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中梁治疗臁疮经验*

2021-03-27韩铝洲郑军状陶方泽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益气黄芪气血

韩铝洲 郑军状 陶方泽

1 余姚市中医医院 浙江 余姚 315400

2 慈溪市中医医院 浙江 慈溪 315300

3 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1

臁疮是指发生于小腿臁骨部位的慢性皮肤溃疡。在古代文献里还有裤口疮、裙风等名,俗称老烂脚。该病迁延而终生不愈,民间又称为“铜锣疮”。即现代医学的下肢慢性溃疡,常与下肢静脉病变、外伤等因素有关。金中梁老中医生前从事中医教育、临床工作六十载,日诊百余人,临证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擅长中医外科及各科杂症,尤擅从气血论治中医外科疾病[1-2]。笔者有幸随先生临证多年,受益良多,现将金师辨治臁疮的学术经验介绍于下。

1 病因病机

臁疮为本虚标实之症,金师认为基本病机乃为血虚。本病多生于小腿中下1/3臁骨(胫骨)部位,小腿位于四末远端,血运渐弱。根据臁部特殊生理解剖结构,其周围的组织较少,故乏血供,可见此处血运最衰。故肌肤易失于濡养,最易溃烂。《景岳全书·血证》载:“是以人有此形,惟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萎,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见其偏废之病。”《临证指南医案》亦有云:“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江浙地区常年多湿,湿性趋下,易袭阴位。臁部位于人体下部,属阴易受湿邪侵袭。《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浸淫肌肤,症见创面浸淫流水。疾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难愈。临床常见有湿阻气机,郁而化热,臁疮周围组织红肿,伴疼痛,创面渗液黄稠、腥臭。臁部血少而气亏,气虚则血运乏力,使气血运行迟缓,故瘀血由生。《医林改错》故载:“元气亏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此外,臁疮病程绵长,经久不愈,前人有云“久病必瘀”,且见创面周围肤色黧黑,正是瘀血之象。病机属虚中夹实,虚以气血虚为基本病机,实邪以湿、热、瘀为主。

2 治则治法

2.1 益气透托,通络化瘀:临证所见臁疮,病程日久,缠绵难愈。患者气血俱亏,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速当急固。气能生血,亦能行血。《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运血者,即是气。”临床补气善用黄芪,黄芪为补气之长,为补中益气要药,黄芪亦有“疮疡圣药”之称,能补气生血,对臁疮难敛者,有生肌敛疮之效。金师重用黄芪,剂量从30g至120g,逐渐加量。久病必有瘀,久病入络,金师采用虫类药以搜风剔络、活血祛瘀。其临床喜用地龙,其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与黄芪相伍,具有补气行血,通经活络之功。更因地龙具有极强的自身再生性,且能促进人体皮肤创面细胞的修复,地龙制剂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如《素问·是从容论》说:“援物比类,化之冥冥。”

2.2 补肾填精,择时用药:肾为先天,主藏精。《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则能化气血。《张氏医通·诸血门》说:“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精化为气。”古人亦有云:久病及肾。臁疮久延不愈,脏腑精气亏虚,阴阳不足,会影响阴阳之根本,累及于肾,导致肾脏病变。金师用熟地黄以补肾养血。熟地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熟地乃养血补虚之要药。《本草纲目》载“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脏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至节气前后,肾虚者,金师常用胶类以补肾填精,偏血虚者用阿胶,偏阴虚者用龟版胶、鳖甲胶。阳虚者用鹿角胶。肾精充实,翌年春季创面可有转愈之机。

2.3 重视脾胃,气血为要:金师推崇陈实功治疗外科病重视脾胃的思想,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化精微以养四肢百骸。气血有余,新肉乃生。《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此外,金师认为,清热药不可久用,以防苦寒败胃。《慎斋遗书》有言:“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当病情平稳时,中药采取隔日服用,病之将愈际亦可隔两日服。人以胃气为本,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臁疮病程通常累月经年,需服药时间长久,恐伤胃气,故隔日一剂以休养胃气[3]。

