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代本草典籍探索桑叶止汗作用※

2021-03-26吴增艳杨伟莲

中医药通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单味自汗本草

●吴增艳 杨伟莲

桑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经文记载“桑叶气味苦寒,有小毒,主除寒热出汗”。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记载的功能与主治均为“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并未提及桑叶止汗的功效。现行供中医药类专业使用的各版《中药学》教材也未见“桑叶止汗”的记载,更未见桑叶止汗作用的药理研究报道。但桑叶止汗在临床运用中确实有效。笔者通过查阅中华医典数据库和中国知网,从历代本草典籍和医家临床实践探求桑叶止汗实效,分析临床运用的具体情况和止汗原理,为临床运用桑叶止汗提供参考。

1 历代本草古籍记载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桑叶气味苦寒,有小毒,主除寒热出汗。”汉、隋、唐三代的本草典籍对桑叶止汗作用记录极少。

宋代的《证类本草》云:“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并蒸后蛇虫蜈蚣咬,盐挪敷上。”

明代《神农本草经疏》记载:“桑叶,甘所以益血,寒所以凉血,甘寒相合,故下气而益阴。是以能主阴虚寒热,及因内热出汗。”《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家桑叶利五脏,通关节,下气,煎服。除风痛出汗,并扑损瘀血。”《本草纲目》记载:“经霜桑叶,除寒热盗汗,末服。”《本草乘雅半偈》云:“丝缕在叶,叶可通心以除寒热,汗乃心液故也。”《本草征要》记载:“散风解热,治感冒与干咳。痨热可用其止汗,肤痒能仗其安宁。”《石室秘录》谓桑叶乃收汗之妙品。与乌麻(即黑芝麻)共为蜜丸,即桑麻丸,尚可却老驻颜。《本草易读》记载:“家桑经霜者良。除寒热而止汗,治劳热而除嗽,利五脏而通关,退诸风而下气。”

清代的《要药分剂》记载:“桑叶,主除寒热。出汗(本经)除脚气水肿。”《本草备要》记载:“末服止盗汗(严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疗。监寺教采带露桑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下二钱,数日而愈),代茶止消渴。”《本经逢原》记载:“蒸熟捣罨风痛出汗之谓。”《本草从新》称桑叶末服止盗汗[1]。《本草崇原》记载:“桑叶是止盗汗之药,非发汗药。《本经》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恐人误读作发汗解故表而明之。”[2]《本草求真》记载:“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止盗汗。”《本草述钩元》记载:“气味苦甘寒,除寒热止汗。(苏恭)止盗汗,经霜桑叶研末,米饮服。”《本草撮要》记载:“采取经霜者,常服治盗汗。”《得配本草》记载桑叶“甘,寒……去风热,利关节,疏肝,止汗”。《罗氏会约医镜》记载:“桑叶采经霜者,煎汤洗目,去风泪;洗手足,去风痹;为末服,止盗汗。”

以上本草古籍都明确记载桑叶有止汗作用。并以取经霜者,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止盗汗最佳。

但《本草蒙筌》认为桑叶“研作散,汤调,止霍乱吐泻,出汗,除风痹疼”[3],具发汗作用。《本草经解》谓“主除寒热,出汗,桑叶入膀胱而有燥湿之性,所以出汗也。桑叶同黄芪、归身,治血虚身热无汗”,可治疗无汗。但祝之友教授认为这应是断句造成的误读,值得临床人员注意[4]。

2 古代医家临床实践

元代朱丹溪认为“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在《丹溪治法心要》论述当归六黄汤中提及在治疗盗汗时可在该方基础上加桑叶等药[5]。

在清代的《辨证奇闻·汗症门》[6]中,陈士铎运用含有桑叶的敛汗汤、补阴止汗汤、收汗丹、滋心汤等4则止汗方。这4则方药治疗不同症状的汗证,如敛汗汤治疗“人有大病之后,无故而遍身出汗”;补阴止汗汤治疗“人有夜间发热,初时出汗星星,后则渐多,日久每夜竟出大汗,至五更而止”;收汗丹治疗“人有饮食之时,头项至面与颈脖之间大汗淋漓,每饭皆如此。然身又无恙”;滋心汤治疗“人有心头有汗,一身手足无汗者”。傅青主[7]运用方剂“人参、黄芪、当归各一两,桑叶五片,麦冬三钱,炒枣仁一钱,水煎服”治疗汗出,并指出“人有病不宜汗多,若过出汗,恐其亡阳,不可不用药以敛之”。

3 近现代医家临床探索

3.1 运用单味桑叶止汗上海名医秦伯未“亦喜欢用此味(编者按:以霜桑叶研末,米饮调服)治头面出汗”[8]。北京名医魏龙骧曾质疑桑叶止汗的功效,但经过临床实践发现“每日吞干桑叶末9 g,米汤下之”的方法治疗盗汗确有实效,并对此深信不疑[9]。张富安等[10]通过运用乘露鲜桑叶焙干制散,治愈盗汗症50例。张桂英[11]用霜桑叶10 g 水煎服治疗肺卫不固型盗汗效果较好。司徒浓柏等[12]用单味桑叶治疗盗汗,每次20 g,开水冲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5天,结果总有效率为94.44%,验证了单味桑叶治疗盗汗的良好效果。

