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佩兰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03-27曾庆明曾方兴张海宇郑仲华

吉林中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佩兰藿香苍术

曾庆明,曾方兴,张海宇,郑仲华

(1.桐柏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河南 桐柏 47475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00;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4.郑州市中医院,郑州 450007)

佩兰为菊科植物佩兰(Eupatorium fortune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含挥发油、香豆精、邻香豆酸、麝香草氢醌、三萜类化合物等。佩兰味辛,性平,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等功效。本文通过回顾古、现代医家的临证经验,对佩兰的临床用量范围、常见配伍、主治病证作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同道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医籍记载佩兰可通过配伍相应中药治疗脾瘅、痞满、暑湿、湿温等疾病,以宋、明、清代记载佩兰相关的方剂最多。古现代方药用量折算因时代度量衡不同而变化,如东汉一两约13.8 g,宋金元一两约41.4 g,明一两约37 g,清一两约37.3 g[1]。如兰草汤(宋·《内经拾遗方论》;用水三盏,煎一盏半,温服无时),兰草(一两约41.4 g)醒脾化湿、清暑避浊,主治脾瘅,口甘,中满。如雷氏芳香化浊法(清·《时病论》),方中芳香之藿香叶、佩兰叶共为君药,二者配伍气芬微温、芳香化浊、辛散疏表,主治五月霉湿,并治秽浊之气。如辛苦香淡汤(近代·《湿温大论》),佩兰(9 g)辛开散痞、芳香化浊,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二者相须为用,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和中止呕,主治湿困脾阳之痞满、暑湿、湿温等病证。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朱仁康 朱仁康认为湿疹之脾虚湿盛证多由禀赋不足而生,脾虚则水湿不化,内外湿互为因果,治疗以护脾胃为先,兼以除湿。用佩兰芳香醒脾、化浊除湿,配伍藿香、苍术等散寒理气化湿,佩兰9 g[2]。

2.2 施今墨 施今墨治疗暑病之温邪内伏证,用鲜佩兰、鲜菖蒲配伍,二药均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之功,鲜用祛热存津力强,适用于热病;伍用芳香开胃,善治湿阻中焦,暑气熏蒸运化失职,以致脘闷不食,舌苔白腻之症。鲜佩兰化浊见长,能祛暑发表、理气活血、解毒;鲜菖蒲开窍见长,能豁痰、醒神、益智,鲜佩兰6~9 g[3]。

2.3 汪逢春 汪逢春治疗气郁不舒,暑湿蕴阻,势将内陷之暑湿证,善从芳香宣解立法,芳香可以化浊行气,宣解可以透邪外出。常用鲜佩兰、鲜藿香配伍,鲜药芳香气全,药效可以提高,二者配伍达芳香化浊、和胃止呕、醒脾祛暑之功,鲜佩兰4.5 g[4]。

2.4 李济仁 李济仁治疗长夏术后感染,认为长夏暑湿当令,暑多挟湿,暑湿交蒸,故高热不解,法当解表祛暑,芳香化湿。在透表清暑渗湿、清气退热的基础上,加入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多用9 g[5]。

2.5 陈应贤 陈应贤认为长夏季节急性胃肠炎之湿毒内壅证,因湿毒内壅,肠胃失健,常用佩兰叶合藿香叶芳香化浊,辟恶气而定霍乱,佩兰叶用量为9 g。陈应贤认为肾阳虚衰,阴水上泛,阻遏清阳而致眩晕,法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培土泄水,以消留垢。治用真武汤回阳化气、益火生土的基础上,加佩兰叶芳香化浊,配伍石菖蒲、广陈皮行气理中,蠲除留垢,佩兰多用9 g[6]。

2.6 张志远 张志远治疗湿浊中阻引起的厚腻苔,常用对药佩兰、菖蒲,佩兰疏肝郁,“除陈气”善于宣散郁结,石菖蒲健胃醒脾,辟秽祛浊,和中行滞,二者合用,辛苦配伍,可助胃运,温健脾阳,佩兰多用9~18 g[7]。

2.7 张伯礼 张伯礼治疗发作于长夏季节之克罗恩病,多因外湿引动内湿。加之暑热易使人烦躁,肝气横逆,克伐脾土,脾失运化,清阳不升,浊气不降。用药多以藿香、佩兰、白豆蔻芳香类药物醒脾化湿,佩兰既能表散暑邪,又能宣化湿浊,配伍藿香、白豆蔻三药相须为用,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散寒化浊,佩兰用12 g[8]。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痰浊轻浅者,常用对药藿香、佩兰,佩兰气芳香能宣化湿浊,配伍藿香芳香化浊,醒脾和胃,疏理气机,合用功倍,以达祛除痰浊痹阻之效,佩兰用15 g[9]。

2.8 路志正 路志正治疗感冒之湿热中阻证,治以健脾祛湿清热,常用佩兰、藿香配伍,佩兰气味芳香,其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每相须为用,佩兰多用10 g[10-11]。

2.9 徐景藩 徐景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兼有湿阻证,在组方时常加入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和中,配伍藿香、陈皮化湿醒脾,调畅气机,佩兰多用10 g[12]。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仝小林治疗晚期肝硬化腹水合并高热之湿温证,仝小林认为高热虽久,波及营分,但湿热秽浊,交阻盘踞中下二焦,治以甘露消毒丹加减,芳香化湿,淡渗分利,兼清气营,药用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配伍广藿香、茵陈蒿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清热利湿,佩兰多用9 g[13]。治疗尿毒症胃之寒热不显者,常用佩兰芳香化浊,和中止呕,配伍藿香梗、白术等芳香化湿,健脾和胃,佩兰多用9 g[14]。

