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邱健行四逆通腑排石汤治疗胆石症经验

2021-03-27郑芷莹陈志杰李紫昕

吉林中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怀牛膝泻下金钱草

郑芷莹,戈 焰,陈志杰,李紫昕,张 伦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4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脾胃科,广州 510095)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临床发病率为10%~15%[1],常以右上腹疼痛、恶心、黄疸等为表现症状。西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ERCP 介入治疗、超声波碎石及药物治疗(解痉止痛、抗感染、溶石)等,具有创伤大、费用贵、风险高、不良反应大、残石率高、易复发等弊端。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疗效显著,弥补了西医的不足。指南推荐,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结石直径<10 mm,胆管底部无狭窄的结石,包括肝内结石、肝外结石及手术后残石可应用中医药治疗[2]。

邱健行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投身杏林50 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疗中医疑难杂症,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也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邱健行治疗胆石症经验总结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中医无胆石症的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医家通常将其划分为“胁痛”“黄疸”“胆胀”“癖黄”等范畴。邱健行认为胆石症主要成因有二。一为肝胆气郁。《古今医彻·胁痛》曰:“肝喜条达而上升,有以抑之,则不特木郁而火亦郁,故为痛。”肝主疏泄,主疏通、调畅全身气机,使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胆为六腑之一,《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六腑属阳,以通为用”,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胆汁的分泌、排泄有赖肝之疏泄功能。现代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情绪紧张焦虑,易致肝郁气滞之弊。若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及,使胆汁排泄失常而郁滞,久而成石,胆腑不通,不通则见腹痛。

胆石症成因之二为中焦湿热。岭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雨水丰富,外湿较盛,湿邪易兼热邪承袭人体,湿邪也易从热化。而岭南地区生活的人们喜食海鲜、生冷食物,现代人亦偏嗜肥甘厚味,皆损伤脾胃,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肝旺乘脾,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诸多因素加重内湿形成。湿邪外袭伤脾,脾失健运生湿,内外湿相合,郁而化热,困阻中焦,煎熬成石;湿遏热伏,故发黄;湿阻气机,热邪伤津,可见便秘;脾胃运化失司,浊阴上泛,故见恶心呕吐。湿性本黏滞,易使病情缠绵难愈。结石一旦形成,因其为有形实邪,停留体内,势必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反之可加重气滞湿阻的局面。胆结石患者虽经过手术治疗,但由于湿热之邪仍胶着中焦,致病根源未除,故胆结石常屡屡复发。

2 治法方药

2.1 疏肝以复运,祛湿以澄源 邱健行认为胆石症治疗当以疏肝利胆、清热祛湿、通腑下石为大法,早期以祛邪为主,后期扶正祛邪并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气郁结则肝木乘脾土,脾土受伐则水湿不运,故疏肝理气须贯穿于整个治疗当中。湿邪黏滞,是结石生成之源,热邪炼津,加速结石的生成,须一并祛除;湿为阴邪,热为阳邪,燥湿药助热,清热药助湿,故祛除湿热之邪当用清热祛湿之法,以免生变。《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灵枢经》言“宛陈则除之”。结石为有形之邪,可通过消法除之,故治疗上不忘活血化瘀,因气行则血行,又以行气活血之品尤宜,注重“气血同治”。同时配合通腑下石,借助泻下药下行之力,可令邪有出路。早期人体正气尚存,可耐受通腑、清热祛湿之力,但泻下药易伤正气,清热祛湿药苦寒伤脾阳,后期正虚必显,必须注重顾护脾气,脾气旺则水湿得化,亦可免受横逆之肝气攻伐。

2.2 验方直折,排石化石 临床上,邱健行以自拟四逆通腑排石汤治疗胆石症。方药:柴胡12 g,郁金18 g,赤芍18 g,枳实12 g,金钱草30 g,鸡内金10 g,虎杖30 g,火麻仁30 g,肉苁蓉20 g,怀牛膝10 g,延胡 索20 g,甘草6 g。

纵观全方由四逆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调达肝胆气机,为君药;郁金兼可活血止痛,为气中之血药,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解毒、散瘀止痛,鸡内金消积化石,共为臣药;佐以赤芍清热凉血活血,与柴胡合用调达肝气,枳实理气消积,取其四逆辈之效,佐以虎杖清热利湿退黄、通腑下石,兼可化瘀止痛,火麻仁、肉苁蓉润肠通便,益精养血,使邪有出路的同时不耗散正气,促进胆石的排出,再佐延胡索一味以行气活血止痛;怀牛膝性善趋下,有利排石,兼可利尿引湿热下行,且有活血化瘀之效;甘草调和诸药,并可补中益气,彰显“治中焦如衡”之意。君臣佐使配伍,可使气机宣通,胆汁排泄复常,腹痛缓解,湿热下行,达排石下石之效。

