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飞地园区”越来越给力
2021-03-26邹孝听
邹孝听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密度、创新浓度、开放程度跃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连续多年位居第一,跻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自1994年打下第一根桩,平地起新城以来,园区始终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精神内核,以注重规劃先行、突出先行先试、坚持开放创新、强化亲商服务、创新社会治理为主要内涵的“园区经验”,为苏州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法宝”树立典范。
2006年起,“园区经验”走出苏州,苏宿工业园区、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苏相合作区、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一个个以园区为模板的项目先后投入建设。“飞地园区”不断开花结果,丰富“园区经验”新内涵,频频被点赞的同时,也为这些合作因子赋予了更宽广的未来。
苏宿工业园区蝉联第一 实现“十一连冠”
前不久,一份“南北共建园区2019年度建设发展情况评估结果”霸屏,苏州宿迁工业园区蝉联第一,实现“十一连冠”,引人瞩目。2019年,苏宿工业园区以拓园发展为契机,认真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走进苏宿工业园区,草坪中的雕塑令人恍惚:我到底在苏州还是宿迁?因为这两块字牌太相似了。作为苏州工业园区首次“软件”整体“打包”的对外输出地,苏宿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4年以来,借鉴园区经验,在高标准规划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刚刚过去的2020年,苏宿工业园区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4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8%、全员劳动生产率25.7万元/人、工业增加值率4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2吨标准煤/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宿迁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总体方案》获省委、省政府批复,先后获评国际安全社区、国家健康社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等荣誉,高质量发展交出优异答卷。
目前,苏宿工业园区已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园区将在现有13.6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再拓展7.75平方公里,努力创建成为国内一流的区域跨界合作园区。
苏相合作区实体化运作 构建苏州北部产业新版图
在苏州城北,一幅令人期待的漕湖产业发展图景,拉开帷幕。这里是苏相合作区所在地,9年前的元旦过后,苏州工业园区6名干部被派驻“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合作经济开发区”,也就是如今的苏相合作区,开启了园区与相城区的首轮合作,“跨区合作、联动开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描绘了合作区实体经济的靓丽底色。
2020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决定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深化苏相合作,同年4月8日,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正式揭牌,开始独立运作,“园区经验”输出迎来全新“市内飞地”。如果说2012年-2020年被称之为启航阶段,那么2020年则是再出发的新起点,这一次,苏相合作区的产业提升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和使命。
据了解,合作区采用苏州工业园区全面主导、相城区全面推进的实施路径,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系,民生事务保障总体纳入相城区管理体系。这一轮合作,两区在资源上进行了更深入的互补。
为更好地开展新一轮合作,合作区空间规模进一步扩大,致力于打造跨区合作新样板、创新发展新引擎、城市建设新地标、生态提升新典范、社会治理新标杆,构建苏州北部产业新版图。我们有理由相信,苏相合作区将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新苏滁高新区加快拓园进程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华灯初上,暮色四合。傍晚的苏滁园热闹非凡,主干道、小河畔、公园内,老夫妻、小情侣、孩子们,锻炼的、散步的、嬉笑打闹的……这一刻的苏滁园,扑面而来的是烟火气和生命力。从低矮平房向连片厂区的蜕变,从荒郊田野向投资沃土的演变,从简陋村庄向产城一体的蝶变,在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时代征途中,中新苏滁高新区留下了一串串坚实闪亮的足迹。
时光穿越到2011年11月20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在安徽合肥召开,就是在这个会议上,江苏和安徽省领导共同决定,通过复制、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在长江北岸、琅琊山麓打造一个升级版的中新苏州工业园。九年来,苏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活力加速迸发、职工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2019年5月,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推进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等一批省际合作园区建设,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苏滁的战略定位持续加码,勇立潮头。
从36平方公里起步,苏滁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滚雪球效应,吸引的客商越来越多,渐渐地已经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要。为此,苏滁高新区全面启动扩区工作,拟扩区域以发展工业为主,目前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在202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苏州市、滁州市正式签订了中新苏滁高新区扩区协议,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扩区工作,保障园区未来产业发展空间。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揭牌 开启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新征程
2020年11月23日,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正式揭牌,苏锡通园区是由苏通科技产业园区、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一体化融合而成,是江苏省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的跨国园区,是中国政府与奥地利政府共同建设的生态园区,是南通、苏州、无锡三市跨江联动开发、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园区。
据了解,苏锡通园区委托曾经成功完成苏州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的新加坡邦城顾问公司编制了园区的概念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在业内人士看来,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的特质在于“借鉴、创新、圆融、共赢”。苏锡通园区通过接受苏州工业园区品牌输出和软件转移等方式,“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规划先行、成片开发”“城市功能同步配套”,在发展理念、建设标准、产业档次、配套布局等方面都达到了一流水平。
产业方面,成功引进了柏德高档汽车真皮内饰等90余个优质项目;国际教育方面,目前已有惠灵顿和诺德安达两所世界顶级名校落户;专业机构引进方面,全面加强与德勤、普华永道、高力国际等著名专业招商机构以及PNP等國际著名孵化器、跨国公司中国总部及分支机构对接,吸引数十个高质量项目落户……苏锡通园区紧紧围绕打造“跨江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新使命,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城市建设等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座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正在苏通长江大桥北桥头堡加速崛起。
园区经验“花开塞上”苏银产业园跑出“苏银速度”
提起宁夏,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沙漠和枸杞,在我们的印象中,宁夏应该是一个旅游胜地,大概很少有人会将它和工业与经济联系到一起。2018年年底,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走出去,园区经验“花开塞上”,苏银产业园由此诞生。作为园区第五个走出去的项目,苏银产业园学习借鉴园区“先工业、后商业”的经验,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抢抓东部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先后到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精准招商170余次,共举办35场招商推介会,开拓医疗健康、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态环保等领域近120个项目源。密切跟踪意向投资项目80余个,形成“储备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产业发展良性循环。
2020年初冬的某一天,苏银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与南洋智通、苏银东部物流园、锐阳电子、康膜科技、烁普新材料、上科原科技、呈像科技、融泰投资、中联众科、中肯特种焊材共10个项目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意向投资107亿元,让更多的企业关注到宁夏(省)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20年11月18日,苏银产业园开发建设两周年暨苏州·银川区域联动发展交流座谈会举行。苏银产业园开发建设两年来,在苏银合作的优势背景下,园区已逐步成为东部企业家及产业转移的首选区。截止2020年10月底,苏银产业园新增注册企业240家,累计落地项目62个,总投资71.4亿元。我们期待,未来有一天苏银产业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展现“苏银担当”,跑出“苏银速度”。
站在时代发展的超级风口 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未来可期
2018年12月30日,苏州往南50公里,有一座名为嘉善的城市与苏州工业园区“联姻”,签约成立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根据协议,项目将复制苏州工业园区在开发建设、亲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打造升级版的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产城融合”“规划先行”等经验也将陆续在嘉善实践。
据了解,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个区域重大合作项目,重点聚焦以智能传感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引进一批智能传感器龙头企业,带动智能传感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智能传感谷”。
2020年,在受疫情影响部分产业对外投资扩展意愿明显下降情况下,产业园主动走出去、请进来,重点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相关联企业的走访力度,积极组织线上招商、参与行业交流。截至2020年底,一批高质量智能传感关联产业签约,协议总投资额超过230亿元,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完善的交通体系和区位优势、嘉善人孜孜耕耘……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这段跨界协作的“姻缘”,嘉善现代产业园站上了时代发展的超级风口,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