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功能训练仪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26游慧敏林硕危秋平黄榕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胸管吸气气道

游慧敏,林硕,危秋平,黄榕(通信作者)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 (福建厦门 361001)

手术是治疗肺癌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切除病灶组织,预防或减少癌细胞扩散,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但手术会对患者的局部轮廓肌肉产生挤压作用,进而破坏胸壁结构,致使胸腔内压难以达到负压状态,从而影响肺扩张。此外,术中采取的气管置管易刺激气道,导致气道分泌物增多,增加了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尤为不利[2-3]。呼吸功能训练仪是一种呼吸功能干预仪器,可协助患者在肺部换气与通气之间保持力道均衡,增强呼吸肌耐受力以改善肺通气,达到促进肺功能恢复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呼吸功能训练仪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52~74岁,平均(65.44±3.09)岁;肿瘤分期,Ⅰ期9例、Ⅱ期11例、Ⅲ期13例、Ⅳ期9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4~75岁,平均(64.82±3.17)岁;肿瘤分期,Ⅰ期10例、Ⅱ期12例、Ⅲ期14例、Ⅳ期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均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气胸、血胸;术后行机械通气;合并哮喘等疾病;其他恶性肿瘤。

1.2 方法

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健康宣教、心理疏导、饮食、疼痛、术后康复等基础护理。

对照组给予呼吸功能锻炼,患者入院第2天至术后第7天,由护理人员一对一指导其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前:(1)缩唇呼吸,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距患者口唇15 cm 处,患者缓慢用鼻吸气,屏气3 s 后嘴巴做出吹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吸气与呼气比为1:2;缩唇的幅度大小由患者自行调整,以呼出气流可将蜡烛的火苗吹向对侧为宜;(2)腹式呼吸,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双手分别置于上腹部与胸部,经鼻缓慢吸气,促使膈肌下降,收缩腹部,放在胸腔部位的手掌保持不动,另一只手掌稍用力按压腹部以放松膈肌,呼吸频率控制为7~8次/min;(3)咳嗽,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声门闭紧,抬高膈肌,收缩肋间肌后咳嗽,打开声门排出液体或气体。术后:患者于术后当日去枕平卧6 h,完全清醒时重复上述呼吸训练1次,10 min/次,之后2次/d。在上述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节段呼吸,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随后用手对患侧局部加压,使其用鼻吸气,要求将气体吸到护理人员加压手部的下方,患者局部隆起后,护理人员手部减压,吸气末时要求患者屏气3 s,随后缓慢呼气,10 min/次,2次/d,直至术后第7天。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仪(深圳市今宏德医药实业有限公司,TB-93250型):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平卧位,随后将呼吸功能训练仪连接至吸气软管,确保肺脏吸入最大容量为500 ml,患者含住软管后双手紧握仪器,缓慢吸气,同时观察活塞的运动幅度,当其达目标刻度后,嘱患者屏气2 s,直至活塞下降至最低,取出吸管,指导患者运用缩唇呼吸的方式吐出气体,休息5 min 后继续练习,10 min/次,4次/d,直至术后第7天。

1.3 临床评价

(1)肺功能指标:分别于干预前、术后第7天使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2)康复情况:记录两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3)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术后第7天,观察组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L, ±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L, ±s)

注:FVC 为用力肺活量,FEV1 为第1 秒用力呼气量

组别 例数 FVC FEV1干预前 术后第7 天 干预前 术后第7 天观察组 42 3.51±0.42 4.56±0.49 3.44±0.72 3.79±0.77对照组 42 3.63±0.71 3.69±0.75 3.56±0.63 3.18±0.45 t 0.943 6.294 0.813 4.433 P 0.349 0.000 0.419 0.000

2.2 康复情况

观察组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d, ±s)

表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d, ±s)

组别 例数 胸管留置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2 3.62±0.44 9.06±2.57对照组 42 4.25±0.83 12.43±2.16 t 4.346 6.506 P 0.000 0.000

2.3 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2例、肺炎3例;观察组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0.014)。

3 讨论

肺癌患者在接受肺叶切除术后因手术创伤易发生肺组织炎性物质渗出、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等不良现象,影响肺顺应性,致使小支气管管腔变窄、黏膜出现水肿,进而损伤肺功能[5]。术后,受麻醉药物、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咳嗽功能下降,难以排出呼吸道内的痰液,易诱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6]。既往,临床对实施肺癌手术的患者大多重视排痰与咳嗽功能训练,但并未充分认识呼吸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导致咳嗽与排痰方式不规范,进一步延缓了肺功能的康复。

本研究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最大限度地促使呼吸肌产生主动收缩,改善气道纤毛的清除功能,从而有助于增强气道黏膜的防御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缩唇呼吸通过延缓呼气流速以改变患者的呼吸模式,可促使气道内保持气压,延长呼气及吸气时间,降低呼吸频率。配合腹式呼吸可进一步提高呼吸肌肌力,促使肺内气体交换,增强肺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从而能够促进肺复张及气体与液体的排出,利于缩短胸管留置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肺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呼吸功能训练仪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利于改善肺癌手术患者的肺功能,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呼吸功能训练仪可帮助患者实现缓慢而深长的呼吸节奏,患者吸入气体后,其肋间的膈肌与外肌会产生主动收缩,增大胸廓的上下径、前后径及肺容量,从而促进肺功能恢复[7]。呼吸功能训练仪还可促使患者肺泡与气道中细小分泌物的排出,预防分泌物滞留在呼吸道内,利于促进肺复张;同时,提高患者患侧手臂的活动度,可加速引流吸收,预防或减少胸液形成,从而缩短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呼吸功能训练仪操作简单,可根据仪器刻度显示充分控制呼吸比,从而发挥呼吸训练的作用。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训练仪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减少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胸管吸气气道
自制胸管固定带在肺癌术后患者胸管管理中的应用
肺上叶切除手术单根胸管引流与两根胸管引流对比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肺癌患者胸管注入化疗药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肺楔形切除术后不留置胸管患者快速康复护理策略研究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肺癌患者康复 做做呼吸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