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SP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03-27谭瑜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5期
关键词:实训病人临床

谭瑜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 江门)

一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老龄化的到来,以及我国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国家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护理人才职业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职业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包括完成某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 技能和态度等综合素养,必须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才能获得[1]。现代护士应具备综合护理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独立判断及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预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能力。《2018年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中突出强调了在护理工作中,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护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又称为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是指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的真实反应和情感,并根据自身感受和理解,评估、反馈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人员[3]。SP的应用始于1960年,美国将其应用于神经科实习生的考核,其后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我国也将SP普遍应用于在医学教育的各个领域中[4-8]。由于SP是在社会上通过征集而来的非医学背景的志愿者,在课堂教学中,使用SP存在时间难配合、招募成本高等不便因素。为了方便招募标准化病人、随时配合教学需要,医学院校教学常见的有教师标准化病人(teacher standardized patient,TSP)和学生标准化病人(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SSP)。笔者对SSP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二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 2021年2月至5月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 2019级高职护理3班和10班两个班级,将10班64人作为观察组,3班56人作为对照组。 将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参与研究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学生基本资料

(二)方法

(1)教学内容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是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项目引领模块化课程,其特点是紧密结合临床,与岗位“零距离”接口,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参与本课程学习的是第四学期即将进入实习阶段的二年级护理高职学生,此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及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具备学习、实施护理综合实训项目的基础能力。根据学情,课程选用了张美琴、邢爱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护理综合实训》。该教材采用了大量来自临床一线的实际案例,引入临床及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将临床最常用的69项操作技能融合到各临床案例中,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并在实践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两组学生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学习环境、师资相同的情况下完成课程学习。结合教材,以我院自编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授课计划,用64学时,完成九个情景模块的学习和考核。组织该课程授课教师团队编制以上九个情景模块的评分标准、操作流程、理论试题,用于综合评定学生在教学后的护理综合实训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

三 SSP的培训

1.成立 SSP 培训团队

由6名护理专业教师组成,其中本科学历4人,研究生学历2人,中级职称4人,高级职称2人,均从事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3年以上。团队负责SSP的筛选、培训、完成实训课病例的编制、情景的创造,以及评分标准的制定等。

2.案例剧本编写

结合教材,由SSP 师资团队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SSP培训计划,设计案例教学剧本,将护理程序(即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贯穿剧本中,同时,将人文关怀、护患沟通重点融入到剧本情节中。

3.SSP培训的实施

1)SSP的招募、筛选

以自愿为原则进行招募,筛选的条件为:①喜爱SSP工作,有责任心和耐心,愿意付出课外时间参加培训。②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剧本内容,熟悉评分标准。③有较好的表演能力,能将病人的症状、表情、心理进行正确地展示。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配合学生操作,随机应变,进行回馈反应。⑤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评分,反馈教学效果。共筛选出16位SSP,进入下一轮的培训。

2)SSP的培训

培训由SSP培训团队完成,历时4个星期。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特效化妆技巧,指导SSP熟记剧本内容,并通过表情、语言、肢体动作尽量真实地表现出剧情,引导其他学生完成各个实训情景。

3)教学实施

由相同的教师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教学及评价。

①对照组

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师示教-分组练习”教学模式。在实训课上,将 56名同学分为7组,每组8人,根据教材里的案例和操作流程,开展小组练习,辅以模拟人、模具、学生角色扮演等模式,教师负责督促、指导、点评。

②观察组

采用SSP联合信息化、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

a.课前准备

将观察组64名同学分为8组,每组8人,每8人中含2名已完成培训并考核合格的SSP。课前,将SSP拍摄好的案例微视频、案例剧本,提前一周通过微信发给同学,由小组成员们进行集体预习、讨论和演练。

b.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课堂教学。每个情景在课堂现场抽取一个小组,使用SSP进行操作示范。示范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小组开展讨论及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答疑和纠错。在实训课上,每个小组均要求根据案例剧本,结合本组SSP的表演,完成操作练习,教师负责督促、指导、点评。

