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湿疹治疗研究进展
2021-03-27林晓燕
林晓燕 王 菁
肛周湿疹是肛门周围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疾患,也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湿疹在我国的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1]。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肛周湿疹患病率在肛肠疾病中居第4位[2]。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发病部位多局限于肛周,亦有蔓延至臀部及会阴部。主要表现为肛门皮肤片状红斑、脱屑、丘疹、水疱或有苔藓样皮疹,皮损成多形性,多伴有瘙痒、局部分泌物增多等不适症状。
肛周湿疹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与变态反应、微生物群改变、内分泌紊乱、心理、环境改变等多种内外因素相关,导致病情顽固难治,易复发;且湿疹隐藏于身体隐私部位,受尴尬情绪影响,患者在就医前可能已存在严重不适;此外,肛周独特的解剖结构可能使肛周湿疹比其他部位的湿疹更易产生其他潜在的或继发性疾病;即使是有规律的排便或清洁习惯,依旧会对肛门区域产生永久性的皮肤刺激[3]。中医学认为肛周湿疹与脾虚湿热相关,湿邪是肛周湿疹发病的关键因素。或因素体脾虚湿盛,或因郁怒伤肝、肝郁克脾,或因饮食不节、肆食辛辣肥甘之品,致脾运化失职,湿从内生,湿热内蕴,下注肛门而发病;或因久居湿地、冒雨涉水,外感湿邪困遏肌表,与风邪、热毒、虫淫等相搏,充于腠理而见诸证[4]。热邪滞留肛周,微热则痒,导致肛周湿疹往往伴有剧烈瘙痒。或久病耗血伤阴、血虚生燥生风。多种因素导致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肛周湿疹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现将近年来治疗肛周湿疹的相关进展作如下介绍。
1 基础治疗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生活中接触过敏原、刺激原或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紧张焦虑的社会心理因素、其他可能引起湿疹的全身性或肛周局部病变等多因素相关。从整体观念出发,首要的基础治疗是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通过对疾病本身、发生发展及转归、有无传染性、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说明,指导患者寻找并避免可能存在的过敏原及刺激原,减少搔抓及过度清洁,保护肛周皮肤屏障功能,积极治疗可能引起湿疹的肛周或全身性疾病。
2 局部外用治疗
2.1 西药外用临床用于肛周湿疹的药物多样化,常见如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硼酸溶液、
炉甘石洗剂等。邓列华等[5]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肛周湿疹,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及多种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活性发挥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9.2%。临床亦使用复方制剂治疗肛周湿疹,如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总有效率达92.5%[6]。肛周皮肤微生物动态平衡被打破,与湿疹的发生发展存在相互关系。因此,积极治疗肛周湿疹,抑制肛周湿疹患者局部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维护微生物群动态平衡是十分必要的。罗焕琴[7]用莫匹罗星和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肛周湿疹,取得良好的疗效。Peter M. de Wet等[8]研究发现莫匹罗星与制霉菌素均对念珠菌引起的肛周皮肤感染有疗效,莫匹罗星疗效更迅速确切。此外,临床还将维生素C、止痒剂等作为辅助治疗。
2.2 中药外用《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医理药性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可见外治法与内治法的给药方式虽然不同,但治疗机理却大同小异。郭珊珊等[9]将12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予自拟燥湿止痒洗剂坐浴,对照组予派瑞松外用,2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33%,高于对照组的81.67%;观察组复发率7.41%,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杨秀丽[10]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发现苦参汤加减坐浴2周对肛周湿疹有良好的疗效。吴燕燕[11]运用苦参汤联合紫草油治疗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疗效确切。
2.3 中成药外用中成药制剂在临床运用广泛,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同时,携带及使用方便。刘丹[12]采用夏氏除湿止痒软膏治疗15例湿热型肛周湿疹,每日2次,用药2周,总有效率100%,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11.11%。陈晓杰[13]用紫草油涂于肛周患处,暴露15~30 min,用药次数根据患者皮损情况而定,治疗60例急性肛周湿疹患者,疗效明显。但由于制剂黏稠或稍油腻,使用后舒适感较低,影响患者依从性。
3 系统治疗
