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医大学科研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论述

2021-03-26石锦浩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军医大学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石锦浩,徐 拯,袁 磊,孙 逊*

(1.海军军医大学科研学术处,上海 200433; 2.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健康管理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等方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研主管部门对科研管理组织模式和要求也做出较大幅度的调整[1-3]。伴随着军队改革政策的落地实施,军队院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所军医大学分别隶属海、陆、空等军种,与转隶前相比,科研转型的持续深入赋予军医大学承担的科研项目种类更多,科研经费体量更大,科研要素涉及更广,科研监管要求更高,但管理质量效率不高、信息数据不够精确、科研财务协同困难、行业监管缺失缺位等矛盾问题也越发突出[4-5]。为深入解决信息渠道面临的形势和困难,依托信息化手段改进管理模式,建强管理工具,优化管理服务,破解矛盾问题,本研究以某军医大学为例,分析校内科研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困难,论述军医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需求,以期能为军队医科院校信息系统建设提供指导建议。

1 面临的形势

1.1 科研管理效率低 信息更新不及时一是科研管理缺少有效工具。各类科研要素管理缺乏信息化手段,民口项目主要依靠各类资助部门管理系统多头管理,军队项目管理完全依靠“表格管理”。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已长期未进行维护,获奖登记、论文发表、科研平台、专家库建设等关键要素仍未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二是数据采集效率低准确性差。科研管理数据采集依靠传统的登记模式,错报漏报现象严重,状态变更不及时,导致各级管理部门很难高质量完成基础数据任务。

1.2 科研项目来源广 过程管理任务难项目管理方面,军医大学承担军队和地方以及国际等项目研究,资助途径主要来自12个部门,年均在研项目数量超过1 000项,在研经费起过十亿元;在各级管理人员相对有限,且无信息化手段支撑的前提下,业务体量与人员数量不相匹配,业务管理存在缺位风险,亟需建立信息化管理工具,提升学校科研效率,使管理精力更多集中在科研方向的凝练、科研队伍的建设、科研质量的把控等方面;不同资助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自成体系,各类项目管理方法不尽相同,且过程节点复杂,项目立项后需经过开题论证、方案设计、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阶段。按照各类科研项目资助部门要求,学校每年有超过1 000项在研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按时保质完成各节点任务难度大。

1.3 科研产出种类多 资产流失隐患大学校在科学研究过程产出方面具有大量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技术、实验方案、技术标准、信息数据等,而当前,大量的无形资产长期缺乏统筹管理和分析利用的有效工具,造成底数状态不清,转化前景不明,存在资产流失的风险隐患。科研项目结题材料审核过程中发现,部分科研人员将其承担的科研项目产出专利的权利人标注为地方公司,造成军队和学校的无形资产流失。现行科研过程模式难以对此类现象进行有效监管,审查发现后只能对项目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进行权利人的变更,若能实现科研过程产出登记审核,加强事前监管,将有效防止学校无形资产流失。

1.4 科研财务协同难 经费执行监管难一是预算执行缺少实时监管手段。目前,各级各类项目资助部门持续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要求依托单位指导科研人员规范合理使用项目经费,确保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若能实时掌握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督提醒,将有效提升项目预算执行率,减少退回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二是科研财务数据联通亟需解决。目前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无法保持数据协同,双方数据信息联通对接完全依靠人工核对,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往往在项目专项审计、项目结题验收、清理结余经费时才能够了解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已无法要求项目负责人进行整改和继续使用经费。若能实现科研和财务数据的联通,将能做到早期预告预警,督促科研人员和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及时合理使用经费,也将有效提升项目预算执行率。

2 地方院校建设情况

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地方高校进行情况咨询调查和走访,结果显示,总体上,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特别是国内知名大学包括其附属单位大多已启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且部分高校已完成二期或三期建设,投入经费较大且长期运行维护,建设方式主要分为自主研发和委托地方公司建设两类。

