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在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26娄愉
娄愉
南昌市第三医院 (江西南昌 330009)
隐形心肌缺血又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心电活动、心肌血流灌注、左室功能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一类疾病。该病多见于老年群体,因其症状不明显,故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易导致发病迅速且发病时病情一般较为严重,从而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因此,应对该疾病的患者实施有效干预,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1-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在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软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2~85岁,平均(73.51±2.23)岁;病程3~9年,平均(6.12±1.01)年。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63~84岁,平均(73.53±2.21)岁;病程3~10年,平均(6.15±1.03)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心电图、负荷试验检查等确诊的患者;无严重精神性疾病的患者;无严重电解质紊乱、贫血、心房颤动、心室肥厚等疾病的患者;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或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通过播放健康宣教视频、发放健康宣传手册等方法,通俗易懂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隐形心肌缺血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医学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身躯不适等情况,给予其心理安慰及精神鼓励,并通过讲述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提高其治疗信心,以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环境护理: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中,可每日开窗通风,定期消毒;使用颜色鲜艳的植物装饰病房,并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及仪器操作的声音,为患者提供优质、安静的治疗环境。(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低盐低脂的清淡食物,同时注重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多食蔬菜、水果,避免食用刺激、辛辣食物。(4)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适度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及散步等,30 min/次,4次/周,运动强度根据个人自身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选择,量力而行。(5)生活习惯护理: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定时排便,尽量稳定情绪,避免大喜大悲,同时需戒烟戒酒,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动态心电图系统(深圳哈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92070255,型号规格HWD-OU01)监测并记录患者24 h 的心电情况;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并剃除其相应位置体毛,采用75%酒精棉涂擦电极安置部位,以减小皮肤电阻,连接好导线与电极,准备好记录盒子,并教导患者认真记录日常生活情况及自觉症状,包括生活作息、心理变化、应用药物类型及时间、症状发生情况;全程记录患者的心电图结果,尤其是ST 段出现缺血性变化的时间、幅度及频率,同时记录发病过程中的心率状态;若心电图出现异常,则应立即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对症状较轻的患者,给予药物等治疗,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重症情况,则应及时告知值班医师,以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两组均连续干预1个月。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3]评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采用GCQ 评估患者的舒适度情况,包括社会、心理、环境及生理4个维度,采用4级评分制,总分28~112分,分值越高表明舒适度越佳。(2)比较两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全部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 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GCQ 评分
干预前,两组GC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CQ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GCQ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GCQ 评分比较(分,s)
注:GCQ 为舒适状况量表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45 72.21±8.13 85.36±9.26 78.064 0.000观察组 45 72.13±8.11 98.45±10.35 78.821 0.000 t 0.047 6.323 P 0.963 0.000
2.2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
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次) 心肌缺血持续时间(h)对照组 45 7.09±1.25 22.15±5.84观察组 45 4.13±1.04 13.59±3.16 t 12.211 8.648 P 0.000 0.000
3 讨论
心肌缺血通常是指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痉挛,引发供血区心肌血液减少,从而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心绞痛。而隐形心肌缺血一般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等相关主观症状,但经检查可发现心肌代谢改变、心电活动异常及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该疾病的发病通常无规律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及情绪,进而导致治疗依从性较低,影响预后,因此,选择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治疗隐形心肌缺血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GCQ 评分高于对照组,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对隐形心肌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可能为,整体护理是一种基于现代护理观念的新兴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并以其需求为导向,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整体护理在加强对患者自身护理的同时,还对其所处环境、心理状态及物理因素等多方面给予干预,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采用的整体护理,依据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对患者实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帮助其充分了解病因、治疗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纠正错误观点及行为,并提高对疾病的警觉性和治疗依从性;同时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治疗环境,有助于提高其身心舒适度,进而减轻治疗的抵触性;饮食护理可确保患者每日营养摄入充足均衡,从而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运动护理可加强患者的耐受力,改善身体素质及治疗效果;生活习惯护理可帮助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可避免生理功能紊乱,减轻心脏负担,有效稳定病情,改善心肌缺血情况[4]。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自行察觉病情。而动态心电图系统可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辑分析机体心脏在活动或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状况,记录全部异常电波,检测出24 h 内各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高对房室传导阻滞与ST-T 段改变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此外,该监测仪器可将记录盒与导线、电极连接,不易发生脱落,可有效保障监测质量,同时在监测过程中不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5-6]。因此,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对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老年隐形心肌缺血患者的舒适度,改善心肌缺血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