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继林运用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多种疾病的临床经验
2021-03-26王佳琪佘继林
王佳琪 佘继林
1.北京航天总医院社区中心,北京 100076;2.北京中医医院儿科,北京 100010
佘继林主任医师是冯氏捏脊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首都国医名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北京市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指导教师[1]。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坚持医疗、教学、科研及中医传承等工作44 年余,学验俱丰。
冯氏捏脊疗法是冯全福老先生家传四代,历经180 多年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50 年代初期,冯氏医家运用此疗法主要治疗疳积、厌食等消化系统疾病,其日门诊量曾高达1500 人次左右,以其疗效显著而享誉京城。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科疾病谱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佘继林作为冯氏捏脊疗法的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不断深入研究此疗法,并将其拓展运用于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去,很大程度提高了冯氏捏脊手法的临床运用范围。笔者有幸于2004 年跟师学习冯氏捏脊疗法,跟诊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见识到此手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及防治中所起到的显著功效。现将佘继林运用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多种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
1 传统特色手法
冯氏捏脊手法是术者使用双手将几种手法组合起来作用于患儿脊背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手法可以分解为7 个,分别是推、捏、捻、放、提、揉、按。具体的操作步骤:术者双手呈半握空拳状,拇指伸直在上并对准半屈在下的示指,各指要自然放松,不可拘紧。施术时应从小儿尾椎下的长强穴起,沿脊柱正中自下而上,捏拿起背部皮肤,左右两手拇指交替重叠,自长强穴向上行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此为捏完1 遍,如此反复,可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捏拿4~6 遍。从第2 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术者可根据患儿的证型和症状,有针对性地在某些背俞穴上采用“重提”的手法,以便刺激相应的脏腑来加强疗效。捏拿结束后,术者使用双手拇指指腹,对腰部的肾俞穴采用揉按并作的手法按揉数次,以上则为施术的全部过程[2]。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室温,避免受寒,并嘱患儿术后不宜立刻进食,需休息半小时。冯氏捏脊手法每日施术2 次,连续治疗6 d为1 个疗程。
2 手法及理论创新
冯氏捏脊手法是以中医的卫气营血、阴阳五行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以中医的辨证施治为主要原则,通过捏拿脊背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中医学认为,脏腑的功能活动为阳,气为阳;供其活动的基础物质为阴,津血为阴。人体在正常的生理活动时,阴与阳之间保持着对立而又统一的协调关系,一旦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而出现阴阳的偏盛或偏衰,疾病就会随之出现。冯氏捏脊疗法就是根据中医的这种基本理论[3],通过捏拿小儿的脊背部,达到振奋小儿全身的阳气,推动周身气血的运行,从而使阴阳恢复平衡状态,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4]。