2.1 清华大学2009年,该校启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20年,推进新一代科研管理系统建设。该校新一代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科研财务协同以及机构管理四大部分,重点推进科研机构管理信息化,强化机构动态管理和评价机制构建[6]。

2.2 南京大学2019年,该校在原有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启动系统整体升级换代,2020年完成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该校全面推进论文数据治理和应用,一次性治理本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数据,启动批量采集、集中治理、智能识别、微信认领,个人论文发表数据精准匹配,基本实现教师免登记、管理免审核,为本校教师论文发表数据分析和应用提供良好支撑[7]。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该校建立第一代科研管理信息系统,2017年对老版本系统进行整体升级。该校全力推进科研财务网上协同体系建设,是国内科研、财务系统对接较全面、彻底的高校,打通科研与财务系统数据壁垒,实现共享和交互,同时还建设基于内网的涉密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8]。

2.4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该校启动学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18年对老版本系统进行整体升级,同时建设基于内网的军工类涉密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该校以信息化为重要支撑全力推进网上科研服务大厅建设,力争科研办事“不跑是常态、最多跑一次”。2019年《人民日报》以《该管的事项管到位,该放的权限放到底—机制运行活了,创新热情高了》为题,用较大篇幅报道哈尔滨工业大学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科研管理机制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使其能够不为繁杂事烦忧、静下心来做研究的成功经验、特色做法和取得的成效[9]。

3 对策及建议

3.1 分系统完善建设内容军队院校是高度涉密单位,在系统建设时重点关注保密问题[10]。一是依托学校内网部署构建内外系统,用于学校涉密内容的科研管理,主要服务于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和承担军队类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二是依托校园网部署构建外网系统,用于非涉密信息的科研管理。主要服务于各级科研管理人员和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并能通过互联网处理和办理科研相关业务。

3.2 分类别完善账户分级按照信息化系统建设权限分级原则,设置不同等级的账户权限满足各类所需。一是科研人员方面,能实现过程文件、科研数据、原始记录等资料线上留存,项目申请、变更备案、经费使用、成果登记等业务线上流转,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院系科研管理部门方面,可实施自主科研管理,准确掌握本单位科研总体情况,掌握全过程科研管理信息,精准实施科研督导,压实二级单位主体责任。三是学校管理部门方面,财务管理部门可实时掌握科研项目立项和变更信息,政治工作部门可掌握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可规范业务流程,简化相关报表,查核备案资料,对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实施精准管理[11]。

3.3 实现科研项目的精细、高效管理科研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将极大促进学校科研管理。一是科研项目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推动各类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合同审核、变更备案、验收结项、资料归档、数据留存等业务线上办理,让科研管理业务实现线上流转,加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对本单位科研情况的掌握度和控制力;二是科研财务线上业务对接协同。推进经费认领、项目入账、预算变更等业务线上申请、审核和流转,通过科研与财务系统对接,打通数据通道,实现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线上业务协同,更好地指导科研人员规范合理使用项目经费。三是面向科研人员提供线上服务。对科研人员所需办理的项目、经费、成果等各类科研业务进行全面梳理,规范流程,简化报表,加强提醒,为科研人员提供线上科研办事一站式解决方案,全面提升科研人员科研办事体验。四是学校科研管理数据分析利用。对科研数据的采集、审核和归档机制加以规范,使得全校科研管理信息、科学数据、原始记录、节点资料能够实时准确地进入到统一的科研管理信息数据库中,实现科研数据线上实时动态跟踪,以及实现全校科研情况多维度分析透视[12]。

综上所述,科研信息系统是现代化高校的重要标志和管理的主要手段,军医大学应该高度重视科研信息的建设,借鉴地方高校建设的内容和模式,尽早启动建设实现信息化系统办公,将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科研监管和为技术人员实现减负。

猜你喜欢

军医大学科研项目科研人员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我是小小迷彩兵
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一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连建奇主任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