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并向下推行各个教学环节的创新创业教育及教学活动。
2.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全面修订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立足点的修订原则。在计算机类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要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所占教学活动比重不能低于35%。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学经验总结交流公开会议,及时总结创新创业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提出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规范性基本要求,坚持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创新创业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依据各学科专业特点,构建具有特色的新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建构多元高效的创新创业教学运行平台
第一,开设综合设计型与创新型开放实验。组织创新实践班,建设综合设计型与创新型开放实验室,同时开放学生自由使用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制度,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专业领域的自我探索与学习,大力推进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及案例式教学,对学生进行面向企业订单式的定向培养。
第二,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被分为以下三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学生可通过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前期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计划、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交流共四个方面对学校内学习的知识产生更清晰的理解。创业实践项目是指学生团队在校内导师和第二导师(校外)的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及创业训练项目的成果,提出一项或多项创新性产品或服务,并且该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此为基础展开下一阶段创业实践活动。
第三,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深化本科生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并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的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业态形成,提高行业服务智能化及创新型产业升级,推动应届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或就业。
第四,建设学生科技学术社团以营造科技氛围、培养学生兴趣。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目的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使大学生科技社团更具青春活力,高校应从培养科技社团的动力、健全并完善科技社团内部体制、促进科技社团蓬勃发展等三个方面,设立大学生科技学术社团的建设方案。
第五,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基地。面向计算机行业“全产业链”培养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战略急需的高级计算机工程类人才。学校和合作企业签订长期稳定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设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教学过程、形成闭环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4.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
各专业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的授课过程中积极融入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第一,推广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涵参与式、互动式、情景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例如,软件工程专业的“创新教育”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给以引导和启发,做到教师引领方向,学生主导内容。采用先大班讲授理论,再分小班展开讨论的教学方式。大班上课以典型案例为引子,采用案例式教学;小班讨论则配合理论要点,学生围绕案例和问题展开自发讨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参与式新型互动教学。
第二,把各种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融入传统实验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包涵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专题,企业参与的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的生产实习,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第三,广泛开展社团活动、科研创新活动、创业演练与尝试、学科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学院成立了四个学生科技社团。每年组织涵盖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丰富社团活动。如ACM协会定期开展程序设计培训,并举办ACM程序设计大赛。成员在省级、国家级程序设计大赛中频频获奖,学生能力得到锻炼。
5.组建适应实践教学需求的教师队伍
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运行的操作者,为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推进,高校可以从两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高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促进在职教师转变观念,尤其是青年教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
首先,高校从以下三方面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给予学生更精细的指导。第一,聘请企业中具有经验且具备授课能力的企业家、工程师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或学生的第二导师,给予学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践教学指导,为对自己职业规划迷茫的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方向的建议;第二,高校在招聘时需着重于已经具备双师型条件的人才,优先给予其优秀的入职条件及奖励,减少高校双师型人才培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第三,明确鼓励在职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朝着双师型教师目标去努力,高校可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及教师的进修工作,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
其次,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教学的主旨就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或传递知识信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辅助手段。因此,加强相关的宣传与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即传递一个基本的观念和信念:学校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积极主动探索各种有效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
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要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高校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应具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高校在建设思路上应以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形式与结构。通过“模式、课程、评价、保障”的有机集成,优化创新创业要素及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持续改进全程化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计算机工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