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3-26陈艺英陈浩刚代少华陈惠颜梁翠娟
陈艺英,陈浩刚,代少华,陈惠颜,梁翠娟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广东 肇庆 526040)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进行心电图监测是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步骤。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可引发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心电图表现。心电图出现危急值的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较高[2]。常规心电图监测的实时性不足,且对患者进行监测的时间有限。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可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心电异常信息,能够弥补常规心电图监测的不足,从而可确保临床诊疗效果[3-4]。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用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仪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监测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被确诊为心血管疾病,且需要实施心电图监测。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患者合并有帕金森病、精神障碍、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肿瘤疾病、沟通障碍或终末期心血管疾病。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1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5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2岁,平均年龄为(62.89±10.12)岁。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2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7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3岁,平均年龄为(62.92±10.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方法是:使用型号为ECG-1112L的数字式心电图机对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监测。在床旁进行心电图信息记录,由心电图室主治医师或心内科主治医师出具危急值报告,并对患者进行及时处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方法是:患者入院后,让其24 h佩戴XAB-M3AG(S)型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仪。使用分组无线业务对数据进行传输,利用自动危险警报模式、自动或手动发送模式及专家关注模式对患者心电信息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以便于提前预警。当心电图危急值出现后,心电图医师需立即通过打印报告、电话通知等方式向临床医生进行汇报,并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心电图危急值及病情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心电图危急值的检出情况及处理时间。心电图危急值的判定标准包括:1)患者心动过缓,其心率<35 bpm。2)患者存在室性心律失常,其心率≥150 bpm且持续时间>30 s。3)患者存在心室颤动、扑动等情况。4)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250 ms。5)心电图中长R-R间期≥3.0 s。6)首次发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7)患者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其心率≥230 bpm。心电图危急值的紧急处理时间是指从开始记录心电图危急值至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处理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危急值检出情况的对比
在研究组的51例患者中,检出心电图危急值的患者有17例(占33.3%);在对照组的51例患者中,检出心电图危急值的患者有7例(占13.7%)。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危急值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出现心电图危急值后对其进行紧急处理时间的对比
在对照组患者出现心电图危急值后对其进行处理的时间为(8.51±3.99)min,在研究组患者出现心电图危急值后对其进行处理的时间为(7.41±3.23)min。在两组患者出现心电图危急值后对其进行处理的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进行心电图监测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步骤。常规心电图监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监测时间短的问题,普通动态心电图监测在使用过程中则存在实时性差的问题。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可有效弥补上述两种监测方式的不足,及时准确地捕捉异常的心电现象,有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均属于心内科的危急重症,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且易发生猝死[5]。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前,其心电图上可出现危急值,临床医生可通过危急值诊断其病情,并对其实施有效地干预,从而降低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6-7]。近年来,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逐渐被应用于基层医院。随着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仪正逐步向智能化、微型化发展,其监测的准确性也在不断提高。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的应用不仅为我国建立心血管疾病基层首诊及急慢病分治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心血管疾病双向转诊及上下联动诊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的应用打破了空间及地域的限制,同时使医疗资源的分布更加合理化。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是远程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是指以移动通讯网络为基础,结合医疗服务理念,通过便携监护终端对患者开展实时监护,及时捕捉具有临床价值的心脏电生理数据,进而实现远距离心电信息实时监测的一种手段[8-9]。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可对心脏异常电信号进行长时间连续监测,便于医生及时发现患者心脏的异常情况[10]。相关的调查研究指出,常规心电图及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心电图图形及心率情况的记录上无显著差异。与常规心电图监测相比,用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仪记录患者心电信号、心电图数据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均更高[11]。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心电图危急值的检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出现心电图危急值后对其进行紧急处理的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相比,用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测仪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情况进行监测的效果更确切,且不会延迟对其进行紧急处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