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S-Amy、LPS的影响

2021-04-29吴瑞钧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年8期
关键词:引流术B超胰腺炎

刘 静,吴瑞钧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1.超声科;2.体检科,内蒙古包头 01403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可导致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急性液体积聚等局部并发症,病情较为凶险[1-2]。近年来,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方法,能快速引流感染的胆汁或积液,减轻对神经丛的刺激,改善胰腺微循环,缓解病情[4]。近年来,国外报道显示,血清淀粉酶(S-Amy)、脂肪酶(LPS)在急性胰腺炎中明显升高,且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其水平变化可作为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指标[5]。本研究通过观察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对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S-Amy、LPS水平的影响,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5例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例,年龄28~69岁、平均(48.56±4.75)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15例、特发性胰腺炎13例、酒精性胰腺炎9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6例;对照组42例,年龄27~68岁、平均(48.51±4.74)岁,其中胆源性胰腺炎16例、特发性胰腺炎12例、酒精性胰腺炎10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4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且所有受试者均对此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6]诊断标准,即伴有特征性腹痛、急性胰腺炎特征性的CT表现;(2)临床资料完整;(3)未长期服用影响检测结果的药物;(4)签署知情同意书;(5)非胰腺炎肿瘤患者。排除标准:(1)先天免疫性疾病者;(2)神志不清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1个月内有感染病史或入院前合并感染者;(5)无法配合相关检查者;(6)依从性较差者;(7)神志不清者;(8)患严重肝肾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引流术:暴露出腹腔,探查积液位置,吸除积液、坏死组织,置管引流,在积液最低处进行引流。观察组给予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B超引导进行穿刺,进针时避开大血管,确定导丝位置后,扫描确定引流位置,穿刺后固定导管进行引流。

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干式生化法检测S-Amy水平;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为血清、尿淀粉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血清、尿淀粉酶下降但未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为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较对照组的69.0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两组S-Amy、LPS检测结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S-Amy、LP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Amy、LP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my、LPS检测结果对比

2.3两组炎症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因子检测结果对比

2.4两组临床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情况对比

2.5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重度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发病率较高。据调查显示,重度急性胰腺炎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7]。有研究显示,70%左右的重度急性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酗酒和暴饮暴食所引起的,因此改善患者日常不良饮食习惯可预防重度急性胰腺炎的发生[8]。目前,传统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引流积液和腹腔减压来实现,疗效不佳,病死率仍较高,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9-10]。

近几年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出现减轻了疾病的创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被广泛运用于临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方便的微创手术,且运用B超能准确定位,有效清除患者腹腔内毒素、细菌等,减小对机体的损伤[11]。有研究显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在急性胰腺炎中治疗效果更好,有助于缩短康复时间[12]。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说明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能降低腹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使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的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以及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治疗重度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通过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李盈等[13]研究也显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较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治疗时间,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引流后体内炎症因子吸收减少,从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使炎症指标得到改善。

有研究显示,发生重度急性胰腺炎时患者血清S-Amy、LPS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指标[14]。S-Amy是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当人体的胃肠、肝胆等组织器官出现损伤时亦可自我消化,使S-Amy大量分泌并释放入血,从而导致其水平升高;LPS来源于胰腺,当胰腺发生损伤时胰腺胰泡细胞遭破坏,导致LPS分泌增加,LPS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导致LPS水平增高[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清S-Amy、LP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可降低患者S-Amy、LPS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的开展可使积液减少,有助于降低发生胰腺脓肿的风险,从而促进胰腺功能恢复,使血清S-Amy、LPS水平恢复正常,缩短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在重度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应用B 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液置管引流术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S-Amy、LPS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引流术B超胰腺炎
B超、彩超检查如何选择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写字的尴尬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