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著作概览

2021-03-26徐羿于东永久

新阅读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出版社

徐羿 于东 永久

长征是人类战胜艰难困苦的英雄史诗,是战争史上的巍峨丰碑,是大千世界万千故事中的驚险传奇。这些往事,注定要在文字与镜头里永恒,在记忆与讲述中永生。长征胜利后的80多年间,有关长征的篇章读物层出不穷,蔚然大观,在中国文化与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些成千上万的作品,一部分刊登在报纸、期刊和有关文献中,更多的是散落在传播速度快、容量几乎不受限的现代传媒平台中;还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单独成书,出版发行。前一部分,著述内容浩繁,篇章数量极大,难以计数;后一部分,据对长征途经的11省区图书馆和中外各类平台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专门记述和研究长征的著述与影视作品等约有3200部。下文对长征著作分类述览。

文献与口述

文电档案。主要有红军和国民党军双方的电报文稿、手令、作战报告,双方报刊对红军长征的报道等,缺失不少。现结集出版的主要有《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等编印,1983),《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国民党军追堵红军长征档案史料选编丛书》(档案出版社,1987),《红军黔滇驰骋史料总汇》(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1991),《红军长征·文献》(解放军出版社,1995)等。后期出版的“长征档案”图书,基本都是以上文献资料的重组和选编。

将士日记。主要有萧锋著的《长征日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林伟长征日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6),《陈伯钧日记(1933―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赖传珠日记》(解放军出版社,2000)等。这些日记对长征路上中共中央的方针、重大事件、战役战斗,所经之地的城镇风貌、地形气候、人情习俗等,作了详尽记载和描述,对了解长征和研究长征史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口述长征。红军在长征途中,由于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又特殊,留下的文献档案极少,照片更为罕见。口述长征史便成为必要。

其一,毛泽东等领袖口述长征。陈云是第一位向世界口述红军长征者。1935年10月15日至22日,他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详细报告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陈云1935年8月在上海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次年3月开始以廉臣署名连载于中共在法国巴黎主办的《全民月刊》上,7月结集出版发行。

1936年6月,毛泽东等在陕北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长征。同年底次年初,斯诺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和北平《民主》杂志等英文报刊上连载发表30余篇访问陕北的组报。1937年3月在北平出版《外国记者西行印象记》,同年10月英国戈兰茨公司出版《红星照耀中国》,次年2月中译本《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发行。该书在世间有数十个不同版本。这期间,一些中国记者也来到陕北,采访红军将士,搜集长征资料,撰写文章,如范长江《塞上行·陕北之行》、幽谷《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等。《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夫人海伦·福斯特于2002年出版《续西行漫记》(解放军出版社)。

其二,长征将士群体口述长征。1936年8月5日,军委主席毛泽东和总政治部代主任杨尚昆给全军发出电报和书信,为编辑出版“长征亲历记”征稿。编者从征集到的200多篇文稿中精选110余篇,计50多万字,于1937年编成《二万五千里》一书,作者多是亲历长征的红军中高级将领。当时只是手抄20部左右。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后,这部书稿成为他创作《西行漫记》重要素材。该书于1942年由八路军政治部宣传部编印出版,易名为《红军长征记》。1955年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等有关长征的专题书籍,篇目多源于此书。

其三,新中国成立后回忆史料。一是1956年启动、解放军出版社陆续出版的《星火燎原》丛书有关红军长征的专辑;二是1975年解放军文艺社出版的《回顾长征》和199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伟大的长征》;三是1992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回忆史料》。这三方面的书籍史料,系统汇集红军将士回顾长征的文章。另有《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从另外一个重要角度讲述长征。

子女记录。如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肖云著《我的母亲——长征中最小的女红军》(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王新兰(肖华将军夫人),9岁参加红军,10岁踏上长征路;2005年,几家媒体访谈老红军后,结集出版《我的长征——寻访健在的红军》。

口述研究。2006年年初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谁最早口述长征》一书,重点解读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记述红军长征的8篇著作。书中“长征亲历者口述文档篇”,是该书作者积20余年研究长征资料的汇总。这些篇目基本囊括1936年以来“长征口述文档”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口述长征史的基本脉络。

