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赛马镇振兴

2021-03-27王凤刘轩宁李星海黄凌云韦枭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大学生

王凤 刘轩宁 李星海 黄凌云 韦枭

摘要: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赛马镇集结号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促进赛马镇发展,团队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为当地带去了人才资源,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制定了健全的实践方案,在高校与乡镇间搭建互助互惠的桥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志愿服务;赛马镇

一、引言

辽宁市丹东凤城市赛马镇依托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致力于打造各具特色、独特风格的美丽乡村。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作为一支独立的、公益性的志愿组织,受益于高校专业化的培养方案,往往能够提供较高水平的志愿服务。“赛马镇集结号”团队依托大外英语学院和赛马镇的结对共建,将"赛马镇乡村振兴"与"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有机结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意在搭建一条连接乡镇与高校资源的桥梁,既可以为赛马镇输入“大学生志愿者”新鲜血液,让大学生资源汇入乡镇基层,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也可以使得赛马镇成为高校学生的实践基地,促进高校资源与赛马镇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课外活动一个性价比高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立超过43万个志愿者组织、19万个志愿者服务站,常年开展活动志愿者超过5000万人。青年志愿者正逐渐成为中国志愿者的主体力量,社会各界正在感召更多青年投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因素阻碍了大学生参与或进行志愿服务,比如时间问题、精力问题、性格问题等等。即,阻碍因素指是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产生不利影响的一切任何因素,包括阻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实现因素。

从学生主体来看,首先是个人内在阻碍。大学生性格各异,对于一个未参与过的志愿活动表现出来的态度也不一样。且每个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并不一样,对自我的认知也不一样,这些都潜在地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意愿和进程。其次是人际间阻碍,来自人际互动之间的影响。大学生多是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背景和生活方式大不一样,他们参与活动的持久性会因为无法找到合适的同伴和在团队中的人际互动而受到影响。最后是结构性阻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辽宁省凤城市赛马镇,地处辽东半岛内陆边缘,位于凤城市北部,镇辖区山丘居多。赛马镇距凤城市110公里,丹东机场178公里、丹东港口193公里,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交通系统有待完善。且赛马镇上的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以便吸引更多大学生志愿者前往参与活动。

三、项目优势

(一)赛马角度

赛马镇地处辽宁省凤城市,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同时赛马镇至少有以下三个可发掘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色农家乐(旅游+农业);大学生实践基地打造。目前市场上“高校+新农村”相关的服务有很大发展空间,赛马镇目前的知名度也较小,因此现阶段竞争者大多都不具特色,少数具有特色的产品没有大范围推广。而大学生资源的利用可以为项目注入鲜活的血液,促进项目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于赛马镇乡村振兴是有利资源,被赛马镇所需要,因此项目得以顺利开展。

(二)学校角度

团队依托英语学院和赛马镇的结对共建,学校并以当地“三浓”开发的爱国教育基地、矿工纪念馆和蒲石河森林公园为宣传地。志愿者从本校招募,团队更容易形成凝聚力,达成共识,大大提高宣传效率。同时学校与赛马镇同在辽宁省,在交通上较为方便。因此,在本校開展此项目,团队成员更易招募,团队风格更加统一。

(三)政策角度

自 1998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 “华夏城乡游”从而形成第一次乡村 旅游热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各级政府大力开发和推广乡村旅游、城市居民渴望回归 大自然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中国乡村旅游一直呈现出开发不断、高潮迭起的发展态势,并最终形成了发展体规模大、遍及全国的特点。而赛马镇自2017年被国家旅游局推选为优选旅游项目后,拥有了充足的资金。赛马镇同时被列入全国重点镇名单,将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获得扶持。在被国家扶持的赛马镇进行活动,项目更容易成功。

四、实践方案

根据赛马镇的乡村发展现状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行性分析,“赛马镇集结号”团队实施以下方案:

d

(“赛马镇集结号”团队志愿服务流程图)

(一)考察宣传

一是通过考察,对当地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二是可以为宣传搜集资料。“赛马镇集结号”团队利用考察机会充分搜集图片、音像等宣传资料,经过整理,在“悦享赛马镇”微信订阅号上展示赛马镇的“三浓”特色,在本校学生一定范围内形成初步宣传效应。

(二)志愿者队伍建设

招募大学生,组建志愿者队伍,作为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团队而言,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既需要尝试新方法,也需要稳中求进。总体而言,队伍组建以一系列活动为实体依托,分为尝试组建期、灵活组建期、稳中运营期三个阶段。

尝试组建期,即在初步宣传的基础上,以参加比赛获取加分等现有的可联系到的低成本激励方式初步吸引大学生,充分利用考察期的资料,以赛马镇的线上推广为主要任务,对扩展的队伍进行管理和任务分配。“赛马镇集结号”团队通过“互联网+”比赛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扩展宣传平台,目前,平台不仅有“悦享赛马镇”、另有“赛马镇集结号”等4个短视频平台。

