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体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2021-03-26莫林丽杨本俊
莫林丽,杨本俊
(皖西学院 环境与旅游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019年,党中央作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1]。长三角是我国最成熟的城市群、经济核心区域之一,未来一体化方向除了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外,还要对跨省市产业融合进行探索提速,力争形成合力,发挥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规模效应。安徽省金寨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发展旅游的优势基础条件,以旅兴农、以旅富农,旅游成为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体育、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融合对金寨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增强旅游竞争力有重要作用;“体育+文旅”概念的落地实施,也为文化旅游及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一、问题的提出:从体育旅游到体育文旅
体育旅游是指依托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开展娱乐放松、健身休闲、体育认知、挑战自我并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旅游活动。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也是我国高质量社会生活的体现。《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2]。当前,体育旅游每年呈现14%的增长趋势,从其规模和发展看,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中增长较快的细分行业[3]。但是随着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体育旅游也需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寻求产业演进的新模式、探索产业升级的新方法,这既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效途径。
2018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对于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催生我国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各省市也纷纷提出,要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并不断探索文旅融合的新思路与新路径。与体育产业的对接,正是实施“文旅+”战略,推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业态的成果之一,“文旅+体育”是激发传统文旅产业创新的新动能,同时也是体育旅游发展的新方向。2020年中国体育文旅创投论坛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刘扶民再次强调国家对体育文旅的重视,指出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并希望多措并举加快形成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体育旅游逐步走向体育文旅,成为中华文化蓬勃发展、旅游质量不断提升、体育产品持续涌现的有效助推器。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及文旅融合、体育旅游、体育强国等政策实施,长三角地区体育文旅融合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长三角一体背景下体育文旅事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全面解读体育强国、文旅融合等政策理论,站在发展的角度,坚持品质化、国际化、多元化、品牌化的发展。
二、体育文旅产业融合的内涵与机制
产业融合是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因素的驱动下,不同产业间通过理念、职能、市场、服务、业态等融合途径,相互渗透、交叉、重组,逐渐形成新型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的实质是通过破除不同产业主体间的壁垒,达到充分利用彼此优势要素,相互契合,进而通过深度合作实现共赢的目的,产生1+1>2的效应。
产业间的共通性是进行产业融合的基础。文化、体育、旅游三大产业都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都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是改善民生的“幸福产业”,具有天然耦合性[4];三大产业都具有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高、社会功能强的生态特征,文体旅产业融合能够放大叠加效应,让消费者实现健身、休闲与陶冶情操的多重价值;三大产业都是助力供给侧改革、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的产业,其融合是扩大内需、活跃市场的有效方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三大产业都对资源具有一定依赖性,依托同一空间内资源的集聚,能够高效盘活存量资源,最大化发挥有限资源的价值。
产业间的关联性是进行产业融合的动力。关联性使得产业之间形成深度互补。体育和旅游都是体验、认知与传播文化的重要形式,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多元的文化丰富了旅游的精神内涵;旅游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为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创造了新的契机和渠道。文化自觉、自信的培养有利于增强民众的体育意识,为体育提供精神内涵和传播平台;体育彰显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是展示一个国家文化特色、民族性格和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为文化提供了消费市场,优化了文化资源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育为旅游注入活力和生命力,其聚客效应保证了旅游客源市场、扩大了宣传效果,从而有效缓解旅游的淡旺季问题,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影响力;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与旅游形式的多样性拓展了体育运动的形式,为体育活动开展提供服务支撑和资源利用途径,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见图1。
图1 文体旅三大产业关联图
三、长三角一体化下金寨县体育文旅融合动力分析
