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芜杂上的太阳花
2021-03-26高玉宝
高玉宝
创作中篇小说《深夜里跑步》时,我已经晨跑了许多年。每天五点起床,简单地洗漱,穿上运动衣,去往小区附近的公园。在公园的腹地,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门球场,上面铺着厚厚的垫子。围着门球场跑一圈大概六十多米,刚开始不会呼吸,不懂拉伸,跑十几圈就累得不行。但是,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一公里、三公里、五公里,最后可以跑十公里……
我的工作单位离家很远,每天来回一百多公里,我开车去单位——倒是想过,能不能一口气从家跑到单位。结果理智告诉我不要找死,还是乖乖地开车吧。但是,内心里,感觉自己每天都像一只奔跑的兔子。
工作很忙,每天迎接检查、报表、做台账。晚上回家才可能看会儿书,写点自己的东西。这篇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来的。生活的芜杂让人有些透不过气,但是,总有那么一缕光照下来。在我“孤独”地围着小小的门球场奔跑时,我总是不断想停下来,不跑了,太累。可是,另一个声音又在蔑视我的不堪,我只能告诉自己,再跑一会儿,再跑一会儿。
读书、写作早已成为习惯,不同于跑步,也不需要坚持。唯一让我迷茫的是读什么和写什么——这也许是毕生都会迷茫的问题。阅读也仅仅是个人喜好的另一种表现,你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这已是定数。好比,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你会如何旷日持久地爱一个人。
说实话,我比较担心刨根问底的读者会觉得《深夜里跑步》很多线索没有交待清楚。是的,这篇小说是《美国森林》(发表于2016年《青年文学》第6期)《世界的另一头》(发表于2018年《青岛文学》第3期)等篇的姊妹篇,因为那时我还在签约,要完成长篇小说的发表任务。单独发表一个长篇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才重新思考能否将一个长篇的容量拆开,用几个中篇小说整合完成。这当然是几篇实验型小说中的一篇。
小说的主人公被派往所谓的发达国家美国,在那里,曾经在国内做过大学老师的他只能做一个地下铁道的工作者,尽管,他那时在写《鲁迅传》,在读《德语课》,而且一直尊重惠特曼的诗。但是,由于经济来源的不断萎缩,最后,他只能住进垃圾场。这带有寓言味道的小说如果写成单纯的悲哀,肯定就失败了。因为作家的本能是要在垃圾场上建造自己的诗意童話。所以,必须“有光”,那么,垃圾场已然不再是垃圾场,那里有严格的分类制度、回收制度和管理制度——像我们希望看到的所有“历史”的回收场一样,他在垃圾场上建立了自己的阳光房,甚至有一个女人开始爱上他,他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原始生活”。芜杂之地开出了“太阳花”。
必须清楚,垃圾场终究是垃圾场,那里永远不会成为谁梦的远方。所以,女儿木木最后选择回国发展,是对小说主人公的一声断喝。
责任编辑:王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