佘继林认为冯氏捏脊疗法是一种全息疗法[5],并将华佗夹脊穴的功效原理融入进来,从理论上丰富了此疗法,使冯氏捏脊疗法在临床中的广泛运用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
从临床上来看,冯氏捏脊疗法除了可以治疗疳积厌食外,对盗汗[6]、反复呼吸道感染[7]、夜惊[8]、抽动症[9]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是捏脊疗法的操作部位在人体脊柱及其两侧,因此可同时刺激到背部的督脉、华佗夹脊穴和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背俞穴。督脉统摄调节周身阳气,为“阳脉之海”,维系全身元阳,手足三阳经皆汇于此;足太阳膀胱经为一身之巨阳,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系,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此经,是统领联络五脏六腑的经脉,同时又与督脉通过“别走太阳”的络脉相连,加强了督脉与五脏六腑的联系;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相交通,脏腑之气亦通过此处输通出入,向内应于脏腑,向外则注于背部,既可反映脏腑状态,又可治疗脏腑疾病[10]。目前现代医学也证实,从解剖学来看,华佗夹脊穴与脊髓神经各节段的分布密切相关,刺激夹脊穴可以对脊神经的前后支均产生影响,从而刺激交感神经,达到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及脏腑活动的效果[11],因此通过刺激夹脊穴可调节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12]。
此外,佘继林在继承冯氏捏脊疗法的同时,通过临床实践总结,有目的地添加了一些穴位以配合此手法的实施。首先是百会与涌泉穴的使用,百会穴位于头的颠顶部,是足三阳经、肝经、督脉等多经交会的部位,为百脉所会内应于脑。古文中有记载百会穴的功效有醒脑开窍、宁心安神,并可以升阳举陷,可见此穴是调节大脑功能的重要穴位;而涌泉穴位于足底,亦具有醒脑开窍、充养脑髓的作用[4]。在窦汉卿《标幽赋》中记载,百会为天穴,涌泉为地穴,此天地二穴相配可以起到调整升降,协调全身阴阳的功用[13]。其次是神阙与命门穴的使用,神阙穴位于脐中,通百脉,潜藏真息,又处于任脉上,任、督、冲脉一源三岐,任、督脉相表里,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因此具有内联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的功能,是调补元阴元阳的要穴[14];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很多古代医家皆肯定了命门的重要性,认为命门为“元气之根”“先天之火”“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认为命门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关键性的影响[15]。此外命门穴是督脉联络沟通肾经的要穴,故命门穴可调节督脉、肾经两经经气,补肾益气,调补肾阴肾阳。古人把此二穴称为“水火之宫”,二穴合用,一阴一阳,前后对应,可使阴阳和合,气血通畅,具有补肾壮阳、调理督任的作用[16-17]。
以上穴位的添加,使冯氏捏脊手法的治疗取穴从背部扩展到体穴,使其功能更加完整;另外通过与其他诸多流派的交流及临床实践,将小儿推拿中的多种手法与冯氏捏脊手法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3 不同捏脊手法的对比
临床常用的捏脊手法有两种,除了冯氏捏脊的手法(两指捏法)外,还有一种三指捏法。后者是以两手拇指置于脊柱两侧,拇指在下,示、中二指在上呈半握拳状,从下向上推进;在推的同时以拇指、示指、中指共同捏拿起脊旁皮肤。一般捏3 遍以上,最后1 遍操作时,采取捏3 提1,提起的力度根据患儿能耐受为宜[18]。相比较而言,冯氏捏脊的手法主要刺激脊柱正中,而三指捏法主要刺激脊柱两旁的夹脊穴和背俞穴,冯氏的刺激量及刺激面积较后者大。佘继林认为捏脊也要遵守三因原则,即因时、因地、因人[19]。
