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兴建
2021-03-26陈宇
陈宇
长征历时两年,近20万名红军参加,线路总长65000余华里,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伟大创举,又是精神力量。自2019年中旬开始,一条以线性文化遗产为显著标志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正式亮牌,目前正在全面兴建中。
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和由来
中国当前的国家公园,如三江源、祁连山、神农架、东北虎豹保护基地、大熊猫保护基地等,主要意义是保护自然生态和动植物多样性,不能解释中华民族国家共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因此,需要在国家公园之外,另行建设一套能反映中国文化基因的标志性国家文化公园。长城、大运河、长征都是中华儿女集体缔造的奇迹,是中国的国家象征,最具代表性地反映着国民性格和文化传统的形成,其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载体,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展示了中华民族性格中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韧毅力。这也是我国首批国家文化公园选择长城、大运河和长征的深刻原因。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构想与规划
基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长征形成了一些有形的文物遗产和文化遗产,包括1600余处已确认的长征文物,数量庞大的红军路、红军墓、红军村等历史遗存,与长征相关的故事和口述历史,以及一系列反映长征沿线人文地理背景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形成了以长征精神为引领、长征故事为线索、长征行军路线为骨架,跨越大半个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廊道,主题鲜明,气势恢弘,极具中国特色。
2006年9月,开国元勋子女“重走长征路”活动后,在总结会上曾提出申请建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军节”“世界线性文化遗产”等设想。此后,关于建立“长征文化线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提法开始见于诸多场合和媒体。
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2011年,陕西省政府发布《黄帝文化园区总体规划》通知,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计划3年建成。这可算是首批启动建设的国家文化公园。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在“重点项目”中提出:“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工程。以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为基础,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保护标准、统一配套设施建设,显著改善长征文物的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丰富长征精神的展示主题和展示手段,打造全程贯通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实施长征文化线路保护总体规划,建设长征文化线路保护利用示范段。”这是党中央和国家为加强长征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第一次提出“长征文化线路”建设。
2018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的第一条“主要任务”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深化中华文明研究,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展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实证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第三条“主要任务”是:“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其中继续要求“推进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并第一次有了“加快长征文化公园建设”的表述。
2019年1月,国家文化与旅游部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我国将重点打造长城、大运河、长征3个主题国家文化公园,掀起了一波历史之旅、文化之旅、红色之旅的热潮。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标志着以长城、长征、大运河为核心的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将进一步完善。会议指出: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对各类文物本体及环境实施严格保护和管控,合理保存传统文化生态,适度发展文化旅游、特色生态产业。
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其中长城河北段、大运河江苏段、长征贵州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年底前完成。通过这三大公园建设,使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權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积累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可借鉴的成果经验和模式,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在各地的建设及发展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触及15个省区市。目前,各段正以全景式展示红军万里长征艰难曲折的过程为主题,通过模拟建设长征路线,再现历史原貌的重要会议会址、重大战役遗址以及标志性景观,使长征主题红色旅游品牌,成为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成为宣传长征沿线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的生动窗口。
自2019年7月批建后,沿长征路各地各级政府纷纷行动起来,陆续开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主要建设项目和工作有:1址,即对长征遗址进行大规模修缮;2院,即建立长征干部学院或培训学院;3路,即修建车道、骑道、步道;4馆,即建设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展陈馆,广泛进行文物征集。
贵州省作为重点建设区和试点,根据相关要求于2019年7月12日率先发布《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规划》,分阶段、有重点的建设核心展示区以及若干展示带和特色展示点。拟订以中央红军转战贵州的路线为主线,辐射带动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贵州线路,兼顾红六军团西征途经贵州重要节点,打造“一核、一线、两翼、多点”。“一核”即遵义会议会址;“一线”即中央红军转战贵州期间以遵义会议为转折标志的系列会议和四渡赤水战役经典线路;“两翼”即长征第一个会师地黔东革命根据地和黔西北根据地及乌蒙山回旋战经典线路;“多点”即与红军长征在贵州经典线路相关联的重要节点。
江西《瑞金重走长征路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于2019年8月初正式启动。所制订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文旅项目策划和总体规划》,以长征国家精神公园为总体定位,以“重走长征路·瑞金再出发”为发展主题,提出打造纪念高地、研究高地、体验高地、传扬高地和输出高地“五位一体”建设长征国家精神文化地标的发展思路,建设长征国家精神文化地标,着力擦亮瑞金“长征出发地”新名片。
广西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起步较早,成果显著,得益于早在2019年3月组织国家级全面梳理湘江战役专家组并进行实地考察,由中央相关部门直接指导和支持建设湘江战役纪念馆、长征主题文化园。广西长征线路主要在桂北地区,文化公园建设围绕红军长征进入广西、三大阻击战、抢渡湘江、绝命后卫师、翻越老山界、践行民族政策等重大历史事件。主要建设项目有6个:1.以红军长征过广西行进的古道和遗存文物之间的公路连接线等为依托,构建广西段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2.兴安县湘江战役中央纵队界首渡江遗址公园;3.全州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渡口遗址群集中展示带;4.灌阳县湘江战役红34师(绝命后卫师)遗址公园;5.中革军委油榨坪会议旧址公园;6.龙胜各族自治县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實践研学基地。
四川是红军三大主力长征都经过的省份,长征公园建设总体布局主要是形成由南向北、竖体椭圆构架,以此为高地,沿两个中心点、两条轴线外沿,连接南、北、东、西4条文化传播线路。在南部打造南方丝绸之路,由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向南延伸、沿线古代文化联点,打造一条从内陆到沿海,由海路向欧亚大陆传播线路;在北部打造蜀道出川之路,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甘肃吴起镇,和川陕地区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为起点,联结古代中原地区文化;在东部打造长江流域文明传播路线,以红二、红六军团活动的湘鄂根据地为起点,连接长江流域,贯通长江源到长江尾,打造四川到上海文化传播路线;在西部藏羌彝文化走廊,打造西部民族文化传播通道,与周边五省区联合,稳定和发展民族区域文化。
甘肃会宁作为红军会师、长征结束地,长征文化公园项目规划设计主要在南城区。以祖厉河南岸、国道312线和长征南路为轴,以“一轴两带三区,九村一园一心”布局内容,建成后将和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红军长征胜利景园相衔接,形成文旅整体联动的空间格局。
其他各省区市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当下也都在相继规划建设中。中心都是以长征史实为基础,以弘扬长征精神为目的,以长征线路为主要依托,串联长征沿线重要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讲述长征故事,携手共同建设跨区域、开放式的线状国家级公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今日长征路沿途多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征文化旅游资源人文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以往由于财政力量不足,各地把长征旅游产业作为经济产业。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立,将使沿线旅游业一大部分变成公益事业,这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转折性意义。
作者系长征史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