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路径探索
2021-03-27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孙卫东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孙卫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围绕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国有企业要在新时代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和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解决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大问题为导向,坚持党的建设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第三条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需要;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的政治优势,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凝心聚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解决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的需要,对于推动基层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主要依据
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是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为推进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重要文件精神,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有效历史经验。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党建工作体制,落实完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完成了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为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明确了目标任务。
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突出问题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加强国有企业党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现实中,国有企业如何真正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如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生产经营优势,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党建、经营“两张皮”的现象还未完全消除。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党的领导没能有效嵌入公司治理结构。有的单位议事流程不清晰,对党委会前置研究事项把握不准,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
二是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缺少载体和抓手。有的单位党组织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缺乏有机融合和渗透,存在“两张皮”现象。
三是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组织力不强。有的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活力不够、主题党日党性锻炼不足,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活动载体,党组织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有的党员党性不强、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没有为职工群众作出榜样和示范。
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体制机制探索
1.在公司治理层面。一是在体制方面。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确保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二是在机制方面。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必须经党组织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或经理层作出决定。三是在制度方面。把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等写入公司章程,纳入企业管理,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以及与其他治理主体的关系,使党组织成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企业管理层面。一是在落实责任方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干好党建“最大政绩”,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二是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方面。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要求,选拔任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三是在企业管理总体布局方面。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实现目标同向、决策同源、责任同担,把推动改革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用改革发展成果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3.在价值创造层面。一是创造经济价值方面。抓住全力提质增效、提升经济价值的根本任务,提高价值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使党组织活动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实践中真正体现党组织活动和工作的价值所在。二是在创造社会价值方面。履行央企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落实扶贫责任,深化定点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环保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三是在创造人文价值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开展职工思想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爱党爱国爱企爱岗的热情。
4.在改革创新层面。一是在创新意识方面。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意义,持续在加强党的领导、培育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下功夫,更好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在创新文化方面。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机制创新和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增强新动能。三是在创新氛围方面。把创新发展摆到更加重要位置,为职工万众创新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完善以价值、业绩、能力为导向创新机制,激发职工创新热情。
(二)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发挥作用探索
1.在提升政治领导力层面。一是落实“两个维护”。以党章为根本依据,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加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的督促检查,完善督查问责机制。二是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把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与董事会“战略管理、科学决策、防控风险”有机统一,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始终保持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三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推动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切实将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2.在提升思想引领力层面。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二是强化学以致用。坚持新发展理念,自觉置身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准确研判趋势,聚焦主责主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三是强化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建好管好用好主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话语权。
3.在提升组织执行力层面。一是持续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持续深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努力建设高质量党员队伍。聚焦工作重点,引导党员创先争优、攻坚克难。二是持续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千方百计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干部职工担当意识,促进各项工作质量提升。三是持续强化工作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把党务干部从繁杂事务中释放出来,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群众,掌握基层党建工作动态,把握特点和规律,解决困扰基层党建工作难题。
4.在提升群众号召力层面。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主动向群众学习,切实增进对基层的认识与了解,带头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和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到基层调研等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二是坚持文化凝聚。推动企业文化深植于心灵、融汇于战略、体现于制度、外化于行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远大理想,牢记使命担当,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勇创一流,努力实现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三是坚持协同发力。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发挥群团工作桥梁作用,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职工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大力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积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进企业与职工共同成长。
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要通过搭建协同互动、一体推进的“融合式”党建引领体系,为坚定履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提供了可靠保证,并持续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主动融入、深度融合,不断拓宽融合的广度、深度、效度,真正把国企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经营发展优势,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软实力”成为企业发展的“硬支撑”,为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