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评价:目标意识统领的语文阅读素养测评
——以部编五上阅读策略单元评价设计为例
2021-03-27
(平湖市钟埭中心小学,浙江 平湖 314213)
阅读速度是阅读力的重要衡量指标,直接关系阅读量的大小和阅读质量的好坏[1]。部编教材五上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便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为什么要提高阅读速度呢?这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阅读获得学习效益的最大化。提高阅读速度不是一味求快,不顾及阅读质量,它的前提是理解文章内容。基于对大概念学习的理念及核心素养的认识,出于对上述单元整组目标的解读及语文要素的达成,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渐进式”评价,引导学生围绕“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评价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基于语文要素达成的目标性评价
在此文章中,笔者重点介绍的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
(一)阅读速度评价
阅读时间是学生阅读速度的直观体现,阅读速度=阅读字数÷阅读时间。对于学生的阅读速度势必需要进行评价来促进。
1.测定阅读原始速度。笔者将学生未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的速度视为原始速度。测定阅读原始速度,可以让教师了解真实的学情,它既是本单元的学习起点,也是参照数据。笔者从《单元评价》上选取了三篇文章,共计4742 字,利用希沃计时软件,让每个学生记录下阅读时间,测出了本班39 名学生的原始阅读速度。目前能检索到较权威的小学生阅读速度量化数值是1986 年杭州大学教育系制定的量表(也包括阅读系数和理解系数),读速等级为:上等490 个字/分钟以上,中等280 个字/分钟~489 个字/分钟;下等279 个字/分钟以下。当然,阅读速度与阅读目的、读物特点以及阅读者已有的阅读水平有密切关系。笔者以此为依据,将学生的阅读速度按“较快、中等、较慢”三个等级进行了评定。
表1 五(1)班学生阅读原始速度测评表(部分)
笔者对全班阅读原始速度进行测评之后,发现阅读速度较快的同学占21%,较慢的占18%,中等的占61%。这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阅读速度是有提升空间的。
2.跟踪记录每周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提高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因此,笔者将平时的课外阅读作为常态作业来布置,并设计了《一周阅读记载表》,来观察学生阅读速度上的变化。通过记录,学生对一周内的阅读速度变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可以观测到在几周内的阅读速度变化。表中的“阅读速度自我分析”则是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程及阅读速度的自我反思和总结。
3.再测阅读训练速度。笔者以1 个月为训练周期,第四周时再次利用希沃计时软件进行全班阅读速度测评,此时的测评速度笔者将之称为“训练速度”。为排除文体带来的阅读差异,本次测评依然选用了《单元评价》上三篇与初测文体相似的文章,将之与训练之前的原始速度进行比对。
表2 五(1)班学生阅读训练速度测评表(部分)
通过比对,笔者惊喜地发现,通过四周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有了较明显的提升。如果能将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一目十行”将成为现实。
(二)阅读质量评价。不顾阅读质量一味只求阅读速度,是没有意义的训练。阅读的同时还要求记忆,这就要求在阅读时,不仅要阅读,而且要记忆,要理解,这是一个高难度的思维活动,没有集中的注意力是很难阅读质量的。笔者在关注阅读速度的同时,也关注阅读质量的评价反馈。
1.题目式评价。在学生初读了某篇文章之后,要检测阅读质量如何,可以用几个粗线条的题目来检测。笔者特意请阅读速度较快的学生先来回答,发现阅读用时最少的两位学生,准确率很低,这就意味着他们存在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阅读质量的问题。这样的题目式评价非常直观,也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也会因为带着“小任务”而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更加专注。
2.复述式评价。复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到了五年级,教材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复述。如果学生能简要复述出故事内容,不也能检验出学生的阅读质量么?在复述中,由于受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影响,有的学生会对文章内容记得较多,复述得较详细,有的学生则会复述得较简单。对这两种情况,笔者都予以肯定。如果出现复述时完全丢失重要情节和内容的,则要提醒学生在关注阅读速度的同时,也要关注阅读的质量。
3.概括式评价。在阅读文章后,学生若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则说明他的阅读是较为有效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也借助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质量。通过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学生的概括情况发现一些问题,如:过分追求阅读速度的学生,往往忽视了文章的逻辑内涵,忽视文章的总体架构和主要情节,而导致概括不全面。对于多次概括不全或信息混乱的学生,有必要对其讲明“提高阅读速度”的意义,并指导他适当放慢速度,先保持阅读质量,再进行阅读速度提高的训练。
二、基于反思能力发展的多主体评价
提高阅读速度,是驶向阅读终极目标的一种策略方法,它是需要学生内部自我感知并调控的,是需要学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进行超越的一项技能。因此,笔者在执教该单元期间,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希望通过多主体的评价,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调整策略的依据和参考。