(一)国家与地方政策出台的扶持,是体育文旅融合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5]。自《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后,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旅游局等多部门发布了影响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旅游、文化产业融合的支持性政策。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指出通过与旅游、文化等产业互动融合,助力体育经济转型升级[6]。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体育与旅游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体育与旅游、文化、健康、科技……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核心任务[7]。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促进健身休闲与旅游、文化、养老、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8]。
2019年3月,金寨县进行机构改革,文化旅游体育局揭牌成立,致力于产业的融合大发展。2020年9月,江浙皖沪三省一市体育局联合印发《长三角地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探索区域体育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促进长三角体育融合和活力迸发。中央和区域政府的政策支持使产业之间的壁垒界限削弱,为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外部条件,在产业融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政策的倾斜和资源要素的配置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良好的旅游产业优势和丰富的文体旅资源,是体育文旅融合的基础
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三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良好的旅游产业基础能够带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有助于形成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体育旅游。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区位、交通、资源条件优越,近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旅游富县”战略,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并取得显著成绩。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金寨县上榜。近年来,金寨县荣获多项旅游荣誉称号,如安徽省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体育旅游示范县、“中国长寿之乡”、全国文明县城等等。全县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稳步增长,旅游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图2、图3)资源共享是产业融合的基础。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这里走出了59位开国将军,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享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美誉。红色历史辉煌灿烂,红色资源积淀深厚,红色基因丰富多彩。金寨县地处大别山核心区,自然环境优良,绿色资源丰富,素有“西山药谷”之称。森林覆盖率达74.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坐拥“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天马自然保护区以及“人间天河”淠史杭工程的两大重要水利枢纽——梅山、响洪甸水库。金寨县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6家,获批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1个,中国传统村落5家。近年来金寨县积极探索体育旅游和户外运动发展之路,在省内和周边区域率先建设了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以及户外运动基地、汽车营地、运动小镇,并通过承办全国性大型赛事宣传推介体育资源。金寨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被评为中国登山协会2019年度推荐最美步道;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作会发布的“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中金寨红岭公路汽车自驾线路获评“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线路”。详见表1。
图2 金寨县2015—2019年旅游人次及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金寨县文旅局统计)
图3 金寨县2015—2019年旅游综合收入及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金寨县文旅局统计)
表1 金寨县文体旅代表性资源一览表
金寨县特殊的红色文化和山体水文植被等绿色景观,为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户外运动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依托文旅资源开发的体育旅游区别于传统的观光旅游,既提高了旅游独特性和观赏性,又能最大限度保护资源,在原生态的基础上带动三大产业的发展,发挥集群效益。
(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持续的经济增长,是体育文旅融合的动能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和消费升级,人们为了强身健体、为了远离都市、为了陶冶情操,开始走近自然、亲近自然,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徒步旅行、游泳、登山等休闲户外运动,充满刺激冒险的冲浪、攀岩、潜水、越野等极限运动也备受年轻消费群体青睐。2015—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从1.71万亿增长到2.2万亿,年均增长速度在13.4%左右。随着户外运动的普及,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也不断提升,年消费投入也有了明显的增长。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较快,是我国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区域。2015—2017年,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从5589.66亿元增长至7473.5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在15.7%左右,远超全国水平[9]。