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治未病”思想及其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2021-03-27李琴张细妹曹征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000慈利县中医院湖南慈利27200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0008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南昌000
★ 李琴 张细妹 曹征(1.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000;2.慈利县中医院 湖南 慈利 27200;.南昌市第一医院 南昌 0008;.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南昌 000)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增快、竞争的激烈,人们在学习、工作及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不断上升,身体的诸多不适、亚健康及多种慢性病的增加,引起人们对生活起居的高度注意;另外,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标准要求的不断提升,养生防护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话题。传统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涵盖了未病先防、欲病救萌的重要内容,对当今养生有重要指示作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其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以治未病为核心,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加强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1]。明代养生家万全在其《养生四要》中提出了著名的“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思想,内容详尽而全面,而其核心思想无外乎“治未病”。探讨其学术思想对当前的养生及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概要阐述万全的“治未病”思想及其在现代健康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1 万全的“治未病”思想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预防、保健及养生的重要思想,主要通过调养体质、增强人体正气,达到预防疾病发生、防止疾病发展以及防止病情反复的目的。明代养生家万全在其《养生四要》中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的养生内容,而其核心思想无外乎“治未病”,且其在《养生四要·却疾第四》中有云:“吾闻上工治未病,治未病者十痊八九;善治者治皮毛,不善治者治骨髓,病至骨髓,则邪入盖深,正气将惫,针药无所施其巧矣。”[2]以下将从清心寡欲、食不可纵,心静,顺时等方面阐述万全的治未病思想。
1.1 清心寡欲、食不可纵寡欲为本书第一要义。书中有云:“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2]所谓寡欲,即是说人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可贪多纵欲。书中亦有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口腹之养,躯命所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饮食关系到人的生长发育和延续。不孝有三种,其中没有子嗣后代是最大的不孝。故此处寡欲并非禁欲,而是顺应人性,对食欲和性欲加以控制。合理的饮食为脾胃生化气血提供了基本条件,而适度的房事生活是人体的正常生理需求,有利于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注重饮食及房事生活也是养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1.1 寡欲万氏提倡人应节制性欲,不可纵欲,否则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如其所云:“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性欲是随着肾气的不断充盛而出现的,与肾之精血的盛衰密切相关。男子二八,女子二七,天癸至,肾中精气才逐渐充盛。而“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精未满而先泻,故脏腑之精竭,则小便淋痛,大便干涩,髓竭则头倾足软,腰背痠痛,尸居于气,其能久乎?”[2]如若纵欲无度,必然导致多种病症,与养生之意相悖。
1.1.2 节食万氏还强调要节制饮食。其中包括食物不可过量食用、酒不可纵饮、不可偏嗜五味。正如书中所云:“不可过也,过则成疾矣。”脾胃乃后天之本,食物必须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转化为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若饮食过量,超过了脾胃的运化
