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岛市高校“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2021-03-27刘书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4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高校

摘要: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处在关键时期,企业、政府和高校在职能划分和社会分工上也要作出明确规定,高校要将校企政协同育人作为突破口,寻求正确的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的方式,确保自身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和高校结合,提升企业服务能力,使校企政加强联合,实现共赢。本文主要阐述秦皇岛市高校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企政;育人机制

高校的职责是培养优质技能型人才,加速教育改革的步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从而提升培养的质量,为高效教育改革提供保证。深化教育改革步伐,加速教育发展,构建合理化的校企政协同育人制度,优化办学质量,提升育人水平,从而更好的培养人才,实现多方协同合作评价。

一、高校校企政出现的协同育人问题

在我国教育改革规划中指出,为了加速秦皇岛市政府主导和行业指导,需要积极地参与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当下高校教育过程中,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着多种问题:

(一)学校问题

高校办学目地是为了能够改善教学环境,扩大招生群体,延伸办学途径。在企业和行业投入下的办学资源少,同时高校经费来源少,如果通过自身力量承担办学的费用,则会使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处于被动地位,同时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存在着设计不合理、尚未健全政策、人才供给和经济发展不符合的情况,使其和企业的岗位需求脱离。从当前校企合作的情况可知,高校虽然有着合作积极性,但企业更多的情况下是处在一旁观看。从整合资源角度可知,高校和其合作的企业以及秦皇岛市政府间出现衔接不畅的情况。三方缺少互动,从评价和监督方面可知,高校教育培养人才质量的评价方式缺少合理的监督和评价方式。

(二)秦皇岛市政府问题

秦皇岛市政府有着功能缺位、错位的问题,尤其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培养人才尚未健全政策制度,同时也缺少合理化的体制。

(三)企业问题

目前在培养高校人才过程中,缺少工作意识和参与性、主动性,企业甚至会把相关事业发展集中在搞关系、搞公关上,社会承担的责任少,并且高校受传统理念的影响,过于重视学术的发展,忽视了自身院校的发展。

二、高校教育校企政协同育人开展的保证

(一)明确划分核心概念

首先,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是以培养和使用人才作为目地,在共享系统资源和积极力量上实现合理化的互动协同。育人是核心理念,同时也是有效的方法,需要在思想和观念上达成一致,有效的衔接程序和流程,并且实施多项措施。在行动领域上实现共举的画面,以便于能够寻求办学主体在利益上获得最大化;其次,共同体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共同体是内部成员有着共同价值观以及善恶理念,有着相同的敌人和朋友。在培养和教育人才时,需要明确主体间的价值取向,整合相关的资源优势和权力权益,确保能够为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保证;最后,协同育人共同体。高校教育启动协同育人共同体缺少明确定义,它是以深度融合校企政作为基础,将培养教育人才作为载体,从而使企业符合高效需求,发挥优势,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衔接和整合,确保能够将利益、目标和措施达成一致,确保培养高职教育人才能够有效开展工作,使育人主体实现友好的互动。

(二)紧握关键要素,要明确校企政三方的生态位置

生态位置指的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群在时间、空间上占据的位置,以及种群间的关系,在此文中生态用于比喻校企协同育人的要素,从而使企业、院校和秦皇岛市政府三方能够和周围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生态系统。当下院校、企业和秦皇岛市政府生态位的分布繁琐,秦皇岛市政府更加偏向于使用行政的方式,校企合作也通常是秦皇岛市政府搭台,企业为了满足政府需求所存在,高校也只是流于表面化,导致出现政府统治、企业在一旁观望、高校积极响应的局面,此种局面过于冷淡,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高校明确找准生态位置,从而发挥优势,使协同育人机制能够有效开展。找到校企政的公约数,使高校、企业和秦皇岛市政府找到多元化主体和系统,校企政协同育人的核心是确保三方能够获得最大的权益,因此需要秦皇岛市政府能够完成谋取公共利益的目地,企业能够完成追求利益的目的,高校能够完成提高办学效益的目地,实施高校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构建满足校企政三方权益的利益共同体。秦皇岛市政府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使高校和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培养人才的过程。同时,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改造均需要得到支持,高校的教育资源帮助高校提升质量,维持办学需要投入经费并且提供政策保障,通过企业的物力、财力、人力和知识,因此,高校和企业、秦皇岛市政府要实现协同育人工作,从社会责任和教育的角度聚集校企政的资源优势,从而开展人才培养。

三、阐述高校校企政协同育人有关措施

高职院校在秦皇岛市政府的引导下,要综合资源,从而加速秦皇岛市政府的引导。高校也要积极的参与文化深度融合,构建教育校企政协同育人的路径,并且在培养人才的流程中贯穿,实施资源共享,从校企政的融合合作进行改变,健全职业教育法律系统,配套相关的政策,确保其具有可操作性。明确秦皇岛市政府的职能和职责,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优化扶持政策,健全企业发展生态,调动企业行业参与办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使三方合作实现有效的融合。当下政府和高校有着协调工作难的问题出现,省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多数是存在着纵向工作指导关系,因此高校在秦皇岛市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要加强与秦皇岛市秦皇岛市政府间的横向沟通和联系,从而实现全方位、多领域的合作,政府也要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定位,在高校教育发展中,要确保能够实现有效的约束和指导,使政府和学校间能够实现平衡,加速政校合作[1]。

(二)对企业制定考核的标准,加强校企联动工作

招生代表着扩大学校资源,不仅是当代高校招生的特征,同时也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有效方式,高校要将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应用在招生流程中,在单独招生面试中,需要引入高级技术人员或教师儿来担任考官,在设计面试内容时也需要突出招工选才,使企业能够从源头开展培养人才的工作,从而使社会考生能够对培养人才更加满意。并且校企联动人才共育作为协同育人的有效工作内容,通过设置优化课程能够加强有效融合思想品德、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对企业有着较高的忠诚度和岗位适应力。在设置专业对接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协同育人的对接流程,有利于高校专业设置的需求导向[2]。

(三)实施校企文化交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制

校企文化实施有效的交流,从而更好的传承我国文化,高校要按照不忘本心,吸收外来的文化发展要求,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和爱国之心,使学生能够养成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从而熏陶学生的专业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培养学生。高校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精准发力,培养出专业的工作团队,同时也要宣扬企业创新技术,培养工匠精神,以便于更好的传承我国文化,为国家创新提供服务。构建多种评价机制,保证培养人才质量,能够实现协同共评。高校需要先改变自我评價方式,在办学定位上要展现出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作模式,同时在资源配置上也要突出学校领导和师资力量,保证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在设定的绩效上要突出办学质量,对于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贡献,从而突出家长、学生和社会对于培养人才质量的认可,构建包含高校、企业和秦皇岛市政府等多元化主体评价方式,政府需要实施行业企业自评、高校自评的方式,确保多方能够共同协商,评价培养人才的质量。加强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沟通,从而引入相关机构开展第三方评价,要构建质量监督体系,使育人工作能够得到改进和诊断[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在高校教学模式朝着“校企政”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着转型的结果。高校教学模式在朝着校企政转变过程中,要拥有健全机制和流程,落实校企政协同育人工作,完成转型目标。高校也要结合自身情况设计转型机制,确保能够顺利推动校企政协同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小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融合探究[J].知识文库,2021(14):89-90.

[2]李绍合,李云艳.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体育社团创新机制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07):93-94.

[3]王纪鹏,刘旭映.新媒体视域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4):79-82.

作者简介:刘书敏(1976-9-10) 女 (汉族) 河北魏县人,硕士学位, 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高校
组织系统优化设计:辅导员育人机制构建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