4)教学评价

①理论考试

在完成全部授课后,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同一份试卷进行闭卷理论考试。

②实操考试

在完成全部授课后,均采用SSP+OSCE+案例场景的方式,依据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实操考核。其中OSCE又称临床多站式考试,是1975年由Harden等开发的考试方法[9]。SSP为两个班的同学扮演病人角色,由SSP团队教师担任考核评分人,采用课程教师团队制定的各情景操作评分表进行评分和成绩分析。赋分权值包括技能操作65分,沟通能力10分,人文关怀15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5分。

③问卷调查

自编《护理综合实训课程反馈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对SSP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两组护生分别由教师组织填写调查问卷。

④访谈

课程结束后,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学生代表和SSP教师团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SSP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的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今年11月,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半年后,对观察组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访谈。

四 结果

(一)理论考试

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同一份理论试卷,在相同时间内完成考试,对照组全班平均分为79.4分,观察组的平均分为86.7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二)操作考试成绩

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同一份操作考核案例,完成相同的操作项目,教师使用相同的评分表进行评分。对照组全班平均分为77.2分,观察组的平均分为88.0分。

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SSP教学模式后,学生的操作考试总成绩优于对照组。其中,技能操作成绩基本持平,但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分析解决能力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表2 学生操作考试成绩情况表

(三)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回收后进行结果分析,为改进、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1)学生对SSP的评价(见表3、表4)

对比表3、表4,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在题号1-5、7中满意度较高,均高于86%,在是否能提升学习效果方面,观察组的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3.2%。

表3 学生对SSP评价情况表(观察组)

表4 学生对SSP评价情况表(对照组)

(2)学生自我评价(见表5、表6)

表5 学生自我评价情况表(观察组)

表6 学生自我评价情况表(对照组)

在学生自我评价方面,观察组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有效地和病人沟通、实施人文关怀方面,更为突出。

五 讨论

(一)SSP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中,观察组使用了SSP教学模式后,成绩均优于对照组。技能操作方面,用的是标准化的流程评分,两组成绩持平,差别主要在于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解决问题能力这几个方面。在访谈中发现,SSP模式使用的是经过专业化培训的标准化病人,其临床表现、护患沟通等都真实形象,使学生的以上几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使用的是模具、人体模型,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即使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也不如SSP的表现正确、生动。

(二)学生任认可SSP在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不管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SSP的评价都让人满意。专业的SSP团队,能培养出符合教学需求的SSP,合格的SSP创造了更为真实的情景,使学生评估病人、与病人沟通的过程更有成效,也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照组中有15人,占26.8%的学生认为SSP模式对提高学习效果的影响一般,在访谈中发现,主要是因为学生只在操作考试中短时间接触到SSP,没有更多地从中获益,但学生表示,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SSP,甚至成为SSP,让SSP在自身的学习中发挥效用。

(三)通过SSP模式教学,学生的自我评价得到了提高

合格的SSP能使学生在校园内的专业课学习中更大限度地了解临床病人的真实情况,进行更贴近临床的交流与沟通,也更容易与病人产生共情,因此,观察组的大部分学生在综合表现、正确评估病人、与病人有效沟通并实施人文关怀方面,都对自我表现表示了肯定。

(四)SSP对临床实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笔者在今年11月份,对观察组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访谈,学生普遍认为,SSP模式的教学使他们更早更接近地感受到真实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实习、提高临床学习能力。

(五)SSP模式可延展至课堂外

在实施本次SSP教学过程中,SSP由于优秀的表现能力,在学校公开课、护理技能竞赛、养老技能竞赛、健康照护技能竞赛中,都承担了扮演病人的任务,得到了教师与学生们的一致认可。

(六)SSP模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访谈,笔者也发现,实施SSP模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SSP的培训需要使用业余时间,对教师培训团队及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时间及精力的额外负担。为此,我院成立了SSP社团,利用社团资源,培养SSP,开展各类活动,为SSP的培养拓展了一个新的模式。

综上所述,SSP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在校护理学生与临床护理的距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实训病人临床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谁是病人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