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

2021-03-26袁梁陈瑛莹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气压肢体下肢

袁梁,陈瑛莹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南昌 330029)

乳腺癌是临床高发恶性肿瘤病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常用手段,受手术创伤、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常伴有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1]。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高发的并发症,由于肿瘤细胞会促使促凝物质分泌和释放,引发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血栓形成,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肺栓塞、死亡等危急情况,因此,有必要探讨行之有效的预防路径,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2]。本研究旨在探讨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74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观察组年龄27~58岁,平均(43.58±2.46)岁;肿瘤分期,Ⅰ期25例,Ⅱ期12例。对照组年龄26~59岁,平均(43.39±2.57)岁;肿瘤分期,Ⅰ期23例,Ⅱ期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病理检查明确为乳腺癌,均行手术治疗;TNM 分期Ⅰ~Ⅱ期[3];患者同意配合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肿瘤;出现癌细胞转移;存在手术禁忌证;有血栓病史;患有血液疾病。

1.2 方法

两组术后均行常规护理:抬高患肢,使其高出心脏水平20 cm,促进静脉回流,缓解肢体肿胀;予以患者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每2~3天1次,尽量避免剧烈咳嗽,防止腹腔压力升高;帮助患者按摩下肢肌肉组织,由远及近展开按摩,30 min/次,2次/d;严禁在肢体相同部位实施静脉穿刺或留置针操作,控制留置针时间在1周内;注意观察患肢状态,若患肢出现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明显等异常情况,则应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定时翻身、叩背,协助患者用温水清洁身体,加快血液回流;术后采用Philips CX50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患者实施定时彩超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症处理。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下肢被动锻炼,包括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膝、髋、踝关节环状练习,帮助患者按摩双下肢肌肉,促进血运;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脚踝,另一只手握住患者的足尖部,展开伸、曲、内翻、外翻练习,训练25~30次/d;训练期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量,并指导患者逐步展开下肢主动康复训练,包括坐位训练、站位训练、行走训练,使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穿衣、洗漱、如厕等日常生活锻炼,促进康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安徽航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PZM-1气压治疗仪治疗:于术后当天卧床时给予患者气压治疗,初始压力不宜过高,由低向高调整压力,设定好时间,按照从脚至腿的次序施加和释放压力,30 min/次,2次/d。

两组均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满分10分,评分越高表明痛感越强[4]。(3)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总计36项,细分为8个维度,按照预设评分赋值,得分转化成百分制,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高[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41%(2/37),低于对照组的21.62%(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2,P=0.041)。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s)

表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37 8.29±1.03 3.16±1.08 20.909 0.000对照组 37 8.35±1.14 4.83±1.26 12.601 0.000 t 0.238 6.121 P 0.406 0.000

2.3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生命质量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37 62.59±9.26 82.45±9.38 9.165 0.000对照组 37 62.38±8.14 74.62±7.49 6.731 0.000 t 0.104 3.968 P 0.459 0.000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可阻塞静脉管腔,引发静脉回流障碍,造成患肢肿胀、疼痛,导致患者丧失肢体功能,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其生命。血液流速放缓、血管壁受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导致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6-7]。为了防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保障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有必要探索行之有效的预防途径。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案尽管能够改善下肢血运,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有限。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压治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实践证明,应用气压治疗方案可显著防控术后血栓形成,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操作简单、血栓预防效果好的优势[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乳腺癌术后患者气压治疗仪治疗,可通过气管流向约束患肢局部分布的气室,借助多腔气囊有序、反复充气、放气,形成对机体组织、肢体的循环压力,并对肢体远端至近端形成有序、稳定地挤压,促进淋巴、血液流动,积极发挥微循环改善作用,加快肢体组织液回流,预防血栓、肢体肿胀的发生,在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各类疾病的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可通过大面积、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挤压患者肢体,使仪器产生的压力直抵深部血管、肌肉,促使淤积的淋巴液顺利回推至血运循环体系内,提高血液流速,促进废弃物代谢,加快致痛因子、炎症因子吸收,预防肌肉纤维化,防控因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血栓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腋窝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淋巴清扫,会阻断上肢淋巴回流通道,致使上肢淋巴难以有效引流,引发间质液内蛋白水平上升,滤过压升高;术中离断部分静脉后,人体中的侧支循环尚未完全创建,影响了静脉回流;术后形成的瘢痕或腋窝局部放疗会导致淋巴管扭曲、闭塞、炎性粘连;由于血浆内的蛋白量浓度下降,会进一步降低胶体渗透压差,增强毛细血管渗透性,最终造成肢体肿胀、疼痛,进而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与常规方法比较,采用气压治疗患者可刺激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改善患肢血运,吸收渗出液,减轻肢体肿胀、疼痛情况,促进病情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但是,为了保障气压治疗的安全性,应注意下述事项:(1)伴有肢体重症感染或感染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患者不宜使用气压治疗仪;(2)由于气压挤压会增加血栓脱落风险,因此,近期有下肢血栓形成的患者禁止使用该方法;(3)气压挤压会影响创面血运状况,延缓创面愈合,临床中对于存在褥疮、下肢皮肤破溃的患者不宜使用气压治疗;(4)若患者下肢皮肤遭受挤压或撞击后有淤斑出现,或存在出血倾向,则不适合采取气压治疗。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缓解疼痛感,提高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气压肢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看不见的气压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肢体语言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