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AI-1、FFA、β-arrestin2的影响

2021-03-26杨春娟陈更武董旺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8期
关键词:吡格空腹胰岛素

杨春娟,陈更武,董旺黎

陕西省康复医院内科,陕西西安 710065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1]。治疗糖尿病最主要的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缓解胰岛β细胞受损程度,从而控制血糖水平[2]。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方式是联合治疗,主要以二甲双胍为主,但相关研究表明吡格列酮能有效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较为显著[3]。本文就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游离脂肪酸(FFA)、β-抑制蛋白2(β-arrestin2)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1)空腹血糖≥7 mmol/L或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2)无其他合并症;(3)经运动治疗、饮食控制均难以有效控制血糖。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脑、肾疾病者;(2)酮症酸中毒者;(3)在1个月内使用过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调脂等药物治疗者;(4)继发感染者。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批准实施,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生产厂家: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 g×20片)完成治疗,0.5 g/次,2次/日,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生产厂家: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规格:30 mg×14片)完成治疗,30 mg/次,1次/日。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2.2观察指标 (1)在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断标准:餐前血糖≤7 mmol/L,餐后2 h血糖≤8.2 mmol/L,同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则为显效;餐前血糖≤8.3 mmol/L,餐后2 h血糖≤10 mmol/L,同时HbA1c≤7.5%则为有效;血糖未降低或未达到标准则为无效[4]。(2)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糖指标、胰岛素指标以及血清PAI-1、FFA、β-arrestin2水平。其中血糖指标包括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胰岛素指标包括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餐后2 h胰岛素(P2 hINS)、空腹胰岛素(FINS)。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和餐后2 h血样,放射免疫法检测P2 hINS、FINS,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HOMA-IR。用放射免疫吸附法检测PAI-1、β-arrestin2,使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仪检测FFA水平。(3)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n(%)]

2.2血糖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的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分析

2.3胰岛素指标分析 治疗前,两组HOMA-IR、P2 hINS、FIN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OMA-IR、P2 hINS、FINS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胰岛素指标分析

2.4血清PAI-1、FFA、β-arrestin2水平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AI-1、FFA、β-arrestin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PAI-1、FF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β-arrestin2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血清PAI-1、FFA、β-arrestin2水平分析

2.5不良反应分析 对照组中出现腹泻1例,腹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观察组中头痛1例、视物模糊1例、下肢水肿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微型,在停药3 d后均好转或自行缓解。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近年来,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逐渐增加,其中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属于常见的药物[5-6]。二甲双胍在临床中属于一线降糖药物,是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在阻碍肝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时,能降低肝脏葡萄糖转运,有助于外周组织葡萄糖的摄取,从中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7]。由于二甲双胍属于基础药物,能和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实现最大药效。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通过激活肝脏细胞、脂肪、骨骼肌中的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γ,更好地实现胰岛素降糖功能,效果明显,并且选择性较强[8]。除此之外,吡格列酮能降低血液FFA水平,有助于缓解胰岛细胞的脂质受损程度。相关研究显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能通过不同途径缓解胰岛素抵抗,具有较为明显的协调作用[9]。

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予以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后发现,患者的HbA1c、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HOMA-IR、P2 hINS、FINS等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吡格列酮能直接结合于核受体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实现胰岛素增敏剂功能,在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降低HOMA-IR,再加之二甲双胍能改善肌肉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有助于高血糖症状的改善[10]。PAI-1能调节纤溶活性,PAI-1活性的增加及所导致的纤溶活性降低,在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参与作用,在炎性反应中能抑制蛋白降解[11]。在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FFA水平上升,在胰岛素所介导的葡萄糖利用和摄取中能发挥抑制作用,从而影响胰岛素分泌。β-arrestin2在胰岛素刺激下,能激活Akt途径,传输胰岛素信号[12]。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前,两组血清PAI-1、FFA水平较高,β-arrestin2水平较低;治疗后,两组血清PAI-1、FFA水平明显降低,β-arrestin2水平有所升高,且上述指标改善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能有效改善胰岛素分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除此之外,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微型,安全性较高。

总之,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能降低患者血清PAI-1、FFA水平,升高β-arrestin2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指标和胰岛素指标,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吡格空腹胰岛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空腹喝水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