(一)学生自评。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因此笔者设计了学生自评,以期实现学生自我反思的目的。
1.每周阅读速度自评。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催生学生进一步调整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的动力。通过自评,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存在的问题。在学生每周阅读速度记录表中,笔者特意设计了一栏“本周阅读速度自我分析”。这一栏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分析一周7 天的阅读速度,发现阅读状态和阅读策略对阅读速度的影响,从而进行阅读方法和状态的调适。
2.每月阅读速度自评。完成了为期4 周的阅读速度专项训练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将4 张《每周阅读速度自评表》放在一起进行观察和分析,绘制出1 个月的阅读速度曲线统计图,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评价4周内阅读速度的总体趋势。从学生的月度自我评价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速度有了较多的认识和反思,知道了“集中注意力”和创造安静的阅读环境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也体验了不同种类的读物对速度的影响。
(二)家长评价。家长作为孩子的学习陪伴者,在个体监控上比教师更加便捷。邀请家长参与学生阅读评价,可以弥补因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无法关注到个体的缺憾。笔者设计了一份《每日学生阅读情况家长评价表》,以此来助推家长对学生阅读过程的监管和记录。表3 是家长填写的一份评价表。从这份家长评价表来看,初步判定这位同学的阅读专注力是不够的。由于专注力不够导致学生的阅读速度很慢,仅为每分钟145 字左右,阅读质量也不高。家长参与评价,能更加近距离地观测到孩子的阅读情况,是比教师评价更加精准的。
表3
三、基于单元目标实现的策略性评价
在此文章第一板块中,笔者已介绍了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即单元目标之一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提高阅读速度”,这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与能力。结合该单元的目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阅读策略的学习情况展开评价:
(一)集中注意力,不回读。阅读时集中注意力,不但能提高阅读质量,而且能提高速度。在阅读中难免会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如果不影响理解,笔者建议学生不要回读。这也是《搭石》这篇课文的“学习提示”所倡导的。针对这一阅读策略,笔者设计了如下自评表(表4):
表4 提高阅读速度策略——“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自评表
通过上表的自评,学生能回忆阅读过程,对“是否集中注意力”“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跳过去,不回读”有较客观、理性的评价。这对于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及时做出调整是很有帮助的。
(二)连词成句地读。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读课文时,一字一顿,极不连贯,甚至把词语拆开来读。这样的学生在阅读时就缺少“连词成句”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五上阅读策略单元要求训练和养成的。简单地说,“连词成句”地读就是“眼睛要跑得快一些”,一眼看下去能尽量看到更多的短句或片段。因此,笔者在上课时将“之”字阅读法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训练自己的眼力。
(三)抓关键句读。阅读时要注意搜寻作者用来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2]。关键句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它就是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之一。抓住关键句,能实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在课外阅读中,笔者要求学生适时圈划关键句和关键短语,以此来提高阅读速度。例如,在短文《毛遂自荐》中,学生抓住“秦国出兵攻打赵国”“有一个名叫毛遂的人,主动向平原君自我推荐”“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会谈”“毛遂于是持剑走到楚王面前,极力说明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为国家立下了功劳”这几个关键句,马上梳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也保证了阅读质量。
(四)边读边概括。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失分特别严重,他们可以读通文章,但却似乎读不懂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读了后面的内容,容易遗忘前面所读的内容。笔者在教学时,发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边读边概括,用批注的方法记录下每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体验和训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在《儿童立场》一书中,成尚荣把教师比作“派到儿童世界的文化使者”,认为“教师对教育意义的认识,首要的、关键的是对儿童世界的发现,是对儿童的发现。”[3]笔者在执教该单元时,能从大概念学习的理念出发,关注阅读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单元整组目标的达成,并将之分解到各篇课文当中去落实,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巩固。通过渐进式评价,不但测评学生的阅读成效,更努力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程进行自我反思与调适,从技术层面去改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