现代研究显示,中药治疗胆石症的机制主要为改变胆汁中各成分(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和卵磷脂等)的占比,减轻胆管感染,改变胆道动力学[3]。实验研究表明,金钱草能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中游离胆红素和钙离子的含量,提高胆汁酸的含量,从而抑制胆红素结石的形成,并能明显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通过调节脂质代谢起到防治结石的作用[4];郁金能收缩胆囊平滑肌,松弛奥狄氏括约肌,从而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郁金、鸡内金还能降血脂,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5-6];赤芍总苷及其中的芍药苷可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芍药苷可防止急性肝损伤,发挥“保肝”之功效[7]。

2.3 随证配伍,运筹帷幄 因各人体质、病程、年龄有异,胆石症可呈现多种病机,治疗须随证配伍,不可拘泥。辨证时,邱健行独创验咽法,认为“舌为胃镜,舌比脉明,咽比舌早”,通过验咽可得知病邪性质,病位深浅,有助于辨证施治。病人张口时有唾液丝牵挂上下腭之间、舌齿之间,邱教授称其为“张口伸丝”,此为热炼津液,使唾液浓稠而容易拉丝,属热证或湿热证。若查得咽腭弓充血伴红丝,咽后壁充血、滤泡增生为体内有热,如色泽深红,血络显露,则提示里热炽盛,热毒瘀结,应加大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力度。另外,上腭黏膜往往比皮肤、巩膜的黄疸出现时间更早、更准确,验上腭黏膜可提早了解病情的进展。

证见胁肋部疼痛隐隐,口干、舌淡红、少苔或剥苔、脉细数等阴虚明显者去虎杖,加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等养阴清热;若腹胀明显者加用香附、大腹皮加强理气之功;若黄疸明显,湿热较甚者重用虎杖,加茵陈、大黄、栀子仿茵陈蒿汤之意以清热解毒、利胆退黄;若病程日久入络,瘀血明显,胁下刺痛,舌质暗、舌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者,加入活血化瘀药如三棱、莪术,亦可加虫类药如水蛭等加强祛瘀之力;若后期结石已下,或脾虚症状明显,出现体倦、纳差、面色萎黄者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汤调和肝脾,健脾益气。

2.4 悉心调护,瘥后防复 邱健行强调身心调养、饮食调护亦是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之道。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生理病理变化息息相关,故须调摄精神,避免七情过激、五志过极,做到内心平和,有助于使气血阴阳平衡;同时可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特色疗法以助条畅气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宜清淡,荤素搭配适宜,避免肥甘厚味、饮酒,以免加重内湿形成;平素可多服用健脾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茯苓、白术等煎汤代茶,以求“四季脾旺不受邪”,湿邪不聚,则结石不易形成。

3 治验精析

3.1 泻下与润下并行 胆石症患者虽表现为实证,但究其病因病机不离本虚标实,患者多有脾虚湿困、纳差之表现,故单纯苦寒泻下易伤及脾阳,脾气虚弱,湿邪不得化,胶着中焦,病情反复难愈,选取泻下与润下并行,以润下缓和泻下峻猛之力。于泻下而言,邱健行喜用虎杖,虎杖与大黄均属廖科植物,均可活血、解毒、通便、退黄,相较虎杖清利湿热之力更强,大黄泻下通便之力更胜。参胆石症患者湿热之病机,首选虎杖以清热利湿通便,对于湿热重且热结便秘患者可二者合用,加强泻下之力。火麻仁、肉苁蓉润肠通便,益精养血,尤适用于阴血亏虚、肠燥便秘患者。且热邪潜伏日久,易有阴血耗伤之弊,故火麻仁、肉苁蓉用大量辅助泻下,益精养血,无伤脾之患。

3.2 药量把握与药物甄选

3.2.1 金钱草—茵陈 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均有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常被应用于胆石症的治疗当中。金钱草还长于化石,兼有化瘀作用,用量必须大量,才“有力”排石,所谓重剂起沉疴。若是体型壮实的青中年人临床上可用至45~60 g,对于体弱、正气不足者一般亦需用至30 g。相较而言,茵陈苦泄,清热之力更甚,且为“黄疸”要药,更长于退黄。对于肝胆气郁、中焦湿热型胆石症,金钱草为必备药;病情较轻、湿热较轻者用金钱草单味药即可;若湿热重,或出现身目发黄等黄疸症状,须茵陈、金钱草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利湿退黄之力。

3.2.2 怀牛膝—川牛膝 怀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而善下行,能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引火下行、利尿通淋,善治血瘀、肝肾亏虚、火热上炎及湿热下注诸疾;川牛膝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8]。有研究人员对历代本草文献进行考究发现,古代医家普遍认为“怀产者下行力足,川产者补益功多”,并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怀牛膝、川牛膝均具有益肝肾、填骨髓、逐瘀通经、引火下行之功,其中川牛膝活血力更甚[9]。邱健行取怀牛膝下行之力,利用其促进排石,将怀牛膝比喻为“引路人”,使药用量不必多,生用10 g 足矣;若患者瘀血征象较明显,如舌暗、舌有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胁部刺痛等可加用川牛膝10~20 g 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3.2.3 枳实—枳壳 枳实与枳壳均可破气消积,化痰除痞,在方中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共奏舒畅气机、升清降浊之效。然枳实力峻,可行气通便,枳壳力缓,行气而不破[10]。胆石症治疗大法之一为通腑下石,故方中首选枳实,借其破气之力辅助荡涤糟粕推动结石下行,对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患者尤其适宜。但若患者脾胃虚弱,纳差、短气、乏力症状明显,且无便秘,则改用力缓之枳壳,并常以麸炒之,进一步缓和其燥烈之性,去其伤阴之弊。

