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讷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策略分析

2021-03-27王占勇胡锡英吴贳域杜宝昌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霜冻冰雹低温

王占勇 胡锡英 吴贳域 杜宝昌

【摘要】讷河市位于松嫩平原北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产区,农业生产中影响和制约粮食产量最主要的因素是农业气象灾害,直接影响农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分析讷河市农业生产中影响较大的农业气象灾害成因、特点及造成的影响,明确灾害种类,提出应对策略,减少极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旨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达到对气象灾害科学防御,助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气象灾害;分析防御;

1  前言

根据讷河市国家气象站1980-2020 a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对我市农作物生长造成明显影响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冷害、霜冻、冰雹等。一年中春季以旱灾为主,涝灾为副;夏季以涝灾为主,低温冷害和雹灾为副;秋季早霜冻为主,涝灾为副。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市热量资源呈递增的趋势,低温冷害、霜冻危害逐渐减轻,但暴雨暴雪、冰雹等局地灾害及衍生的次生灾害逐渐成为防御重点。

2  讷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及成因、特点及影响

2.1  暴雨洪涝

讷河市暴雨洪涝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连续性、区域性的暴雨。主要出现在春末、夏秋时段的5-9月,夏秋连涝的发生主要和8月降水有关,发生几率在50%左右,春涝发生的几率最小。5-9月正是农事关键期,暴雨洪涝可造成低洼地块腌渍,农作物因浸泡减产或绝收。讷河市1981年以来共发生较大洪涝灾害13起:1981年7月4日日降水量102.6mm,是历史上罕见的大暴雨,全市受涝灾面积31300余亩,房屋倒塌道路桥梁冲毁交通中断;1985年夏季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多55%,降水多为大雨或暴雨,7月8日12-13时降水量为64mm,低洼街道积水深达80cm,涝灾明显;1986年7月22日长发乡降暴雨,1h降水量100mm,老云沟积水达1m以上;1996年7月22日讷河市普降大雨,一日最大降水量137.9mm为历史极值,短时强降水造成农田大面积受灾,内涝严重;2014年7月月降水量331.2mm;19日一日最大降水量76.2mm,降水突然造成城市排水不畅,主要街道的部分地段水深达50cm,汽车行驶熄火,城郊多家居民家进水;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我市均出现夏秋涝连续发生的灾害,特别是2020年8月末-9月初受台风影响,各乡镇过程雨量均在100mm以上,尤以讷河镇、同心、同义、拉哈镇降水较大,连日强降水导致全市农田大面积受灾造成减产绝收,乡镇乡村公路和桥涵部分被冲毁。

2.2 干旱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阶段性特征。讷河市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以春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是春夏连旱既卡脖旱,秋旱发生的几率最小。产生春旱的主要原因是:我市特有的土壤结构,其二是蒸腾作用的平衡关系。严重的春旱会导致出苗拖后,尤其是春夏连旱破坏农作物水分平衡导致发育期延缓或退化从而降低农作物粮食品质,有时还会引起大范围虫灾。1982年6-8月夏季干旱,5月初至8月末近4个月无透雨,高温强光照导致旱象,加之虫灾使大部分作物绝产;1994年春季近50天的时间里,基本无≥4mm的降水出现了严重的春旱;2003年我市出现罕见旱灾,4-6月降水合量为37.1mm,比历年同期偏少73%,高温、大风加重旱情,春播大部分农田基本无苗,水田因缺水水稻枯死,至七月中旬出现透雨但为时已晚,全年农业减产在5成以上;2007年7月中旬到9月降水一直偏少,经历伏旱连秋旱的严重旱灾;2012年8月降水量仅为14.4mm,出现严重的伏旱,对玉米高粱拔节抽穗、大豆开花造成危害;2016年7-8月降水特少,高温、少雨加剧植物蒸腾作用,使植株体内水分失调,影响灌浆,降低粮食品质。

2.3低温冷害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期内,由于其生长环境低于其正常生长所要求的临界温度,造成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危害。一般作物在苗期和生育后期对冷害的抵御能力较强,而在生殖器官开始分化到抽穗、开花、受精及灌浆初期对冷害最为敏感。受灾轻重决定于低温的强度、持续日数的长短和回暖的快慢。低温冷害俗称“哑巴灾”,以夏季6-8月的低温冷害对农作物的影响最大,由于较长时间遭受低温冷害使作物延迟发育,或者是生殖器官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孕空壳多而减产,当7-8月出现低温冷害可造成延迟发育贪青晚熟品质下降。讷河低温冷害80年代初期有3次、90年代有2次,2000年以来尽管平均气温高于历年平均值,但仍出现两次明显的低温冷害。从强度上看1981、1983、2009年是低温冷害最强年。

2.4  霜冻

霜冻是指自地面温度突然下降到农作物生长温度的下限时农作物受到冻害的现象。初霜冻的早晚对讷河市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自1992年以来,我市积温一直较高,初霜冻受到忽视。1992年6月5日强冷空气造成的霜冻灾害最重。近几年中晚熟品种的大量种植,使得防早霜冻十分重要。经统计资料得出我市初霜冻平均日期从南向北逐渐提前,南部乡镇初霜冻平均在9月下旬出现,北部乡镇初霜在9月中旬初期,中部乡镇在9月中旬末。

2.5  冰雹

冰雹是在强对流天气背景下产生,出现几率比其他灾害少但危害性大,5-6月份出现次数最多,占全年总次数的57%,9月次多,但成灾的冰雹主要发生在6、7月成灾率高达80%,5月因幼苗刚刚出土成灾较轻。其特点是突然猛烈常与暴雨大风为伴,虽为局地性但危害严重,10分钟的冰雹能毁坏成千上万亩农田。其发生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很強的路线性,即降雹区多呈带状,俗有“雹打一条线”的说法。经调查初步判断,讷河市冰雹发生机率最大的区域是长发镇经同心乡向通南镇、另一条是东北郊区域龙河镇范围内。

3  应对及防御策略

3.1  气象灾害应对策略

针对不同的农业气象灾害,采取相应的防御策略。如防治洪涝暴雨一是封山育树退耕还林,依靠防护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暴雨对土地的直接冲刷;二是修建水库拦蓄洪水、加固疏通河道增加泄洪能力;三是及时关注气象台发布的气象信息及暴雨预警信号;应对干旱措施:选种抗旱作物品种,研究掌握干旱发生规律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节水灌溉;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对于低温冷害应依据气候区划调整种植品种和比例,忌跨带种植,可以采取早播种早育苗及移栽覆膜等相应农业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对于冰雹应在雹线上选择抗雹性强的作物,人工消雹来破坏雹云的形成。

3.2气象灾害防御策略

作为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气象部门,要以提高业务人员专业能力为己任,提升灾害来临前准确预报的能力;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利用多样化的服务渠道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覆盖面,争取在灾害来临时能够及时准确的将预警信息传达给人民群众,最大限度控制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其次广大农户要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气象信息及警报,及时开展防御措施;加强设施农业合理布局完善气象现代化服务网,利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把握时机变被动为主动降低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  温克刚,孙永罡。中国气象灾害大典(黑龙江卷)。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8:326

2  王思璇,曲权,吕春雷.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策略探析[J]南方农业,2019(27);147-149.

猜你喜欢

霜冻冰雹低温
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技术
冰雹是冰的,却为何出现在夏天
金属丝大变身
盛夏冰雹
牙克石市图里河地区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分析
夏日冰雹
1961—2014年临夏州霜冻特征及防御对策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吊带的设计
针对作物遭遇霜冻的低温霜冻的防御方法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