史论与研究

长征史著。撰写红军长征史专著,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初见于一些院校为教学需要而编撰的简易教材。直到80年代中期纪念长征50周年前后,一批长征史专著才相继问世,如李安葆著《长征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等。1987年第二届“中国图书奖”评选时,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3卷本)》(其中第1卷有红军长征内容,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获最佳图书奖;郑广瑾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获荣誉奖。

后来的长征史著还有红军各方面军和军团战史著述,尤以军事科学院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红军长征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为较权威的长征史著。

长征纪事。出版时间较早的如郑理等编《红军长征大事纪略》(解放军出版社,1986),璞玉霍等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大事月表》(军事科学出版社,1986)等。较有代表性的权威著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1992)。

长征史权威专家陈宇在长征年谱编著领域有重大奉献,其《红军长征年谱长编》,由蓝天出版社于2016年推出。该年谱长编分上、中、下3卷,260余万字,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2016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作为红军长征研究领域的第一部年谱长编,它的出版标志着红军长征史研究在系统性和深度上都具有里程碑性质。

专题研究。研究合集如军事科学院编《英雄史诗,丰碑永存》(解放军出版社,1997),徐占权等编著《解读长征》(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等。长征史研究专著较少,有王庭科著《红军长征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等。严帆著《万里播火者:红军长征岁月的新闻宣传》(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是专题研究长征的一部力作。

长征精神。对于长征精神的研究与归纳,一直没有停止过,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96年,黄河出版社出版《长征精神万岁》,是研究长征精神首部专著。中央电视台为纪念长征60周年拍摄大型文献片《英雄史诗》时,选择代表各个历史时期“长征题材”界碑性作品,筛选《西行漫记》《地球的红飘带》《长征精神万岁》3部著作入镜。

2006年由蓝天出版社出版陈宇所著《长征精神论》,概述几十年来理论界、史学界对长征精神探讨,论述长征精神内涵,代表了长征精神研究最新成果。

纪实与文艺

纪实作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纽约时报》前副总编辑,已故),以其年逾古稀之躯,心脏装有起搏器,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华寻访当年红军走过的艰难之路,延续斯诺以长征题材和领袖事迹之创作蓝本,写成饮誉寰宇的名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对长征纪实作品著述的突破,起到引领作用。一部外国作家写我中华儿女英勇奋斗史诗的著作译成中文后,数次再版,名噪华夏。

索尔兹伯里的“长征故事”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作者。遵义会议旧址纪念馆著名作家石永言道:面对索氏巨著,我近乎于自惭形秽。我决心写一部有关长征的书,否则我无颜见江东父老。不久,石永言出版《遵义会议纪实》《草地惊变》。《遵义会议纪实》于21世纪初4次再版,累计印数10万册。

自索氏长征著作问世后,长征纪实作品风靡中国出版界。这些作品以生动的文字讲述红军长征故事,歌颂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如程东著《残阳如血·长征实录》(广东旅游出版社,1992),刘秉荣著《沧海横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2),陈宇著《蒋介石战败长征路》(黄河出版社,1996),《血火煮江山》(作家出版社,1997),王树增著《长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张文宝著《跟随周恩来过草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等。

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出版长征纪实作品约300余种。较有代表性的还有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长征纪实文学丛书”:石钟山著《红土黑血》、伍近先著《山水狂飙》、陈宇著《草地龙虎》。

文艺作品。没有单独结集的,如毛泽东1935年9月吟写的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等都不在本文述览之内。诗歌集有:李志明著《长征诗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肖华作词、晨耕等作曲《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人民音乐出版社,1975),李安葆编《长征诗歌选》(北京出版社,1982)等。绘画作品有:董希文作《长征路线写生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钱君匋作《长征印谱》(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等。小说有:《飞兵赤水》(短篇小说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77),赵蔚著《长征风云》(长篇历史小说,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等。戏剧有:丁一改编的京剧《红军远征》(上海文艺出版社,1958)等。电影剧本有:《万水千山》《金沙江畔》《四渡赤水》《长征》等。影视作品还包括央广军事栏目推出的《长征故事·人物篇》,以及《长征大会师》《绝命后卫师》等。