4 病案举例

陈某,男,46 岁,2018 年2 月24 日初诊。患者体型肥胖,平素喜食肥甘厚味,2014 年曾因胆囊多发结石行保胆取石术。近日工作应酬多,每天饮白酒2两,2 周前出现右上腹胀痛,今到我院就诊。查B 超提示胆囊壁毛糙,胆囊内多发强回声光团,最大者直径约7 mm,并提示中度脂肪肝。诊见:右上腹疼痛,伴顶胀,并向右肩放射,胃脘胀满,白睛轻度黄染,口干口苦,恶心厌油腻,纳眠一般,小便黄,大便干结、2 d 一行,舌边红、苔黄腻,舌下脉络无明显迂曲,“张口伸丝”,咽后壁充血,脉弦滑。肝功能:ALT 25 U/L,AST 30 U/L,GGT 128 U/L,总胆红素35 μmol/L,直接胆红素15 μmol/L,胆固醇8.7 mmol/L,三酰甘油3.4 mmol/L。西医诊断:胆囊多发结石。中医诊断:胆胀,证属肝胆气郁,中焦湿热。治以疏肝利胆,清热祛湿,通腑下石。方用四逆通腑排石方,其中金钱草45 g,加山楂20 g,茵陈20 g,栀子18 g,大黄10 g,大腹皮20 g,共14 剂,日1 剂,水煎服。复诊:2018年3 月12 日。患者无右上腹疼痛,右上腹顶胀较前明显缓解,胃脘胀满好转,纳转佳,白睛无黄染,口干无口苦,小便偏黄,大便质软、每日1~2 行,自诉大便可见结石,舌质淡红,苔仍偏黄腻,脉滑。续守上方,去大黄,栀子用量减为12 g,共14 剂。3 诊:2018 年4 月5 日。患者已无上腹不适,自觉全身疲乏感,纳眠尚可,舌淡红质嫩、苔薄白腻,咽不红,脉濡,复查B 超提示胆囊壁光滑,未见结石,脂肪肝转轻度,肝功能正常,遂予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调和肝脾,加强健脾益气。拟方:柴胡12 g,郁金18 g,赤芍18 g,枳壳12 g,鸡内金10 g,怀牛膝10 g,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15 g,甘草6 g,共21 剂,第1 周每日1剂,第2 周起隔日1 剂,并嘱咐患者戒酒,饮食清淡,保持心态平和。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2 次复查B 超均未发现胆结石,仍有轻度脂肪肝,无腹部不适。

按:此例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味,酒肉损伤脾胃且助生湿热;久居岭南之地,外受湿热之邪;加之工作压力大,使得肝气郁结,气机不通,胆汁排泄失常而淤积体内,故见胁痛、黄疸、胆石形成。参其舌脉,可诊断为肝胆气郁、中焦湿热证,遂以四逆通腑排石方。方中柴胡、郁金疏肝利胆,金钱草量大力专清热利湿,携鸡内金化石,赤芍、枳实活血理气,虎 杖、肉苁蓉、麻仁泻下与润下同施,怀牛膝引石下行,延胡索止痛。因患者胃脘胀满,加山楂以 解肉食滋腻,助脾运化,大腹皮行气消胀;又因其发黄明显,口干口苦,舌苔黄腻,湿热象重,故合茵陈蒿汤加 强清热利湿退黄之意。2 诊可知湿热较前减轻,腑气通,去力峻之大黄,减苦寒之栀子,以防败胃。3 诊可见热已除,结石已下,而脾虚象明显,可知已是扶正之机,以枳壳易枳实亦是此意;遂以四逆散调达肝气,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逐渐停药以巩固 疗效,配合合理的饮食及维持稳定平和的情绪,从根本上杜绝结石复发。

5 结语

胆石症宜早发现,早治疗,无症状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定期复查;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 状时应及时治疗,可减少化脓性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结石直径大小>10 mm,胆管底部狭窄等患者或伴严重感染者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对于须手术治疗的患者,联合中医药治疗能有效地减轻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的康复[11]。邱健行结合岭南地区气候条件及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锁定胆石症发病的病因病机,由此以疏肝利胆、清热祛湿、通腑下石立法,随证治之,祛邪扶正并重,并配合身心调养、饮食调护,屡屡收获良效,尤其在预防胆石症复发方面独具优势。

猜你喜欢

怀牛膝泻下金钱草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太阳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怀牛膝药材抗炎镇痛谱效关系
金钱草醇提水沉工艺的优化
施肥水平对金钱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金钱草,不起眼儿的排石良药
华亭大黄泻下作用研究*
中药药理学泻下药概述部分对比分析教学法的应用※
怀牛膝与川牛膝功效小考
门九章教授运用怀牛膝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