3.2 徐国良 徐国良治疗消化不良之脾胃湿热证,常用薛生白五叶芦根汤,化湿不伤阴,方中佩兰叶芳香化湿开胃但不温燥,配伍藿香叶芳香化湿,醒脾和中,佩兰叶多用10 g[15]。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黄连 二药均可祛湿,佩兰功在醒脾开胃化湿,黄连功在清热燥湿,两药相配,有清热化浊之功。治疗单纯性肥胖之胃热湿阻证,佩兰25 g,黄连20 g[16]。治疗2 型糖尿病之脾虚湿盛证,佩兰25 g,黄连9 g[17]。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之湿热中阻证,佩兰3~6 g,黄连3~6 g[18]。

4.2 配伍白术 治疗婴儿腹泻之脾虚湿盛证,用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与白术配伍健脾燥湿、化浊和中,能做到止泻而不留邪,佩兰每日为0.2~0.7 g,白术每日0.3~0.8 g[19]。治疗2型糖尿病之痰湿中阻证,用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助运,与白术、苍术配伍祛湿化痰,醒脾助运,佩兰12 g,白术12 g,苍术12 g[20]。

4.3 配伍银杏 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用佩兰芳香化湿、悦脾和中,配伍银杏化湿和中,祛痰开窍,共为散剂,佩兰、银杏各14 g[21]。

4.4 配伍青蒿 治疗发热之湿温证,症见发热月余不解,昼轻夜剧,用药轻灵达变,鲜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配伍青蒿芳香清化逐秽,佩兰9 g,青蒿9 g[22]。

4.5 配伍藿香 佩兰化湿、解暑,气味芳香,其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二药常相须为用,达醒脾开胃,芳香化浊,和胃止呕之功。治疗慢性胃炎之痰湿内阻证,佩兰10~15 g,藿香10~15 g[23]。治疗2 型糖尿病之湿重热轻证,藿香20 g,佩兰20 g[24]。治疗因湿邪为患引起的三叉神经痛,血小板减少症,痤疮,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藿香6 g,佩兰6 g[25]。治疗消化性溃疡伴Hp 感染之脾胃湿热证,藿香10 g,佩兰10 g[26]。治疗感冒、慢性肠炎、眩晕、妊娠恶阻之湿邪中阻证,佩兰10 g,藿香10 g[27]。治疗湿温发热,鲜藿香10 g,鲜佩兰10 g[28]。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之风寒袭表内客肠胃证,佩兰6 g,藿香6 g[29]。

4.6 配伍荷叶 治疗暑病之暑热夹湿证,佩兰善芳香化浊,解暑尤良;配伍荷叶达清暑化浊,既清头目又升阳止泻之效,佩兰叶10 g,荷叶10 g[30]。

4.7 配伍苍术 治疗糖耐量低减之湿热内蕴兼气虚证,常用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助运,配伍苍术达健脾助运、芳香化湿之功,使脾胃健运,湿热清除,气机流畅,佩兰12 g,苍术15 g[31]。

4.8 配伍黄芪 治疗白塞氏病,重用黄芪扶助正气,量大效宏,配伍佩兰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辟秽解毒,二者统领诸药直达病所,其中黄芪120 g,佩兰60 g(连服21 剂)[32]。治疗久病入络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益气固本、通经活络的基础上,加用佩兰芳香化浊、醒脾和中,黄芪补脾益气、利水祛湿,二者配伍补气与宣化结合,佩兰为30~60 g,黄芪30~60 g[33]。

4.9 配伍泽兰 干预糖耐量减低,佩兰性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能利水道,泽兰活血祛瘀,并因其辛散之性而能醒脾,常与佩兰相须而用,佩兰15 g,泽兰10 g[34]。

5 小结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佩兰及其用量经验,得出临床汤剂用量为3~60 g,常用剂量为6~15 g,散剂为0.2~0.7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佩兰最佳用量与配伍。如芳香化湿时,常配伍藿香、白豆蔻、白术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婴儿腹泻、克罗恩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湿疹、带下病等,为4.5~25 g,其中散剂为0.2~0.7 g;醒脾开胃时,常配伍黄连、牡丹皮、黄芪、苍术等,治疗2 型糖尿病及并发症、单纯性肥胖、消化不良、白塞氏病等,为3~60 g;发表解暑时,常配伍鲜藿香、荷叶、青蒿等,治疗胃肠感冒,术后感染、暑病、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等,为4.5~15 g。

佩兰有镇静催眠、抗肿瘤、抑菌、抗炎、兴奋胃平滑肌、降脂、免疫调节、消毒等药理作用[35-41];对其安全性而言,佩兰安全范围较广,如《开宝本草》则记载:“兰草:味辛,平,无毒”。但也要注意,佩兰味辛,阴虚、气虚者忌服。本文先后从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现代医家的用量与配伍等不同角度,总结了佩兰的临床适应病症、常见配伍及用量范围,以期为临床同道提供用药参考。

猜你喜欢

佩兰藿香苍术
中暑后别乱喝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广藿香和土藿香不一样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不同干燥方法对佩兰挥发油质量及抗菌活性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关苍术根茎中苍术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胡佩兰:留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