因时:冯氏捏脊治疗建议于上午进行,上午阳气上升,此时捏脊更有利于鼓动人体阳气,以图“借势而治”[20];因地:北方地区气候偏寒凉,人体阳气潜藏于内,若要鼓动升发阳气需用重手法操作,故冯氏手法在北方更为盛行,临床效果佳[21];因人:百日以内的小儿,肌肤菲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疼痛的耐受性差,此时不可使用重手法,捏脊时可采用三指捏法,偏重调理五脏,故冯氏捏脊手法禁用于百日以内的小儿。
4 捏脊与针药的结合
佘继林除了擅长运用冯氏捏脊疗法治疗疾病外,其在用药方面的造诣更是精湛。佘继林认为中药、针灸、推拿都是中医的组成部分,在疾病的治疗上各有所长,也可相辅相成,不可拘泥于一种疗法,可采用多元化治疗方案。比如佘继林在治疗哮喘时提倡使用中药内服控制,穴位贴敷外治,冯氏捏脊预防,中药膏方缓调。通过不断地开拓运用,冯氏捏脊疗法被广泛使用于多系统疾病中,大大增加了其临床应用的疾病谱[22]。
5 验案举隅
目前捏脊治疗已广泛运用于儿童及成人多系统疾病和日常生活保健中[23-24]。有研究显示,可用捏脊疗法治疗的病症多达85 种,其中涉及了多系统疾病的上百个临床症状,而这些病症中被认为最适合用捏脊治疗的共有37 种[25-26]。下面列举出2 个非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验案供大家参考。
患者,男,1 岁3 个月,2018 年4 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门诊。主诉“入睡多汗1 周”。现病史:患儿家长诉患儿1 周前外感后出现发热,经对症治疗后热退,无咳嗽,但继而出现夜间入睡后汗出多,全身汗出。纳食不香,二便调,睡眠尚可。体格检查:营养发育正常,面色少华,咽部稍充血,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中医诊断:汗证(营卫失调)。治法:冯氏捏脊手法。肾俞、脾俞、厥阴俞及肺俞的位置重点刺激提拉。辅助手法:摩百会,扣涌泉,横擦七节骨,清天河水。复诊:以上述手法治疗6 次后复诊,患儿夜间汗出明显减少,胃纳佳,二便调。三诊:以冯氏捏脊手法继续治疗6 次后,夜汗止,告愈。按语:患儿外感疾病热退后,易出现邪去正虚、营卫失和的情况,营气不能内守而敛藏,卫气不能卫外而固密,则津液从腠理肌肤外泄而周身汗出。治以冯氏捏脊疗法并重点刺激肾俞、脾俞、厥阴俞及肺俞,则可达到调五脏以和营卫的功效,百会与涌泉相配而达调整升降协调全身阴阳的功用;横擦七节骨时以透热为度,既能培补元气,固表止汗,又能利小便,减少汗出;清天河水以清热、凉血,有利于营卫调和与卫表固密而止汗。
患者,男,4 个月,2018 年6 月,就诊于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门诊。主诉“夜间哭闹1 周”。现病史:患儿家长诉患儿近1 周夜间哭闹烦躁,难以入睡,或睡中哭闹哭醒,且有惊惧感,日间玩耍如常,但稍有突然响动则易受惊吓。面黄少华,睡中露睛,时烦躁,食欲不振,二便调。体格检查:神清,发育正常,囟门未闭(2.5 cm×3.0 cm),心肺听诊未闻异常。舌红苔白略厚,指纹色青。诊断:夜啼(脾虚肝旺)。治疗:冯氏捏脊手法。脾俞、心俞及肝俞的位置重点刺激提拉。辅助手法:揉神阙、命门,拿肩井,按揉内关穴。二诊:经上述推拿治疗6 次后,夜间哭闹次数明显减少,纳食较前改善。三诊:继续用冯氏捏脊手法推拿巩固治疗6 次后,患儿夜间可安睡如前,纳食好,二便调。告愈。按语:患儿纳呆、面黄、睡中露睛,此为素体脾虚,气血不足;脾虚失健,痰饮内生,脾虚肝旺,痰火内扰,心神不宁而夜啼。予冯氏捏脊手法治疗,并在脾俞、心俞及肝俞的位置重点刺激提拉,以健脾和中,清心肝之火,配合揉神阙、命门以通畅气血,调理任督二脉;拿肩井,按揉内关穴发散定惊止啼,宁心安神。
6 小结
冯氏捏脊疗法能有今天的兴盛,与传承人多年来锲而不舍的努力、勇于开拓创新的实践精神密不可分。佘继林经过30 多年的不断努力,逐步完成了著书立说、录像存珍、办班普及、深入科研、电视讲座、基层传授、社区推广等多层面、多形式、多地区的学术交流和疗法推广工作,这些扎实而又富有成效的工作不仅提高了冯氏捏脊的学术地位,而且扩大了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使本疗法跃身于全国小儿推拿疗法七大流派之一,佘继林亦因此于2017 年荣获“首都国医名师”称号。坚信随着冯氏捏脊疗法深入持久广泛的推广普及,必将给儿童健康事业带来更大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