主要是通过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滴注等系统给药方式治疗肛周湿疹。抗组胺药物是拥有与组胺相同的乙基胺结构的受体拮抗剂,与组胺分子竞争受体,消除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目的[14]。临床常用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甘草酸类化学结构与糖皮质激素相似,且能通过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发生级联反应的代谢酶-磷脂酶A2和脂加氧酶的活性,使炎性介质无法产生,因此具有抗炎、抗过敏的作用[15]。与盐酸西替利嗪合用能有效控制湿疹的发生发展,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中医学流传千年,中药内治亦是治疗肛周湿疹的手段之一,在辨证论治理论基础上选方用药。陆明山[16]予加味补中益气汤(黄芪15 g,党参15 g,当归15 g,白芍15 g,苍术15 g,白术15 g,防风10 g,黄柏10 g,柴胡10 g,陈皮10 g,升麻5 g)治疗脾虚型肛周湿疹,日1剂,分2次口服,一个疗程为15 d,总有效率达92.5%。
4 针灸治疗
4.1 针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从中医经络理论出发,通过辨病、辨证、辨经选择穴位、施针手法及强度,在肛周湿疹的治疗中发挥其独特作用。李春阳[17]取长强、会阴、阴廉为主穴,涌泉、太溪为配穴,得气后留针15 min。再以梅花针叩击肛周皮肤破损处,以微微出血为准,日1次,15 d为一个疗程。治疗50例肛周湿疹患者,48例有效。针刺疗法虽疗效明显,但操作不便,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至医院接受行针治疗,配合度较低,仍影响总体疗效。
4.2 小针刀小针刀疗法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中医特色疗法,小针刀在皮下行潜行分离,切断皮肤神经末梢,是一种闭合性松解术。由于切口及损伤范围小,临床应用日渐增多。肖长虹[18]采用小针刀治疗肛周湿疹患者50例,用曲安奈德40mg、0.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5ml配成混合溶液,对湿疹部位的基底部进行皮下注射至充分膨起。用5号小针刀沿截石位3点位湿疹皮缘处皮下进针,并行放射状潜行分离,使肛周皮肤与皮下组织充分剥离,再从9点位进针,方法同前。治愈35例,复发10例。
4.3 穴位埋线穴位埋线是将可吸收性特殊线体置入穴位内,产生持续而温和的非特异性炎症及刺激作用,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治疗疾病。崔茜等[19]运用埋线治疗肛周湿疹80例,治疗3周后有效率97.5%,3个月后复发率6.25%。临床尚无穴位埋线的大样本研究,临床疗效亦存在个体差异及复发率,但不可否认其目前取得的疗效。
4.4 穴位注射杨德群等[20]利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注射长强穴治疗肛周湿疹患者144例,有效率95.83%。长强穴封闭治疗可阻断恶性刺激,产生良性刺激,保护肛周神经系统,使肛周神经系统恢复正常[21]。维生素B12参与细胞核酸合成,可以改善代谢,对肛周神经系统功能有保护作用。文小军等[22]采用患者自体肘部静脉血,注射长强穴治疗肛周湿疹患者65例。2 d注射一次,注射10次后有效率高达93.8%。将自身血液注入相应穴位后,在针刺及血液双重刺激下,自体血中的有效成分透过毛细血管被缓慢吸收,通过经络运行,达到增强机体局部免疫反应、改善内环境及降低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等相关作用[23]。
5 物理治疗
近年来神灯照射、紫外线、微波、激光等物理疗法在临床作为辅助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在消炎镇痛、促进循环、加速皮损修复、减轻炎性反应以及提高其他药物疗效方面有其优势[24]。王向民[25]应用红外线联合赛肤润治疗肛周湿疹的总有效率达93.1%,效果显著。
6 封闭治疗
封闭疗法是将药物注入到病变局部及其附近,减轻或消除局部症状、降低过敏反应、保护神经系统、阻止病理过程的发生及发展[26]。刘新华[27]用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肛周湿疹50例,有效率98.1%。王学永[28]对肛周湿疹患者实施亚甲蓝肛周封闭联合苦参汤加减方熏洗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7 手术治疗
手术破坏肛周皮下神经,阻断肛周皮内神经末梢感受器的传导,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同时手术还可修整肛周皮肤,清除引起肛周湿疹复发的局部因素,降低术后复发率。目前手术疗法尚未成为首选方案,然而在药物或其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手术治疗不失为另一种选择。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肛周皮下神经游离挂线术,肛周皮肤间断切除术,皮瓣移植术等。王云英[29]采用肛门周围皮肤封闭术+肛门周围皮肤间断切除术+肛门周围皮下神经离断术的三联术式治疗肛周湿疹患者,疗效确切。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之外,对于可能引起肛门湿疹的全身性疾病及局部病变,例如便秘、腹泻、肛裂、肛瘘、混合痔等,及时就诊治疗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要重在预防,注意肛周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刺激性物质,防潮,防搔抓,调整饮食结构,规律排便,增强自身免疫力。
8 结语
临床针对肛周湿疹的治疗方案已趋向多元化,但多数存在相应的不良作用或治疗不适感,病情仍易反复,迁延难愈。因此,单一疗法过渡到联合疗法,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结合,亦是临床需求的发展。在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原则下,从整体出发,兼顾近期及远期疗效,不断探索肛周湿疹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方法是广大临床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及研究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