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建设背景下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2021-03-27邵明政

家园·建筑与设计 2021年19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

邵明政

摘要:植物病虫害构成了威胁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发育的首要因素,城市园林管理中的基本工作要点应当体现在全面防控园林植物感染各种类型的园林常见病虫害。目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背景影响下,对于园林植物实施防治病虫害的传统工作模式正在产生转变。因此,本文探讨了对于城市园林植物展开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总体实施目标,并且结合生态建设的当前时期背景来探讨防治对策。

关键词:生态建设;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

引言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城市园林,便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病虫害会影响城市景观形象,因多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这使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难度增大。所以,当务之急是创新治理病虫害的理念,找到适合城市园林的病虫害处理办法。

1 城市园林病虫害特点及防治原则

城市园林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第一,城市中独有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内部的温度比农村和郊区高,较高温度适宜害虫的繁殖,病虫害的治理难度大,治理周期长;第二,与自然生态环境相比,城市园林的生态环境自我调节能力差,当发生病虫害时,城市园林生态环境脆弱。研究发现,城市园林生态影响因素多,存在预防和治理病虫害难度大的特点。

要想保证城市园林绿化项目能够发挥自身的实际价值,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对园林项目进行长期养护管理工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是保障园林绿化项目实际价值的基础条件。事实上,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建设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在后期的运营维护管理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包括地理环境、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虫害出现的频率。需要注意的是,当病虫害问题爆发时,其蔓延速度惊人,并且波及的范围较广,在问题爆发后再开展具体的防治工作已为时过晚。不仅如此,特别是对于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的绿化项目,其出现病虫害问题的概率会更高。因此,制定合理有效地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必须要明确的是,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防治原则,这样能够保证实际效果和防治效率。

2 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2.1防治管理不善,外来入侵物种数量多

目前,城市园林植物种植种类多,种植数量较多。由于缺乏专业种植技术的指导,大部分城市在种植过程中没有根据城市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区域内植物种植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这就会导致城市园林生态体系混乱,降低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自主防御能力。

2.2防治方式简单,防治技术运用不当

由于专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不当,城市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困难度提高。部分城市为了在短时间内解决城市病虫害问题,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学药剂。这不仅无法提高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效率,还会破坏区域内的土壤、水源、空气等,长期使用还会促进当期病虫害的变异,不利于城市病虫害防治的长期维护。

2.3防治范围广泛,整体生态环境受损

一般情况下,城市园林植物种植范围比较广泛,大部分城市为了节省植物种植时间和后期的管理时间,在植物种植过程中没有按照区域种植优势选择合适的树种,这就会造成同一区域内产生多种病虫害。同时,城市内种植植物种类大体一致,使得病虫害受灾范围扩大,加大了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工作量。此外,在以上病虫害问题的影响下,城市区域内的整体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加大损害。

3 生态建设背景下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3.1严格限定化学药物的使用比例数目

化学杀虫药物如果被过量使用,那么园林水体以及园林土壤等自然生态系统将会产生非常显著的恶化发展趋势。因此在现阶段的防治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园林植物的管理养护技术人员必须要深入探索全新的防治思路方法,結合多元化的防治工作实践思路来转变传统防治模式。园林管护工作人员针对化学杀虫药物的使用比例与数目应当严格加以限定,避免由于过度使用各种杀虫药剂进而造成园林土壤的自然生态系统表现为失衡状况。在目前的实践工作中,园林管护工作人员目前应当禁止选择使用剧毒性的化学杀虫药剂,因为此种类型的化学药剂将会渗入土壤与水源,甚至还会威胁侵害城市居民的人身健康权益。园林管护人员对于施加杀虫药物的最佳时间点应当进行准确的把握,尽量运用缩减化学药物施加比例与数目的方式来获取最大化的虫害病害防控治疗效果。

3.2健全植物检疫流程

做好植物检疫工作对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起到关键性作用,健全植物检疫流程要求园林管理技术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水平,并对植物的真实情况能够得出准确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植物检疫流程中要重点检疫外来转运苗木,外来转运苗木中可能藏有病虫害菌种,这对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带来了风险和危害,若发现植被中含有病虫害菌种则要立即进行销毁工作。为了使植物检疫流程高效顺利,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赏罚奖惩措施来增加检疫流程制度的规范性和严格性,其次要重视检疫管理人员责任岗位制度实地落实,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检疫制度的管理力度,还可以增进检疫管理人员的检验技术水平。

3.3通过物理的手段丰富防治技术

城市园林工人应根据病虫害特点采取相应的物理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农药使用量,有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一些害虫有伪装死亡的习惯,如甲虫、象鼻虫等害虫。这些害虫对灌木和树木有害,适应性强。他们在中国南部和北部有相应的危险。在防治工作中,可以用假死的习惯用手将害虫打倒,以便及时捕捉或杀死它们。对于较大的害虫,也可以用昆虫捕捉网等工具捕捉到它们,比如龙眼甲虫。我国最常见的害虫之一是鳞翅目害虫和鳞翅目害虫。这些害虫的幼虫给树木植物带来很大的危害。这些蛾的幼虫以植物叶片为食,使大量叶片不完整,影响植物生长。如果尺度太大,它们就会吃大量的树叶。园林工人可以根据实际在幼龄期灭杀害虫。蛾类害虫繁殖期内,在树上缠黏虫胶带,可以有效地降低昆虫害虫的规模。

3.4对于园林植被品种进行优化配置

优化配置园林范围内的植物品种,有益于维持园林自然生态体系的平衡运转,并且促进了园林植物整体抗性的优化提高。因此,园林管理负责人员目前对于外来引进的园林植被品种需要展开严格的植被检测检疫工作,结合专业化的植物品种常规检疫措施手段来消除园林植被感染各种病害的潜在隐患因素。具体在配置园林植物的实践工作中,总体实施思路就是要科学搭配多元化的植物品种,突显园林植物整体景观的良好视觉观赏效应。此外,植物相互作用的因素也要得到科学的优化运用,确保做到维系园林植被的生态群落良好平衡性,切实降低植被感染病害与虫害的风险等级。

3.5加强病虫害防治人员培训,提升病虫害防治的质量

由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大部分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专业技能要求高。为了有效解决城市植物的病虫害问题,降低病虫害变异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病虫害防治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专项知识的讲座和培训,并采用能力考核制来检测技术人员的专项知识学习效果。同时,为了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政府相关部门除了需要对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能力培训外,还应该完善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体系,组建完整的病虫害防治队伍,提高病虫害检测、信息搜集、数据整理等工作的工作效率。

总结:经过分析可见,防治植物病虫害的重要实践工作应当融入城市园林的日常管理养护全过程,旨在保护城市园林中的珍贵植被品种,促进城市园林的最大化生态效益得到体现与展示。建立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思路基础上的防治植物病虫害手段具有消除生态污染的显著优势,对于城市园林的自然生态平衡能够予以必要的保障维护。

参考文献:

[1]陈正强.城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13):225.

[2]贺晓峰.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研究[J].农技服务,2015,32(06):235.

[3]赵延福,牟玉杰.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J].北京农业,2013(30):64.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城市园林病虫害防治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关于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施工技术的探讨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探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
浅谈城市园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