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跨领域”探索
2021-03-26康之洋
康之洋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
0 引言
2017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国家人工智能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保障措施,此发文让AI的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大学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元素,也是科技创新和知识传播的中坚力量,高校的科研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1 AI引领爱丁堡大学——学科前沿
建设科研顶尖大学,必须首先打造顶尖学科教育。单一学科在探索进化的过程中,如果鲜有机会与其他学科交流,就容易形成固步自封的局面,从而限制自己的发展。爱丁堡大学的人工智能学科,一路走来可谓是跌宕起伏,其团队科研人员积极与其他学科交流合作,使其人工智能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I在爱丁堡大学经历了萌芽期、低谷期和辉煌期[1]。爱丁堡大学的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爱丁堡大学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了人工智能研发的萌芽时期。团队核心人物Dr. Donald Michie 主要从事医学领域的研究,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计算机参与密码破译工作,因此得以预见计算机在未来能够代替人类进行高效工作。他牵头成立了计算机编程语言实验室,在研究医学领域内的感知系统过程中,吸引到剑桥大学的两位脑科学专家共同参与研究。Richard Gregory 和Christopher Longuet-Higgins专注于认知过程的建模,而Donald Michie侧重于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三位科技前沿领军人物开创了人工智能的全新时代,研发了机器人编程语言等重要核心技术。
人工智能的研发在70年代步入瓶颈期,由于科研团队核心成员Richard Gregory离开了爱丁堡,加之投资方英国科研理事会否定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价值,并发表了Lighthill报告,对爱丁堡大学管理层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校方仍然坚持己见,保留研发团队,在人工智能的研发道路上砥砺前行,在自动推理和认知建模等领域默默耕耘。
经历战争的冲击和历史潮流的洗涤,人工智能的研发终于在80年代踏上了备受瞩目的发展道路。同时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人工智能技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自此人工智能在爱丁堡大学的发展更加蓬勃辉煌,并且受到了全世界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因此,尖端研究项目纷至沓来。爱丁堡大学研究团队广泛寻求合作,积极容纳交叉学科,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成立了认知科学系和语音技术研究中心。现如今,人工智能学科在爱丁堡大学已经逐步发展为核心学科,在近年来的科研评估中该学科在英国独占鳌头[2]。
学科交互,领域跨越,是顶尖学科发展的孵化基础,既可以突破传统单一学科的发展瓶颈,又可以为传统学科引领新的方向,甚至可以孵化出造福人类文明的全新学科。爱丁堡大学的AI研究从医学领域启航,后来又与计算机语言编程和语音学科相互交融,开创了人工智能的新发展。
2 AI初探教育领域——与日俱增
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迎来了人工智能的推波助澜。结合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语音图像识别技术,很多科技公司和教育机构推出了语言类智能学习产品,例如自适应分级阅读、智能修订语法工具、口语智能协作平台、智囊团云端辅助学习产品等,一条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教育产业链开始发展起来[3]。人工智能教育产品之所以备受推崇,主要是因为它能够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教育个性化设置。大数据技术可分析每个用户的个体差异,例如词汇量、阅读速度、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等,在此基础上推算出适合个人学习的学习模式,在智能课堂和智能测试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获得高效的学习反馈,从而对症下药,突破自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AI的智慧,再搭载上5G的火箭,开创了教育领域新纪元。比如近年来AI老师一对一少儿英语项目“熊猫加加”“aiKID”、AI直播课堂相继上线,在高速的网络技术支持下,实现了授课视频的流畅性,并通过实时语音识别和视觉识别系统,判断学生上课的真实状态,实现AI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流利说”是语言类AI教育产品的典范,据创始人王翌阐述,“英语流利说”利用AI技术实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教学,从根本上革新原来的教育模式。“英语流利说”的AI教师在几毫秒内精确记录、分析、处理、反馈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并在持续互动过程中加深对用户的了解,从而为用户定制真正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同时,多样化的学习主题采用了升级闯关模式,集视觉、听觉、认知三位一体,也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了趣味、高效的沉浸式英语学习体验。其核心技术是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打分引擎和自适应学习系统。(1)英语口语测评:“流利说”搭建了离线口语测评引擎,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测评;(2)“流利说”以“中国人英语语言数据库”为参考,对中式英语的识别准确率相当高;(3)自然语言处理系统也是备受青睐,打分引擎已经通过图灵测试,是行业内先进且不依赖范例答案的评分系统,另外语法检错、语音检错等功能,都可以给用户精准的实时评分,并提供详细解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预测,AI教育将在2020年带来3000亿元的庞大市场规模。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如火如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发布报告称,AI赋能教育在未来10年呈指数性增长。
3 AI赋能大学英语教育——扶摇直上
随着人工智能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开始借助AI工具展开教与学的新探索。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备考方式,也随之发生进化。词汇是语言的根基,但传统备考形式和备考方法比较枯燥,学生缺乏语境,死记硬背效果欠佳。智能记单词软件在此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比如扇贝单词、百词斩、沪江开心词场等,以移动端在线打卡的方式设定学习计划,循序渐进积累单词,深受学生喜爱。记单词软件会提供定期复习的功能,并进行测试,积累学生常记错的单词,反复循环提醒,非常有助于学生了解词汇掌握的实际情况,并逐渐增强学习语言的信心。除此之外,还有助力于英语阅读的智适应云端在线系统、辅助写作的智能语法纠错系统,大数据语料库听力练习系统、在线同声传译系统以及AI虚拟口语练习伙伴等技术工具,深受高校英语教师青睐,以此开展云端课堂、翻转课堂、虚拟交流社区等新的教学模式探索。
在高校引入人工智能的趋势下,语言学习者可以找到听、说、读、写、译相应的科技工具,那么,英语教师在未来会被AI所取代吗?笔者认为高校教育者和研究人员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淘汰,但不会使用AI技术的教职人员,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终将会被淘汰。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将在高校教育领域中逐渐代替“硬工作”,实现知识的输出工作,而基于情感和创造力的“软工作”是无法被替代的[5]。一方面,高校教师起到的情感唤醒的作用,则会在教育过程中更加突显出其价值所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是文化传递的承载者,赋有感染力、创造力,具有AI技术的算法所不具备的“人”的魅力,教育所倡导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和全人教育。教师应主动转换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角色,从“教师”模式逐渐转换为“导师”模式,赋予学生启发式的交流和情感互动,引导学生发挥潜能和想象。
4 结论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应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我国大学英语的AI教育,应当开创新的方向,融入《大学语文》等学科的华夏文明元素,建立对应中华文化“翻译”的大数据库,树立年轻人的民族文化认知,使其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