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项目化学习的运用探究

2021-03-27张广涛周李丹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道德与法治情境

张广涛 周李丹

本文系河南省鹿邑县基础教研室2021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式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LJ202138LXKT080

)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在为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也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养。为此,需要教师开展情境的项目化学习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

关键词:情境;道德与法治;项目化学习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项目化学习相结合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本内容要点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撰是编者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编写的,但是部分教材理论知识抽象难懂,项目化学习可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抽象,使课本上的观点更加浅显易懂,在降低了整体教学难度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内化课本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二)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成长阶段,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因为初中生思想和心智发展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更需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因此,这个时候教育者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异样举止,正确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利用项目化的教育理念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帮助学生们深入探究到生活中事物的发展规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注重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人教版教材的内容编排很适合项目化学习,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但是,如果教师只会照着书本进行教授,不仅难以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更难以真正地发挥出开设该课程的作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细微地感受到理论知识的趣味性,也会将他们在课本上学到知识及时地应用到生活中。

二、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一)选取相应的教学素材贴近项目化学习理念

一节课中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如果新课的开场仅用枯燥苍白的语言进行叙述,难以调动学生的整体学习热情,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内容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上课铃响了,张老师提着一个书包,气呼呼地走进了教室。他来到一个同学的身边,扭着这个同学的耳朵,让他站起来。然后把书包里的东西倒了出来,信件、零食等散落了一地。张老师大声呵斥道:“你到底干了什么坏事?把你的信念给大家听听。你身上和抽屉里还藏什么东西?说完,他让另外一位同学在这个同学的身上和抽屉里进行搜查。”······然后,张老师让学生们指出他刚才的做法哪些是错误的?為什么错误?怎样是合适的?由此导入“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的项目设计。另外,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提前让学生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或者让学生上台讲演。这种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课程的兴趣。

(二)创设项目化学习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中,应该培养初中生自主的学习理念,注重发挥其主动创造性,但每一位学生的内心都有表现欲。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细心发现学生内心的变化,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成长心理,组织项目化的情境式表演。因为课本上关于生活的题材很多,比如,让友谊之树长青,敬畏生命,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等主题可以创设诸多机会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由于课本上的知识都和学生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利用该教学理念可以彻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

(三)通过多媒体创设项目化学习的情境

由于纯粹地用言语进行表述,难以保证学生精力集中,无法真正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就是集视频、音频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可以给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多媒体可以生动地展现视听画面。教师可利用视频播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换位思考视频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引发进一步的人生思考。当学生观赏视频后,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创设让学生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进行课本上相关知识点的讲解,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四)加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化学习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对此予以重视,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比如,在学习“团结就是力量”这节内容时,学生在学习关于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关系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结合不同题材的故事,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给出故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提出具体的问题:“为什么众人拾柴会出现火焰高的现象,三个和尚为什么最后都没有水喝?”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各个小组可展开深入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在经过不断思考和交流后,深刻明白集体的力量并不取决于人员数量的多少,而是需要每个成员之间的配合和他们合作过程中展现的凝聚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加强课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涉及的内容与生活相关,而这门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一点,引导学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并学会观察,之后将其在课堂中分享[4]。

比如,教学中涉及到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相关主题热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则要根据课本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将项目化学习的教育理念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是提升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是需要每一位教师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教师应将创新理念与教学策略相结合,并结合实际学情创设出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道德理念与法治意识,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培娜.项目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6.

[2] 张晓彬.基于项目化教学的中学管理学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36):129.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道德与法治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