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26刘超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活动度置换术康复训练

刘超

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康复医学科 (天津 300452)

全膝关节置换术通常是在患者发生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后所进行的终极治疗,是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最后选择。该术式可以改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的状况,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1]。为进一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但部分患者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康复训练认知不足,易因疼痛放弃训练,进而影响康复效果[2]。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是一款电动运动治疗系统,由智能控制,可促进感觉功能及下肢运动的恢复,受到骨科医师及患者的广泛青睐[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52~69岁,平均(58.03±2.94)岁;左膝19例,右膝15例。试验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53~69岁,平均(58.11±2.81)岁;左膝20例,右膝1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全膝关节置换术指征;无沟通、意识障碍;治疗依从性较高。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伴有严重术后感染的患者;合并重要器官严重病变的患者;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心肺功能不全、肢体骨折未愈合、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1)术后1~3 d 被动活动:绷紧大腿股四头肌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 s,2 min 内做10次;稍稍直腿抬起伸直绷紧的膝关节,保持5~10 s,慢慢放下;屈伸踝关节,保持节奏,每隔1 h 练习10次;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5遍/次,3~4次/d。(2)术后4~14 d 主动训练:屈伸膝关节,保持脚在床上滑动,最大限度弯曲膝盖,保持最大屈曲位置5~10 s,然后伸直膝盖;坐在床边或椅子上,放下小腿,慢慢弯曲膝盖,保持最大弯曲姿势5~10 s;下蹲练习,尽量下蹲,同时脚跟不要离地,坚持5~10 s 后慢慢站起;各动作均重复5遍,3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常州市华瑞康复器材有限公司,型号HR-SKF2):该系统包括完全依靠电机的被动训练、电机联合人力的助力训练、全人力的主动训练3种模式,本研究采用助力训练,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训练参数,20 min/次,2次/d;治疗前向患者说明治疗作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协助患者肢体运动,如有不适反应停止治疗。

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临床评价

(1)膝关节功能: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4]膝功能评分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2)平衡功能: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5]进行评估,该量表共14个项目,总分56分,评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3)膝关节活动度: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测量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患者取俯卧位,矢状面时,量角器轴心通过膝关节,固定臂沿股中部,活动臂沿腓骨。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HSS 评分

干预前,两组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HS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S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HSS 评分比较(分,±s)

注:HSS 为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t P试验组 34 65.73±4.29 83.64±2.75 20.494 <0.001对照组 34 65.69±4.32 74.62±3.51 9.355 <0.001 t 0.038 11.795 P 0.970 <0.001

2.2 BBS 评分

干预前,两组BB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BBS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BS 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BBS 评分比较(分,±s)

注:BBS 为Berg 平衡量表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t P试验组 34 34.62±3.85 48.52±2.17 18.339 <0.001对照组 34 34.67±3.81 41.81±3.25 8.313 <0.001 t 0.054 10.012 P 0.957 <0.001

2.3 膝关节活动度

干预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3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3 个月后 t P试验组 34 49.13±5.17 100.63±7.24 33.754 <0.001对照组 34 49.19±5.11 90.57±6.52 29.127 <0.001 t 0.048 6.021 P 0.962 <0.001

3 讨论

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临床上解决严重膝关节病变的常用手术,主要用于严重膝关节疼痛、不稳、畸形及日常生活活动严重受限、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患者。该术式是用人工假体取代已经磨损的关节软骨。随着手术理念的不断完善,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假体材料的不断进步和制造工艺的不断前进,人工关节已经达到耐磨、耐用且入体不会发生排斥的程度。全膝关节置换术是膝外科最典型和最基本的手术,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能缓解疼痛,提高关节的活动度,矫正畸形,稳定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而术后科学的康复训练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

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后早期持续被动运动可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尽快恢复其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持续一定时间的牵拉可扩大关节活动范围,使肌肉、软组织持续得到牵伸;但许多患者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康复知识,影响预后[6]。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属于肢体运动治疗系列,又称为MOTOmed 上下肢康复训练器,常用于主被动训练上、下肢,又称智能主被动上下肢康复训练器[7];该系统可提高本体感受器对运动速度和阻力信息的敏感性,并可通过刺激患者关节的动态感知及肌肉调节能力,改善肢体运动的灵活协调性,预防软组织痉挛,进而恢复关节的稳定性[8-9];训练时,通过不同模式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0];通过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做主动训练,患者可发现残余肌肉力量,并通过反复训练加强残余肌肉力量,促进其关节功能快速恢复;治疗结束后,医师和治疗师可通过自动生成的患者训练分析,进行参考与调整训练计划[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的HSS 评分、BB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MOTOmed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平衡功能,改善膝关节活动度。

猜你喜欢

活动度置换术康复训练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