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2021-03-27赵鹤玲田晓佳刘芝华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5期
关键词:申报癌症专项

谢 宇 赵鹤玲 杜 君▲ 田晓佳 刘芝华

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021;2.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财务处,北京 100021;3.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创新驱动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判断和部署[1],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 号)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 号)[2],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从顶层设计到具体管理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革,形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科技计划[3]。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衡量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4],也是医院引领医学科技发展,转变传统医疗模式,提升医疗机构服务效能,发挥科技引领与创新辐射能力,支撑和驱动医院可持续发展的策源力[5]。“十三五”以来,国家通过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在人口健康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支持医院在疾病防控各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面向”重要指示[6],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本文针对重点研发计划定位特点,结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十三五”期间承担多项项目的实践经验,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申报和实施管理提供借鉴。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特点及我院获批情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7]。其按照重点专项、项目、课题分层次管理,专项任务设计上覆盖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全链条;采取以项目整体为单位的申报方式,并对项目下设课题数和参与单位数提出明确要求,实行两轮申报评审方式;管理上,各重点专项分别由7 所第三方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进行全过程管理[8]。这种全新设计给项目牵头单位的申报组织及管理都带来新的要求和挑战。

2016 年,首批人口健康领域重点专项指南发布[9]。“十三五”期间,重点研发计划在人口健康领域共布局重点专项9 项,侧重于医学研究的不同领域和环节。“十三五”期间,我院共牵头项目19 项。根据我院专科定位,项目主要分布在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重点专项和精准医学重点专项。

2 我院重点专项项目全过程管理实践与经验

2.1 把握肿瘤防控领域前沿和关键科技问题,制订“十三五”战略规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更加强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面向人民健康的要求[10],聚焦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定位清晰。作为我国居民死亡第一原因,癌症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11]。为准确识别癌症防控科技瓶颈问题,发挥好战略规划的导向作用[12],我院作为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基于《“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重要文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开展战略研讨,开展技术预测,先后制订了《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十三五”规划》,聚焦重要科学问题,前瞻性部署,并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开展工作。

2.2 依托协同创新网络,构建项目团队,提供前期基础

结合癌症疾病谱特点和防控需求,我院在原有研究网络的基础上,高效整合分布在全国的癌症防控研究优势资源,构建了覆盖全国,由300 余所不同级别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协同创新研究网络。在此基础上,设立多项科研基金,落实战略规划:设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临床研究课题,主要资助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单中心和多中心临床研究,“十三五”期间,投入总经费达2000 余万元。与国内14 所肿瘤医院联合设立国家癌症中心攀登基金、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基金等,开展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协同创新网络基础上开展的自主研究,一方面为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提供前期研究基础,培养人才梯队,打造高水平项目团队;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覆盖面广、研究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稳定、创新转化链条完整的国家级癌症研究力量[13]。

2.3 申报阶段提前布局策划组织

重点专项立项涵盖指南意见征集、项目预申报和正式申报3 个阶段[14]。一般来说,指南征求意见稿基本体现了国家顶层设计和领域研究需求。我院科研管理部门保持对指南的关注,根据项目需求,结合我院研究团队优势,早策划、早启动,提前谋划组织项目优势申报团队。重点专项项目强调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往往需要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和跨行业的协同创新[15],而医院在创新链条中多专注于临床研究和规范推广。我院相关职能部门协助项目负责人,利用协同创新研究网络优势,主动与领域内优势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对接达成合作,组建高水平、全链条的协同创新研究团队,抢占研究战略制高点。同时,在预申报和正式申报阶段,均组织院内答辩,邀请专家评估指导,从而确保研究内容符合指南需求,技术路线可行,任务分解合理。

2.4 以项目考核指标为导向,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文件要求,综合绩效评价分为课题和项目两个层面,对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管理使用进行评估[16]。为了避免出现重项目申请轻过程管理,重技术研发轻预算执行[17]的情况,我院纵向上加强项目牵头单位及课题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之间、横向上加强项目下设各课题之间的沟通配合,以推进项目高质量实施。项目立项后,我院针对每个项目特色和考核侧重点,以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建高水平项目管理团队,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明确责任分工,设立项目执行秘书,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课题)执行进度管理、课题间协调工作及项目经费监管等。成立专家委员会,为项目研究提供咨询与建议。依托专业机构项目年度报告和中期检查工作,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解决存在问题,保障课题目标与项目总体目标统一,为顺利完成考核指标保驾护航。