能力,则会损伤脾胃,即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同样,酒虽可舒通人体的筋脉,促进气血循环,但酒也可损伤人的元气。如万氏云:“大饮而醉,醉则肺先受伤,肺主气,肺气伤则气上逆,而病吐衄,岂不危乎!岂不伤乎!信哉,颠覆而杀身矣。”[2]即纵饮会使人大醉,醉酒,则人的肺先受到伤害。肺主管人体气的运行,肺气受到损伤,则肺气上逆,而致鼻窍流血。饮食过量易伤脾胃,纵酒无度易伤肺,而偏嗜五味则易伤五脏。正如万氏云:“五味虽所以养人,多食则反伤人。”[2]他还借《内经》告诫世人,“多食酸则伤肝,多食苦则伤心,多食甘则伤脾,多食辛则伤肺,多食咸则伤肾。”
1.2 心静万氏所提倡的“慎动”并非反对一切运动,而是要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其关键在于心静,心静的关键在于自静,如其所云:“人能常自惩劝,则能自静,故曰心为严师。”万氏在《养生四要·慎动第二》中有云:“人身之中,只有此心,便是一身之主。”[2]所谓视、听、言、动,都是由心来控制的,只有心时常保持清静,神志才会安宁,神志安宁则人的七情才会安定,以此来养生就会长寿。相反,若心思纷乱,则会导致人的精神崩溃,形体受到严重损伤。但此处心静也并不是不思考,而是要没有邪念的思考,如此才能心无旁骛。此外,他还提出五志切勿过激,过激则会伤及五脏,为此提出了“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的胎息之法,以调息养气。
1.3 顺时自然界的气候是不断变化的,而人体气血的运行、盛衰以及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等都与之相适应。故万氏在《养生四要·法时第三》中提出“凡天地之气,顺则和,竞则逆”的思想,认为养生应该顺应四季的变化,不同的季节应该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在起居上,他提出:“春则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冬则早卧晏起……逆则伤肾矣。”[2]着重强调了顺应天时的重要性,要求人们根据时令养成良好的起卧生活习惯。对于“大寒大热,大风大雾或者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2]等反时令气候,尤宜慎之,避免身体发生疾病,尤其是瘟疫之病。在饮食上,他提出:“春夏养阳也,济之以阴;秋冬养阴也,济之以阳”[2],即春夏阳气偏盛,春夏之养宜抑阳;秋冬阴气偏盛,秋冬之养宜抑阴。但不论抑阳还是抑阴,都不可太过,阴阳调和是其要旨。故曰:“夏月宜食寒,冬月宜食热,殊不知太热则伤胃,太寒则伤脾……所以古人四时节其饮食,适其寒温,热无灼灼,寒无沧沧。”[2]既是对《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它的发展。此外,他还提出:“春木旺,以膳膏香以助胃……冬水旺,以膳膏膻助心。”[2]这与《难经》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思想不谋而合。
2 万氏“治未病”思想在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而万氏《养生四要》的“治未病”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医学重在预防的核心思想,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对于增进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指导健康养生养生之道,重在预防。具体来说,第一,饮食须有节制,不可过量,以免伤及脾胃;性欲须有控制,若纵欲无度,不仅会伤及自身,还会导致肾虚,影响下一代。由于先天之气禀受于父母,若父母肾气虚弱,下一代的先天也会相对不足,进而出现体力、智力的不足。第二,保持心神清静,必要时,还可通过打坐、调息以静心,最终达到养生保健、防病的目的。第三,须顺应四时变化,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起居生活习惯,适时运动。正所谓:“四时之气,皆能伤人成病,不但八风也。君子慎之!起居有节,食色不伤,虽有贼风苛毒,不能伤也。”[2]
2.2 指导临床疾病防治疾病早治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万氏在《养生四要·却疾第四》篇中指出应在疾病刚刚萌发时及时医治,防止疾病的传变与发展。疾病初期,病邪在表,正气尚盛,容易医治;疾病后期,病邪入里,正气衰败,邪气亢盛,医治困难。故曰:“善治者治皮毛,不善治者治骨髓”“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乱而铸兵,不亦晚乎?”[2]疾病发生了才来服药,动乱发生了才去治理,就像口渴了才想到要挖井,动乱了才想到要招兵一样,已经晚矣,再次强调了疾病早治的重要性。在《养生四要·法时第三》篇中,他还提出了很多疾病的治法,如:春温病患者,宜用易老九味羌活汤;夏季腹泻,宜用良方神术散;“中蒸”之症,宜猪苓汤合益元散服之;中暑,清暑益气汤主之;夏季服用生脉散,加黄芪、甘草,令人有力;秋季疟疾用补中益气汤,痢疾用加味小承气汤;冬季咳嗽宜用参苏饮。这些治法到现在仍然具有临床意义。如朱荣长在运用清暑益气汤治疗中暑的研究中,发现清暑益气汤能有效降低内毒素水平[3];郝永敏运用加减参苏饮治疗小儿气虚咳嗽126例,总有效率为96.03 %[4]。
3 结语
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是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发展目标,提升全民健康素质是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健康乃生命第一要义,是一切的根本。明代养生家万全的“治未病”思想,内容全面而详尽,因此,应大力发扬万氏所倡导的清心寡欲、食不可纵,心静,顺时,疾病早治等思想,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临床实践中,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