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几点思考*
2021-03-27郑玉昆
郑玉昆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通过多种举措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说,培养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也是推动体育教育升级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的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与落实。
一、核心素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界定
新课程改革深入且加速推行的大背景下,针对医学生教育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项指标与内容。第一,体育情感与品格,在该一级指标内,主要包含着体育情感、体育品格这两项二级指标,具体表现为喜欢体育、热爱体育等。第二,运动能力与习惯,在该一级指标内,主要包含着运动能力、运动习惯这两项二级指标,具体表现为走、跑、跳、投、攀、爬等基本运动能力的掌握;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如每天早上坚持跑步、下午打篮球等)。第三,健康知识与行为,在该一级指标内,主要包含着健康知识、健康行为这两项二级指标,具体表现为科学健身、运动伤病预防、安全防范知识掌握等;在气候与空气质量不良的条件下在室内运动、在运动前完成充分且合理的准备活动等[1]。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发展,通过多种举措发挥体育学科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换言之,对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培养极为必要,在现阶段的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与落实。
二、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基本构建
结合前文的分析能够了解到,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细化为三方面内容,即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将其设定为一级指标,同时实施进一步细化处理并生成二级指标,包括喜欢体育、热爱体育、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以此为基础能够完成对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基本构建。
第一,在体育情感与品格一级指标中,更为强调对医学生体育学习与体育运动兴趣进行激发,促使医学生能够由不喜欢体育运动发展成为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当医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运动积极性时,能够更好、更快速、更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技能,并自觉完成体能锻炼,促进体育教育升级[2]。而对于体育品格来看,更为关注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包括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等。
第二,在运动能力与习惯一级指标中,主要强调对学生基本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专项体育运动能力的强化培养,其中,基本体育运动能力包含着走、跑、跳、投、攀、爬等;专项体育运动能力包含着看游泳运动技能、篮球运动技能等。而对于运动习惯而言,则是在医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后,可以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推动终身体育成为现实,并以此切实发挥出体育教育在提升医学生健康水平方面的价值性、优势性。
第三,在健康知识与行为一级指标中,聚焦于对医学生健康、健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培养,保证医学生能够正确展开体育活动,维护自身健康。例如,在完成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即大量饮水等[3]。而对于健康行为而言,主要代表着支持医学生健康生活、健康运动的行为,要求医学生深入掌握并自觉遵循相应规范性行为,并主动规避危害健康的行为表现。
三、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主要策略探究
1.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
第一,依据项目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实践中,可以利用大量娱乐性、趣味性体育项目的展开,达到调动医学生体育学习与锻炼兴趣的效果。例如,针对一些耐久性体育运动项目(如长跑),教师可以选用交替追逐跑、结合篮球运动等方式展开,提升整个运动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提高医学生参与相应体育运动项目积极性的效果。对于耐久性体育项目而言,其展开目标除了包含着对医学生身体素养进行强化培养之外,还聚焦于对医学生意志力、吃苦耐劳等能力与品质的培养,而这种趣味性更强的项目设定与展开就能够达到上述教育效果。
第二,要巧抓品格教育的时机组织及时性的教育落实。教师应当深入观察、分析课堂,并且是把握展开品格教育的关键时机,避免体育教学的“走流程”,保证体育教育在医学生全面培养方面的优势价值得到全面性发挥[4]。例如,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在课内竞赛中输掉的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相互鼓励,强化对医学生的体育品格培养。
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关注以下几项内容的落实。第一,应当积极将德育教育纳入当前的医学生体育教育教学计划当中,提升体育教学工作质量。第二,体育课程要基于核心素养,用大单元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以此作为教育理念。教师正确地指导医学生,才能够全面提升医学生的整体素养,也是体育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体育精神的意义所在。
2.学生运动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第一,要明确目标并精准选择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展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时需要把握的教育目标有所差异性,实践中,应当参考前文对体育核心素养的界定以及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基本构建内容,明确基于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同时,还要切实参考新课程改革中对于体育教育提出的更多要求,在医学生体育教育中重点落实对其基本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专项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具体能力培养内容如前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运动技能学习要切实把握“三会”,具体来说,要求医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会说”“会做”以及“会用”[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相关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设定多种教学环节与教学情境,让医学生可以在其中掌握基本技术,并在实际情境中实现对运动技能的巩固与应用。
第三,依托家校联合教育快速且高质量养成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即家校共育培养健身习惯。为了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时间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学校许多班级都开展了班级微信群晒运动照片活动,鼓励每位同学积极运动强身健体。许多家长也积极响应,和学生们一起投入到健身运动中,强健体魄,超越自我。依托这样的操作,达到了依托家校联合教育实现对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迅速且高质量养成的成效。
3.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培养
第一,着重完成对医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此时可以促进校园体育比赛常态化。学校每学期都举行跳绳比赛、拔河比赛、篮球、足球比赛,以及各种形式的校园体育吉尼斯大赛,让体育比赛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引领每位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运动技能,形成运动习惯。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追求卓越的精神;形成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优良体育品德。
第二,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健康知识,同时还要重视对医学生健康行为的引导。在展开所有体育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展开充足且合理的准备活动,并在其中传授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与要点内容,促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准备活动的价值以及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意义,明确健康行为。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在讲解动作技巧的基础上,配套传授自我保护动作与技能,并保证所有活动均在安全的环境中展开,依托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体育课堂教学中健康知识、健康行为讲解内容得到深入性融入,实现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培养。
4.其他
第一,扎实上好一课两操。通过扎实的教研促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扎实上好一课两操。课间操除了传统的体操以外,增加了学生体能训练项目,全面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培养他们优良的体育品德,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二,开展多种体育选修社团。学校开展了多种球类、跆拳道、武术等选修社团,丰富多彩的课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学生在开心的学习和比赛中进一步增强了运动技能,形成了强身健体的好习惯,了解了更丰富的体育文化。
通过以上举措全面提升了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在各种体育检测和比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逐步养成了健康行为习惯,形成了优良的体育品德。
结语
综上所述,对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培养极为必要,在现阶段的教学中需要着重关注与落实。在构建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的基础上,依托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学生运动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培养的落实,实现了对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化,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