3.2 运用单味桑叶结合外敷止汗陈良献[13]运用单味桑叶,结合内服与外敷的方法治疗小儿盗汗常能取效。用桑叶10 g,加水煎汁,浓缩后分3次服,同时取渣捣烂,敷足心上,用纱布包好,12 h 后弃之,连用3~5天,能见效。并认为用古法将桑叶加工成粉末,装在空心胶囊中,每天3 次,用米饮汤送下治疗成人盗汗,连用7 天以上可见效。邹志浩等[14]运用桑叶散内服联合五味子、五倍子散外敷治疗小儿虚汗证有效率达93.3%,单味桑叶散虽然止汗之力稍弱,但加用五味子、五倍子散外敷肚脐合而治之,临床疗效显著。

3.3 运用含桑叶的复方止汗崔红丽等[15]运用桑叶配伍黄芪治虚劳盗汗,配五味子治阴虚汗出,配菊花治风热感冒汗出,配胡麻仁治肝肾不足之自汗、盗汗,配白薇治肺、肝虚热引起的自汗、盗汗,效果佳。路志正[16]认为不论自汗盗汗、寒热虚实均可运用桑叶,临证时视具体病情辨证施治,或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如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的虚热汗出时,运用桑叶配伍疏肝、补肾之品,并合煅牡蛎、糯稻根等药以滋阴潜阳敛汗,收到良效。杜长欣等[17]运用桂枝汤加冬桑叶治疗气虚不固型自汗,药进4剂,汗出亦减。童玉琴[18]用自拟含桑叶的桑倍二仙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多汗证60例,取得满意疗效。金亚明[19]认为桑叶乃止汗之要药,无论自汗、盗汗均有疗效,如在治疗50岁男性患者因肺炎咳嗽、发热愈后大汗不止,不分白昼,寝则湿褥,动则如雨淋的病症时,以傅山先生方“党参15 g,炙黄芪30 g,当归10 g,桑叶40 g,麦冬15 g,炒枣仁10 g”,每日2 剂,6 剂后汗止。李淑琴[20]运用陈士铎《辨证奇闻》补阴止汗汤治疗夜间出汗20 余例,获效良好。方解认为桑叶和五味子是止汗神剂。陈国玺[21]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体虚自汗,发现前方中加冬桑叶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自汗症状。胡献国[22]用杞菊地黄汤加桑叶15 g,治疗肝肾阴虚汗病,1 周后头晕目眩减轻,但仍出汗,续予上方去桑叶煎汤口服,另用桑叶烘干研细,每次10 g,每日3 次,米汤送服治疗1 周,患者出汗渐止,头眩诸症消失,从而看出桑叶经适当炮制后可提高止汗效果。傅仕静[23]认为桑叶与龙骨二者合用,治疗多种汗证,屡试见效。

4 桑叶止汗机理

从上文可以看出,桑叶止汗无论自汗盗汗、寒热虚实均可使用。白东海[24]认为无论是自汗还是盗汗,其病机不外乎阴虚或阳虚。阴虚者有火,清火可止汗;阳虚者表虚,固表可止汗。桑叶味甘性寒,轻清疏散,可清解热邪,故可使亢盛之火平,淋漓之汗止。冯松杰教授对于桑叶止汗的机理分析得更加透彻,认为其机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25]:第一,桑叶甘能滋阴,寒能清热,阴液得复,虚火遂灭,汗出乃止;第二,桑叶质轻而味甘苦,入肝经,轻能宣肺气,苦能清降心火、凉肝熄风,火不扰阴则汗自止;第三,桑叶气味芳香,轻宣肺气,善行肌表,为“引经止汗之药”,能引药达于肌表腠理而增强止汗之功;第四,桑叶有补益之功,可荣养毛发,益阴止汗。王琦教授[26]在临床治疗湿热蕴蒸型慢性前列腺炎,常加入桑叶止汗,认为桑叶止汗是因其苦寒降火,气味清香,既有疏风清热之力,又有燥湿胜湿之性,故为止汗良药。邹志浩[27]用单味桑叶散治疗阴虚火旺证及气阴两虚证的汗证均疗效理想,认为可能与桑叶甘寒滋阴清热,切中盗汗虚火内炽,迫津外泄的病机有关。

综上,桑叶止汗的机理可以概括为通过滋阴、固表、清热、燥湿来达到止汗的作用。

5 桑叶止汗用法用量

杨映映等[28]对近现代名老中医及临床专家临床应用桑叶经验进行总结,认为桑叶用于止汗时用量为15~60 g。傅仕静[23]认为桑叶用于止汗时用量要大,一般为15~30 g,并认为桑叶量小发汗,量大止汗。但笔者通过文献复习发现,桑叶发汗作用为笔误。桑叶用于止汗时,入汤剂用量宜大,一般为15~40 g;入散剂用量较小,一般为6~10 g,且以米汤送服为佳。

6 总结

桑叶为药食两用中药,被国家卫生部正式收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目录,在医药和食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衰老等方面有了诸多探索,但桑叶止汗这一功效并未得到大家的共识。笔者从历代本草典籍、医家临床探索等方面探求桑叶止汗实效,医家运用桑叶止汗的方法及原理,为现代临床医生运用桑叶止汗提供参考,也为桑叶开发为止汗类保健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单味自汗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1 986例冠心病病人中药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侗医用单味药治多病经验简介
单味树舌煎剂联合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