灵活组建期,即在尝试阶段的成果上,以新活动促进队伍的壮大。首先,改进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方式。遵循自觉自愿原则,对第一批志愿者队伍进行优化。借鉴商业团体的组织管理模式,对现有成员进行职务安排。同时,制定出新的志愿者管理方案,按照稳中求进原则,“赛马镇集结号”团队尝试分批制招募方式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其次,制定活动方案。发挥大学生优势,开展线上陪伴活动。以当地学生为主,志愿者每月递交 2—3 份工作报告(附图片),报告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例如,做成人物类推送。最后,确定志愿者激励措施,根据志愿者的报告反馈和日常表现将志愿者分四级,设置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给予志愿者以精神鼓舞,并为优秀志愿者争取与终期小礼物类似的物质性奖励。 再次,对志愿者进行线上培训和激励,通过视频连线等形式进行团队建设,加强团队的凝聚力。

稳中运营期,既可以实现队伍组织的稳定性,也可以推进线下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可以实现团队财务的合理利用。这一阶段,志愿者队伍不再是主创团队进行宣传招募,分批形式的,而是志愿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扩展队伍、同时为团队募集资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收集当地的展馆及景点讲解词,发展教师志愿者,组织有经验的志愿者翻译,并在已建公众号推出转发,求批评指导,在多次校订后,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亲入赛马镇开展讲解词翻译展示及粘贴活动。

(三)反馈与总结

作为大学生团队招募志愿者,虽然有学院的支持,但是作为活动进行的主体,自身的反思与总结是必要的。反馈与总结可以在每个时期的结束之时,这其中,既要有团队整体的成果与教训,也要有团队内部合作的经验与反思。

(四)活动拓展

在稳中运营阶段,除了大学生志愿者下乡开展活动,也尝试推广当地的特色产品、特色文化。首先,组织志愿者线下陪伴赛马镇老人和小孩,对当地知名人士进行访问,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搜集、整理和总结当地的历史文化,作为文化类的宣传资料,在已有的宣传平台推广。队伍以志愿者为主体,与当地政府等团体机构建立关系,开展摄影比赛和特色产品展览会。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吸引各业人士,争取参与到社会各界举办的影赛和展览会。

(“赛马镇集结号”团队整体运行图)

简单总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依托大连外国语大学和赛马镇的结对共建优势,以“悦享赛马镇”互联网平台为宣传阵地,宣传赛马镇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展示赛马镇的新浓风尚,灵活、分批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从线上到线下逐步深入赛马镇,促进对外宣传和人才引进的优化组合。

五、实践意义

(一)地區发展

赛马镇的宣传不足,知名度低。一方面是赛马镇当地的宣传形式常规固定,创新性有待提高,宣传阵地建设薄弱;另一方面是校园内部宣传缺少校园内部缺少宣传队伍,学生未能及时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对农村的印象还停留在落后、封闭、环境差的时期。

同时,赛马镇人才流失,缺乏人才引进机制,赛马镇的发展缺乏青年力量的加盟,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不断离开农村,到城市里寻求发展,从农村走出去后再回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少之又少。由于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许多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乡村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年龄高的问题,这直接制约着赛马镇对外的进一步发展。

本项目以志愿者团体建立引进机制,进行校园内部宣传,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农村发展现状,让大学生走进赛马镇,为赛马镇农村发展和旅游项目提供新鲜血液。

(二)大学生志愿者

一部分大学生注重实习和志愿者经历,希望在实践中运用自己专业知识,可以为简历增彩。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的具体需求,自我反思能力和知识上与标准与他人的差距,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同时,理性知识需要感性的认知与使用,在通过课本情景与实际现象对照时,知识的价值更好地被大学生吸收。

另一部分大学生在公益项目中展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和社会现状,发现人民的需求,探索其原因,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

(三)双方的关系结对发展

赛马镇拥有悠久的红色历史,是辽宁地区宣传党和进行党建活动的首选地点。此次项目通过连接大学党建项目和赛马当地旅游项目,有利于双方结对发展。不仅赛马当地涌入丰富的高校志愿者人才,有利当地发展,学校也可在当地进行党建,开展红色教育。

参考文献:

[1]阮文佳.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阻碍因素分析——以河南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4,(06):92-94.

[2]郝亚鑫.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相关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6,(01):93-94.

[3]赵津芳.在2013中国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大会上的主旨发言[D].新华网,2013-12-5

[4]彭顺生.中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0(01):94-98.

[5]王昆欣.旅游业发展生动诠释“两山”理论[N].中国旅游报,2017-10-18.003.

本文:大连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202110172A367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乡村振兴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