2.5 结合医学研究特色,加强管理监督

医学科研项目研究对象特殊、专业性强、参与机构多、数据类型和体量大,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远高于基础研究[9,18-19]。我院相关管理部门在医学伦理、数据标准和质控等方面开展规范化和创新管理。在申报前对项目整体进行前置伦理审查,符合伦理要求后出具同意申报证明;项目立项批复后,根据项目内课题实际研究内容,按照伦理审查标准操作规程分别进行立项后审查,获得批件后方能开展相应临床研究;项目执行期内,每年对项目进行跟踪审查,确保临床研究顺利开展。依托前期863 课题的研究成果,制订肿瘤数据采集、清洗、标准化、结构化标准,构建智能化合作研究和资源管理平台,并通过多终端/多设备支持和我院信息系统整合,一方面为相关研究提供安全、快捷的信息储存、分析、调取服务,同时保证标准化和均质性,提高了各分中心的准确率和工作效率。采用宣传教育和技术规范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建设管理委员会、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大数据中心等,制订管理办法,定期开展培训,加强科研诚信、人类遗传资源和数据安全管理,保证研究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2.6 提升职能部门服务能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作为改革后新设立的科技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运行流程上与以往区别较大,立项程序(涉及预申报、正式申报)和绩效评估(课题和项目两级评估)涉及事项繁多[20],且不同重点专项分散在7 所专业机构,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差异。为落实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我院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队伍,为项目申报人提供政策解读和流程指导,主动介入团队组织,开展形式审查,避免因限项或者提交不及时导致申报失败;联合第三方机构进行督察,抓住年度、中期及结题报告环节,及时沟通项目执行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财务部门“放”“管”并行,在申报阶段协同项目团队编制预算,确保预算编制合理,督促项目组及时下拨课题经费,采用信息手段优化经费执行进度;验收阶段邀请会计师事务所提前介入,做好决算审核,为整改留出时间,避免因经费使用不当影响项目验收。通过以上措施,释放项目负责人和研究组大量时间,保证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科学层面。

3 讨论

作为深入推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产物[21],“十三五”期间重点研发计划全面铺开,其在组织方式和管理要求上进行了全面改革,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迅速适应和及时掌握国家政策变化,精准识别优势领域组织申报,又要在过程管理中提升专业技术和组织协调能力,及时识别项目风险,以推动项目顺利实施[22-23]。

作为国家癌症中心、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我院是癌症防控研究的重要战略力量,具有人才团队、研究基础和关键技术的优势,在“十三五”期间组织国内相关优势团队,承担大量研究项目。本文对我院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期为同行在项目管理方面提供参考,也在“十四五”开局之时,为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战略举措,进一步推进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申报和实施管理提供借鉴。同时,根据管理实践和国家需求,形成一些建议如下:

3.1 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据挖掘和共享

医学数据类型众多,数据量大,各个项目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导致数据统一化、深入挖掘难度较大,有必要依托国家级平台,充分发挥现有项目成果,构建国家级癌症防控及信息平台,在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下[24]统一数据规范标准,整合单位内部各项目、同一专项内相关项目、不同专项之间相关项目数据信息,提高数据和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癌症防控大数据优势。

3.2 加强成果转化能力

医院在创新链条中具备技术研发和成果落地的独特优势,但是在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上存在短板。在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大背景下,国家和北京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成果转化[25],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也把成果转化作为重要指标。应充分利用重点专项项目全链条一体化布局的优势,加强与项目团队中高校和企业的深入沟通,在完成项目研究任务的同时推进成果转化。

3.3 前瞻性储备研究团队和青年科技骨干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负责人和科研骨干等人员均明确提出了限项要求[20]。科技部也明确提出国家科技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推行青年科学家项目。应充分发挥多中心协同创新研究网络优势,依托各类院内项目和联合研究基金,提升医院和网络成员单位研究能力,构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和反馈模式。

猜你喜欢

申报癌症专项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