2.4 内外并治,煨脓长肉:金师临证中对于气血极弱,多病体弱,一般治疗难以取效者,金师往往结合内外并治法,用煨脓长肉法。患者之臁疮创面颜色暗淡,渗出秽浊,肉芽组织难生,久久难以收口。金师常先将疮面清理,予以八一丹、九二丹提脓取腐,煨脓长肉法。往往能使得经年不愈之臁疮渐有向愈之机。金师同时反对,滥用针刀,过于扩大疮面的急进之法,往往容易耗伤气血,使得病程更为缠绵,认为中药提脓祛腐药性温和,更具有优势。

2.5 因地制宜,药食同补:江南地区谓鱼米之乡,富产河鲜。金师因地制宜,常嘱适食泥鳅、甲鱼等血肉有情之物。清代叶天士云:“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桂附刚愎,气质雄烈……血肉有情,栽培身内之精血,多用自有益。”通常认为血肉有情之品即具有滋补强壮、补精益血功能,可以改善人体虚劳状态,增强机体功能。药食同源,平常进补即可《滇南本草》载泥鳅可主治五劳、五热,小儿脾胃虚弱,久服可以健胃补脾,令人白胖。治诸疮百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名医别录》载鳖肉能主伤中益气,补不足。《日用本草》亦载鳖肉可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

3 验案举隅

俞某,男,73岁。2017年10月14日初诊。患者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而长期服用羟基脲类药,5年余前出现双下肢皮肤红肿,伴局部皮肤溃烂,伴疼痛,程度能忍受,活动尚可。上述症状反复发作,1月前双下肢红肿渐加重,皮肤溃烂范围变大,伴淡黄色渗出,下肢活动稍受限,在外院予口服抗生素及创面换药,症不缓解,故求中医诊治。症见双下肢皮肤色泽黧黑,双小腿可见多处溃疡,甚者在右小腿外侧近踝关节处,为一不规则皮肤溃疡,大小约10cm×8cm,周围组织红肿,溃疡基底部呈灰白色,较多淡黄色渗出,无明显新鲜肉芽组织。舌质黯淡伴齿痕、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诊断:臁疮,辨证为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清热利湿。处方:桃仁、当归各12g,红花、甘草各6g,生地黄、黄芪、薏苡仁各30g,赤芍、炒党参、苍术、牛膝、茯苓各15g,川芎10g,黄柏9g。7剂。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每日门诊换药。10月21日二诊:溃疡面周围红肿减,渗出减少,疼痛稍减,舌质黯淡伴齿痕、苔薄白,脉细涩。前方生地黄改20g,黄柏改6g。7剂。10月28日三诊:创面周围红肿基本减退,少量渗出,疼痛不明显,见少量新鲜肉芽组织,前方去生地黄、黄柏,加熟地黄30g,地龙、陈皮各10g,黄芪改40g。7剂。隔日1剂,早晚分服。前后加减共进百余剂,臁疮愈。

按语:长期口服羟基脲类药会导致皮肤血管毒性反应,出现下肢溃疡,且治疗颇为棘手。由于经济等其他因素,患者及家属不愿更换治疗方案,致慢性下肢溃疡反复。前方用桃仁、红花、熟地黄、赤芍、川芎、当归以活血养血,地龙通经活络,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黄芪、党参益气以行血、生血,薏苡仁、苍术、茯苓清热利湿,生地黄、黄柏清热凉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活,祛瘀通脉,清热利湿之功。

4 结语

臁疮是一种中医外科常见疾病,往往缠绵难愈,属于中医药优势病种。金师发煌古义,自出机杼,在该病治疗上颇有心得,多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金师指出,臁疮为慢性疾病,但治疗仍当注意分期而治,早期以袪邪为要,中后期以益气透托,活血化瘀通络法,注意虚实夹杂之侧重点不同;用药需注意顾护脾胃,反对滥用针刀,处方多益气健脾养血,以资脾胃生生之机,佐以清热、祛湿、通络、祛脓提腐之品,又常于方中加血肉有情之品,鼓舞气血;重视调护,尤其是药食同源之品选用,饮食宜忌为重点,结合患者体质,借药食以助体。

以上所录,虽仅为金师治疗臁疮经验点滴,但金师辨证用药精炼,临证特色可见一斑,今仍有些许借鉴意义,以供同道参考。

猜你喜欢

益气黄芪气血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黄芪是个宝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