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心理服务经验做法对我军心理工作的启示
2021-03-26董朝阳李超然余鸿璋王云霞
董朝阳,李超然,余鸿璋,魏 存,王云霞
(海军军医大学心理系航海心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随着军队战备任务日益繁重,常态化执勤换防更加频繁,加之快速社会变革可能造成的心理压力及应激水平的总体升高,军人及其家庭面临的心理问题越发凸显,同时也成为影响和制约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美军心理服务建设比较完善,对我军心理工作开展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1 美军心理服务的特点
美军心理服务工作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检验,目前已形成心理训练平战结合度较高、方法手段多样、保障对象全面、社会参与广泛、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完整服务体系。
1.1 心理学技术与军队训练紧密结合美军注重将心理学成果应用到军队心理弹性训练之中。比如,作为心理弹性训练核心的艾利斯理性情绪疗法,致力于消除负面认知偏见的贝克认知疗法,改变心理疾病污名化态度的接纳和承诺疗法等[1-2],通过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与技能训练相结合,以达到减轻军人压力,提高战备状态,并为军人应对包括战斗在内的各种挑战做好准备。
1.2 注重早期预防性干预措施美国心理卫生协会(MHA)B4STAGE4计划将心理健康状况从出现轻度症状和警告信号到症状持续恶化并危及生命划分为四个阶段,提倡像对待躯体疾病一样,在症状出现的第一阶段即采取行动,以便及早筛查,发现并进行治疗。美军心理服务也已从消极被动“有病再医”模式向构建积极主动防御体系转变,美军认为把抑郁症、自杀和PTSD等心理疾病作为心理服务的重点是本末倒置,应当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军人心理弹性,预防和解决早期心理问题上来[3]。同时,注重预防也可以避免更严重的症状,在初级保健层面实施,可能会抵消对更昂贵的二级或三级保健的需要[4]。
1.3 根据任务部署阶段和不同家庭情况提供指导建议美军在对军人心理指导方面注重针对性和具体化,围绕军事部署的阶段特点和不同军人家庭情况给予细化指导建议。从军人准备部署时的健康指南到军人配偶在军人部署期间与各年龄段儿童交流的一般技巧,采取多种形式为军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帮助[5]。此外,美军强调把军人家庭纳入军队建设的大家庭中,各军种均设有社区与家庭援助中心。美军对军人家庭的支持项目包括建立托儿中心,雇佣政府和合同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设立全天候热线电话中心,构建一系列关注婚姻、个人理财、家庭弹性、儿童和青少年活动等主题的项目[6],目的就是形成全面的军人健康保障体系。
2 美军心理服务经验做法对我军的启示
这些年,虽然我军对心理工作已经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始形成比较好的局面,但总体来说,我军心理卫勤保障理念较弱,许多工作处于初级阶段,职责分工尚不明确,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化保障方案,各军兵种的心理医生严重短缺或“兼而不职”的现状还较为普遍。美军的一些经验做法,为我军心理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启示。
2.1 加强机构建设 完善服务体系心理服务体系化建设需要着重做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构建专业保障体系,区分基层部队、基地(军)、军兵种及战区等不同层面,做好平时心理服务保障工作和战时心理救援力量抽组。二是完善装备器材,按照军队卫生装备配备标准和服务保障的实际需求,配备部队心理测评工具及心理训练器材。三是打造专业保障队伍,通过任职继续教育、专家授课、骨干传帮带等方式提升心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同时,为专职人员落岗落编,避免“兼而不职”的现象。四是规范制度机制,建立健全心理服务工作、心理健康档案等制度标准,实行信息化管理,实时掌握官兵心理动态变化,将心理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到考评当中。
2.2 强化组织领导 推动心理服务融入军事训练美军通过多年的战争实践和摸索,建立心理健康特别小组这一指导美国军人心理健康服务的最高机构,形成比较完备的领导执行体系和保障体系,带动各军兵种和各级作战部队建立心理抗压能力训练专业机构和人员队伍,取得较好成效[7]。
军队心理工作应从实战出发,成立顶层心理训练保障机构,从宏观上推动心理相关项目研究,指导部队心理训练实施;同时,把心理弹性训练、心理卫勤医疗队训练和专业心理救援队训练等融入军事训练体系,将心理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和战备训练通盘考虑,统筹抓好,特别是针对特殊军事活动和人员,例如海军长远航任务,舰载机飞行员、驻守边防海岛和海外基地官兵群体等,需要重点加强心理卫勤保障方案的制订和组织实施。
2.3 广泛社会动员 走中国特色军地融合式发展道路美军在二战时期就曾动员美国所有大学的心理学实验室和其他研究机构进行军事心理学课题研究,完成500多个不同内容的军事心理学研究项目,与此同时,还有2 000多名心理学专业工作者投入到军人心理问题的防治工作中[8-9]。
地方高校有着强劲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依托地方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军队心理项目研究,鼓励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参与军队心理工作。另外,随着军队文职人员引进渠道拓宽,可直接从地方招募相关背景文职人员充实到军队心理工作队伍中来。
2.4 推进军人心理弹性研究 构建平战时全方位支持军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多,严峻战备形势、快速任务转换、恶劣工作环境成为常态考验,来自社会、家庭和生活的压力交织,为军人提供针对性和持续性的心理服务,构建平战时全方位支持对维护军人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美军在心理服务上区分领导层、健康服务提供者和军人及其家庭成员等不同群体给予相应的指导意见,主题涉及战场、训练、日常工作、生活、家庭等各个方面。
新时期军人心理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心理弹性训练,增大心理工作投入,积极探索适合我军现实的心理训练模式和预防干预研究;另一方面要着力从平时心理维护、战时心理防护和应急心理干预等不同层面入手,齐头并进,多管齐下,确保军队人员心理健康、精力充沛、无后顾之忧,进而促进战斗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