由王朝柱编剧,唐国强、刘劲、陈道明等主演的24集历史剧《长征》,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在逆境中战略转移,完成震惊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生动刻画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挽狂澜于既倒的雄才大略,弘扬了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较早的长征小说要数马忆湘著《朝阳花》,又名《女红军》。1961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78年出第11版,此后北岳文艺等出版社又接连再版,并被翻译成日语出版。《朝阳花》以其朴素流畅的语言,真实可信的情境与细节,坎坷而又充满希望的人物命运,生动鲜明地塑造了吴小兰、王德明、看护长、小刘、柳莹、李连长等一批红军指战员的光辉形象。该书与同时期出版的《苦菜花》《迎春花》并称“三花”。这部小说,影响几代中国青年人,是长征小说中的精品。

魏巍著小说《地球的红飘带》(解放军出版社,1987)最具代表性。该书是首部用文学语言宏观展示长征画卷的长篇巨著,写得高屋建瓴,真实生动。作者抓住长征这一伟大历史题材,搜集大量史料,两次到长征路上探胜,又经历几年精雕细琢,着重从敌我双方最高层活动来反映长征壮举,艺术再现这段波澜壮阔历史。作品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王稼祥、彭德怀、刘伯承、叶剑英等形象,有将帅评价说写得很像、很活。对于蒋介石、王家烈、杨森等敌方人物,同样写得有血有肉、性格鲜明。对其他典型人物,也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能与此书比肩者。

近20年出版的文艺作品有:山东文艺出版社大型连环画《画说长征》,人民美术出版社大型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人民教育出版社连环画《长征》,人民音乐出版社《长征组歌》等。明天出版社出版“十五岁的长征”系列《出征在即》《腊月之城》《指间的太阳》3部小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图集与其他

图片画册。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地图出版社,1977),《红军长征图片》(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等。1993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红军长征·图片》,选编照片329张、编绘各种图45幅。近期出版的图片画册,如军事博物馆编辑、江苏人民出版社《长征:英雄的史诗》,由300余幅长征历史和文物图片、44幅长征中作战要图和战斗序列表、34幅以长征为题材的著名绘画和雕塑作品组成;新华出版社《万水千山只等闲》,由70多幅历史照片与重走长征路记者实景拍摄照片组成,形成有趣对应。

游记体验。重走长征路在20世纪80年代后渐成热潮。《红军长征追踪》作者罗开富,自1984年始历时一年徒步重走长征路,收集当年红军长征留下大量的实物证据和沿途百姓口头回忆。《长征行》作者石仲泉,用五六年时间,重走红一、红二方面军的全部长征路及红二十五军的部分长征路,对主要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历史人物重大活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探究和分析,记述沿途民风习俗、礼仪服饰、饮食特产等,汇集大量珍贵图片。

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系列著作《行走中國》,开篇之作是《长征,一部读不完的书》,作者所配两百多张彩色照片,是耗资数十万实地拍摄的第一手珍贵图片。

四川出版集团出版《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作者在序言中写道:“民间的生活本来就是一部鲜活的史籍,而我能做到的仅是用文字和影像将民间的声音记录下来。”

旅游指南。现代出版社《长征沿线旅游指南》丛书,图文并茂,把革命传统教育、陶冶性情和文化涵养融为一体,为团体旅游指南佳作。《中国国家地理》推出长征特辑,精心绘制从江西于都河至陕北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始末路线地图。200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红色旅游”系列丛书,包括《重走长征路》等一套5种。还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红色旅游》,北京出版社《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红色旅游指南》、南方日报出版社《自驾游完全手册》等,都对长征沿途旅游作了介绍。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但它对中国此后80多年发展进程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说,没有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崛起复兴。长征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沿着长征胜利的方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长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们,以及后来许许多多的研究者们,他们用文字和艺术方式留下的万千作品,将光照人间。长征伟业,彪炳千秋。

徐羿单位: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于东单位:中国军事科学院

永久系中华智库群大战略中心总编辑、教授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出版社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我等待……
智珠二则
智珠
十送红军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