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研究

2021-03-27何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5期
关键词:深度语文课堂思维

何钧

摘要: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和消费者,而要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和贡献者;深度学习应该是能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一种学习,它是有效学习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经历思维的探索过程,获得深度体验的一种生命化的深刻的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象探析

(一)热闹十足,认知不足

不少教师期望利用多种形式,力争让整个课堂富有生趣、充满活力,表演、游戏、唱歌、跳舞等齐上阵,学生眼花缭乱,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学习知识与思考上,反而被熱闹形式所吸引。实际上,这一设计远离了育人初衷,喧宾夺主,对于文本的理解以及应用并没有有效渗透,由此不仅浪费精力,还浪费时间,学生们收获的仅仅就是一种浅层次学习,导致学习低效,甚至无效。

(二)辅助变“支柱”,主角被弱化

有的教师动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手段往往演变成了教学“支柱”,教师。殊不知,过度而不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反而弊大于利:课件信息超量,学生们迷失了学习的重点;音响、动画抓住了小学生的眼球,导致应该被关注的焦点问题反而被忽视;设计太过周到,一些已知问题以及标准答案都摆放在学生眼前,学生无法体验创新者与探索者的乐趣,其主体角色被大大弱化。

二、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具体策略一探

(一)精心设计课堂,精准提炼话题

为保证整个课堂充满吸引力,教师精研教材、学生后进行精心设计,注重对文本的内涵加以挖掘,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不断进入到深度参与思考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一步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创设贴近学生认知的教学环节与步骤。针对学生就文本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设计时瞄准学生的认知疑惑点、学习重难点等知识点集中发力,强化理解,让学生经历层层递进的思考过程,不断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再融情入境中充分体悟和品味语言。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适度的活力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设计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围绕文本自发质疑等问题为内生动力下,自然而然走向深度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话题或者问题的时候,要突出精准、精确、精到,从而让学生们围绕这一精髓内容,真正感悟、思考、探索。而教师则要将这一精确提炼的话题讲透彻、讲明白。

(二)巧妙整合资源,建立知识结构

挖掘教材资源,巧妙地利用教材之中的插图注释等等,引发学生逐步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整个文本的基调,从而使得学生在充满智慧色彩的话语以及精美的插图之中,受到启发,产生深入探究的动机。撷取生活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之中发现更多滋养心灵的素材,从而不断获得与语文文本相同生活经历与情感的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投入学习中感悟与体会。教师对教材作充分解读,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挖掘处理,并巧妙地整合这些资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三)开启学习动机,实现正迁移

注重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就需要采取切实的方法,从多个方面激活课堂,切实围绕学生这一主体,重视学生的感受,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得整个课堂形态更富有活力。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学互促之中,让课堂成为生机勃勃的乐园,当学生的学习需求被满足、被激发,其学习动机也更为强烈,深度学习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学生调动学习经验,积极参与学习,激活思维,获取新知。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追求有效而高效的课堂,需要学生深度学习与深度参与。只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整个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激发情感,充分启发思维,发挥想象力,不断调动自我的知识储备,将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正迁移,从而获取更多的新知信息,要促进学生层层递进深度学习,就要让学生们深度参与到课堂中。

(四)活学活用,渐次深度下潜

学以致用是学习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学生们迁移所学知识的正向应用,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通过教师“举一隅”而学生“反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要明确学生迁移的方向,才能使得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有的放矢。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下,让学生们借助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等学习过程延伸到新知识中。知识的迁移不是肤浅的理解与简单的记忆,必然需要进行深度理解,进行综合加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活学活用,突破学习思维定式。

(五)优化练习设计,评价体现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练习设计这一环节不断进行优化,确保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取得练习实效。首先练习要精,要练在关键处、正当时,通过对有限时间的最大价值利用提高课堂实效。设计练习的内容要精练,不搞题海战术,抓住学习中的疑惑点、重难点设计练习,与学习目标紧紧相契合;同时注意训练的梯度性、层次性,还要善于推陈出新;收集训练反馈信息,学生训练的结果如何、存在问题都来自信息反馈,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练的结果是否达到练习目的,调整优化下一步的教学环节设计与步骤。给予学生即时评价,能激励学生们的思维向深度发展。教师通过学生的具体学习,注重进行过程性评价以及生成性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反馈指导,从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结合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开展分层评价,注重差异性,设置不同的标准加以评价,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积极的评价激励下,乐于表现乐于思考,实现大部分学生深层学习的目的。

总之,深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以多角度方式构建课堂,多方面激活课堂,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不断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刚淮.小学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表征[J].教学与管理,2019(2).

[2] 李美娇.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 吴富菊.深度学习,领跑语文课堂[J].课外语文,2021(1).

[4] 许红琴.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

猜你喜欢

深度语文课堂思维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