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婴幼儿静脉输液渗出率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26易梅荣欧阳友云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品管圈输液静脉

易梅荣,欧阳友云

宜春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宜春 33600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静脉输液渗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会对患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1]。有研究报道,患儿静脉输液渗出率越来越高,可引发感染、组织脱落、畸形等,严重时可导致截肢,进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低家长满意度,增加医疗纠纷发生风险[2]。品管圈活动通过自发建立护理小组,分工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高护理效果[3]。早期品管圈活动对高龄患者静脉输液渗出具有较好效果,但用于患儿静脉输液的效果尚无确切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婴幼儿静脉输液渗出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9—12月我院收治的1 7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870例)与观察组(900例)。对照组0~1岁290例,2~3岁292例,3岁以上288例;静脉输液部位,头皮218例,手背220例,足背234例,关节部位198例。观察组0~1岁285例,2~3岁292例,3岁以上323例;静脉输液部位,头皮265例,手背284例,足背230例,关节部位1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采用静脉输液;无重症疾病。排除标准:智力及精神障碍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定时巡查输液情况、规范输液人员的输液操作、出现渗漏立即停止输液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品管圈小组:主要成员由圈长及9名儿科护理人员组成,其中护士长作为辅导员。(2)选定主题:护士长负责组织成员召开会议,要求护理人员提出目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及上级的政策,最终确定主题为“降低婴幼儿静脉输液渗出率,提升家长满意度”。(3)拟定活动计划:绘制甘特图,确定活动周期为2018年9—12月,健全相应的护理制度及流程,同时建立护理质量监督机制,将护理工作责任到个人。(4)把握现状: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现场调查,参照检查项目对渗出病例进行登记,根据最终结果绘制柏拉图,将“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方法,进行有效的静脉输液固定,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确定为改善的重点。(5)设定目标:目标值为静脉输液渗出率下降50%,家长满意度提高30%。(6)解析:根据统计资料、80/20原则、因果图及逻辑树分析法,最终确定静脉输液渗出主要原因为输液前护理人员对血管评估不全面或选择不合适、静脉输液针选择不正确及输液时患者活动。(7)拟定对策:护理人员从可行性、经济性、效益性3个维度评估对策,总分165分,根据80/20原则确定132分以上的对策为施行对策,共9个施行对策,整合为4项,每项对策均由专人负责。(8)实施与检讨对策: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加了解如何选择血管及针刺技能;建立输液评估制度,包括患儿配合程度及是否活动、输液速度及疗程、静脉输液部位血管是否异常、静脉输液工具是否符合、药物性质;制定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的原则,根据治疗目的、输液疗程、药物性质及患儿静脉状况等因素选择合理的静脉输液工具;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工作,使家长获得静脉输液的基本护理常识,提高护理依从性,配合医师完成静脉输液。(9)确认效果:通过后期数据查检,评估护理效果。(10)改进对策:开展品管圈会议,对护理人员的能力进行打分,指出品管圈活动的不足并吸收经验,对本次活动改进渗液的对策加以标准化,不断完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标准。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渗出率及家长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家长满意度,重测效能为0.832,问卷包括服务态度、静脉输液固定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静脉输液渗出情况4部分,共100分,≥90分为满意,60~89分为一般满意,≤59分为不满意,家长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静脉输液渗出率

观察组静脉输液渗出率为5.33%(48/900),低于对照组的10.11%(88/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9,P=0.000)。

2.2 家长满意度

观察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静脉输液是救治患儿的一种快速给药途径,但由于患儿血管细,皮下脂肪少,皮肤敏感度处于较低状态,静脉输液时极易发生渗出[4]。静脉输液渗出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再次针刺会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必须探寻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静脉输液渗出率。

有研究指出,患儿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远高于成年患者,原因可能是患儿血管管径小且对刺激性药物的耐受能力差[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静脉输液渗出率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患儿静脉输液渗出率,提升家长满意度。究其原因主要为,品管圈活动通过成立护理小组,确立护理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发现护理问题并分析,根据现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其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建立输液评估制度,制定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的原则,能够使静脉输液流程更加规范,减少因操作失误产生的不良后果;加强对家长的宣教工作,可以提高家长的认知,使其发现异常时及时告知医师,减少静脉输液渗出的发生;确认效果,开展品管圈会议,指出品管圈活动的不足并吸收经验,不断完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标准,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可以不断地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患儿静脉输液渗出率,提升家长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品管圈输液静脉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颈枕输液袋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