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深涛运脾散精法治疗糖耐量减低经验
2021-03-27王世伟吴深涛徐宁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天津300193
★ 王世伟 吴深涛 徐宁(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天津 300193)
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1-3],也称为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可逆状态,被视为糖尿病潜在的后备军。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那如何逆转或延缓IGT发展为糖尿病,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吴深涛教授认为IGT的病因主要为脾不散精,治疗应以健脾散精为主,多以七味白术散化裁治疗为主[4]。
临床上应用“运脾散精”法治疗IGT取得可靠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吴教授10余年,现将其运用“运脾散精”法治疗IGT的经验简析如下。
1 发病特点及病因病机
IGT的具体病因现在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IGT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二者协同作用而至IGT[5]。
吴教授认为饮食运化是全身脏腑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而进食后食物的能量转化主要与脾脏的运化功能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输布,如《素问·经脉别论篇》中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脾气散精”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中所云:“四肢皆禀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困于脾,乃得禀也。”由此可见,脾的运化功能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吴深涛教授认为IGT的病机当属于中医学范畴中的“脾不散精”,水谷精微不得运化布散,进而形成壅滞之气,是产生IGT的重要病理物质,进而影响能量物质的正常代谢,其致病机理可视为与胰岛素抵抗机理相近[1],临床上治疗IGT多以运脾散精法为基础,根据病人具体证候随证加减治疗。
2 西医诊断及治疗现状
2.1 诊断参考(ADA)美国糖尿病协会2016年糖尿病临床诊治指南发布的诊疗标准[5]:OGTT中餐后2 h血糖(2 hPG)在7.8~11.0 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5.7 %~6.4 %之间。
2.2 西医治疗现状西医治疗IGT的方法主要为生活方式干预(饮食结构干预和体力活动干预)和药物干预(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显著,西药治疗的有效率也不高,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5-6]。
3 运脾散精法及辨证论治
吴教授认为,在中医学整体思维、平衡观念、辨证论治的框架下,结合IGT形成的病因病机,治疗上当以运脾散精、升清降浊为主,使水谷精微能被人体充分利用,改善“脾气散精”的作用,从根本病因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达到逆转或延缓IGT向糖尿病转变的这一过程[1]。组方以钱氏七味白术散化裁,随证灵活加减,意以四君子汤健运脾气,配以木香醒脾理气、藿香燥湿健脾、葛根升清之功。
辨证分型:临床上IGT患者以脾不散精证为主,兼证较多较杂,吴深涛教授临证处理较为灵活,此文只列举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兼证,具体如下。
3.1 兼气虚证如口干,乏力,伴有多汗或自汗、舌淡苔薄白、脉平缓、尿频、便秘等症,可在七味白术散为主方的基础上加黄芪、黄精、太子参等健脾益气药物,以增加健脾补气、升清降浊的功效。
3.2 兼阴虚证如口干,乏力,伴有咽红、潮热、手心热、盗汗、舌淡苔薄或少苔、脉细或缓、小便少、大便干等症,可在七味白术散为主方的基础上加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浮小麦等滋阴类药物,健脾散精的同时兼顾滋阴生津、调和阴阳。
3.3 兼肺热证者如口干,乏力,伴有咳嗽、黄痰、气粗、纳多、舌红苔厚或黄厚、脉数、尿频、便干等症,可在七味白术散为主方的基础上加石膏、黄芩、金银花、知母等药物增加清肺生津止渴作用。
3.4 兼浊毒热盛证者如口干,乏力,伴肥胖、纳多、湿疹、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厚黄腻、脉弦数等,可在七味白术散为主方的基础上加化浊解毒方[7-8],可加僵蚕、蝉蜕、黄连、大黄、黄柏等药物,增加化浊解毒的作用。
4 经典医案
患者男性,35岁,2016年8月因“口干、乏力”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查糖化血红蛋白6.0 %,OGTT示:空腹血糖4.8 mmol/L,餐后2 h血糖9.2 mmol/L,身高175 cm,体重86 kg,肥胖,余化验及查体阴性,口干,乏力,纳多,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其母有糖尿病病史。吴教授根据病证及化验检查情况,西医诊断为“糖耐量减低”,中医诊断为“消渴,脾不散精、浊毒热盛”,嘱适当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另予中药七味白术散加化浊解毒方化裁,具体为党参9 g、白术12 g、茯苓9 g、葛根6 g、木香10 g、藿香9 g、甘草6 g、蝉蜕6 g、僵蚕6 g、金银花10 g、石莲子9 g、大黄3 g、黄连6 g、柴胡9 g,煎服150 mL,每日2剂,服用1周。1周后复诊指尖餐后血糖7.8 mmol/L,便干症状较前明显减轻,舌脉同前,故在原方基础上减大黄、余保留同前,中药继续服用,2周后复查餐后血糖7.6 mmol/L,中药随复诊症状变化情况加减,2月后复查糖化血红蛋白5.7 %,口干乏力之症也随之减轻,体重略有下降,后患者坚持服用中药汤剂5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5.5 %,餐后血糖定期检测未超过8 mmol/L,后患者连续复诊达1年之久,病情稳定,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5 结语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估算,我国至2040年将会有1.14亿糖尿病患者,而IGT作为糖尿病的后备军应当引起医学界的足够重视,因为IGT发展为糖尿病的这个过程是可逆的,现代医学在治疗IGT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而中医药在诊治IGT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效的办法和经验[9],如吴深涛教授认为IGT的病因病机应属于中医范畴中的“脾不散精”,治疗上当以“运脾散精”为主,配以清热、滋阴、化浊解毒等法,在临床上取得一定效果,希望此法能为临床医生治疗IGT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