与此同时,人们的旅游需求、旅游观念和旅游方式也发生了从“走马观花”到“参与体验”的不断转变,旅游形式的多样性和旅游者对文化的探寻让体育旅游产业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这些都为体育文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由国家统计局数据及2019年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9年,我国GDP总量为98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6.0%;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合计23.7万亿元(详见图4),约占全国的23.9%,同比增长6.4%,高于全国增速0.4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以百分之四的国土面积撑起了中国GDP总量的近四分之一,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之一。2019年,长三角四省市的常住人口总量达2.27亿人(详见图5),占全国16%。沪苏浙皖互为最大的客源地,据统计,2019年安徽省接待国内游客8.2亿人次,其中沪苏浙来皖游客占比达18.2%。江浙沪庞大的人口基数为金寨县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强大的群众参与群体和市场需求为体育旅游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寨县《“十三五”文化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落实职工带薪休假,鼓励有条件职工实行2.5天灵活休假,释放文化体育旅游消费巨大空间,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进入爆发期。
图4 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及增长率(数据来源:2019年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5 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常住人口数量及增长率(数据来源:2019年各省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金寨县体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一)挖掘文旅资源,强化文旅要素在体育产业中的表达
文化资源是体育文旅的核心竞争力。金寨县可围绕特色景观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结合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自然地理、生活艺术、民俗风情、精神信仰、历史名人等全面挖掘、梳理、研究、保护工作。依托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底蕴,发展精而美的特色体育经济,构建体育文旅产业体系。开发建设长三角区域体育+研学旅行基地、特色体育旅游小镇,在基地和小镇建设中将体育运动、传统医药、大别山饮食、农耕文化、自然观光、红色文化杂糅为一体,弘扬当地文化;研发独具金寨特色的体育文创旅游产品,例如以红军人物和故事为原型,进行Q化的艺术处理,以独特的视觉张力设计红色体育文创旅游产品;立新品牌,推动金寨县体育旅游品牌的培育,创造独特的体育旅游IP,发挥市场要素在体育文旅新产业中的表达,同时加强各要素融合发展。
(二)创新体育产品,打造长三角精品体育旅游目的地
1.创新培育户外运动基地
金寨县可依据旅游资源特点和户外运动功能需要,创新培育一批户外运动基地,作为金寨文体旅融合的重要项目支撑。具体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山、水、谷、林、路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地貌特点,打造几处主题鲜明、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和功能完备,集山地观光、户外休闲、生态度假和红色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民健身户外运动基地,争创建设国家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基地(表2)。在设施建设中着重体现特色区域的整体布局,突出体现原山林地貌的自然特色,保持原生态,体现时代感。
表2 金寨县可开发户外运动基地类型一览表
2.开发高质量体育旅游线路
金寨县内的红岭公路汽车自驾线路是“长三角地区精品体育旅游线路”,该线路是金寨县内的大环线,全程800里,串联了红军广场、鄂豫皖纪念园、汤家汇红色小镇、立夏节起义旧址、大湾村等著名红色文化景点,还串联了天堂寨、梅山水库、小南京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茶山花海、龙津溪地、天水涧漂流等著名自然生态景区[10],是金寨县体育文旅产业融合的最佳产物。但该环线主要是针对自驾旅游者的自驾线路,且环线路程较长,不能满足短途、徒步体育爱好者的需求。建议可结合金寨地理特点与人文历史内涵再开发两条高质量的体育旅游路线,形成西线、东线、环线三大体验型体育旅游线路。游客到达金寨后以金寨县城为游客集散地,从这里出发沿西线到达吴家店、东线到达天堂寨、环线为金寨红岭公路。
西线:红色是金寨县的底色。结合金寨地域特点,设计出北从金寨县城出发,途径梅山、双河、汤家汇、南溪、斑竹园,最终抵达吴家店的一条环西线体育旅游线路,该条线路节点乡镇红色旅游资源集中,且沿途体育元素丰富、自然风景独特,可开展“不忘初心重走红军路”等红色旅游主题的体育徒步活动。开发穿红军服、走红军路、观红色遗迹、吃忆苦思甜餐、听红军故事、上专题党课、重温入党誓词等多元化项目,让体育爱好者和游客在运动中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去感受革命先辈在艰苦环境下,依靠群众,不忘初心的奋斗历程。目标是将该线路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红色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东线:绿色是金寨县的基色。东环线路以金寨县城为出发点,途径白塔畈、响洪甸水库、红石谷、燕子河,最终抵达天堂寨风景区。该条线路以山水峡谷类绿色生态资源为主,在户外体育旅游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天堂寨风景区作为大别山山脉的核心景区,在户外运动者眼中更是魅力无穷。“千里跃进大别山”不畏难、不怕苦、不松劲、不服输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体育运动精神完美契合。该线路可以“徜徉绿色山水,点燃运动激情”为主题,开发马拉松系列、户外探险系列、自行车系列、登山系列、龙舟系列等体育项目,让体育爱好者们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同时挑战自我。
3.协作举办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百花齐放的体育赛事是文体旅产业融合最活跃的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能够很好地丰富举办地体育产品内涵,延长目的地的旅游生命周期。体育赛事的举办可以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同时吸引许多热爱户外运动的观赛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不仅提升了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将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展示给民众。例如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接待中外游客652万人次,旅游景区实现营业收入16270.3万元。赛后,各种大型赛事、演出及高端会议展览在“鸟巢”“水立方”、国家会议中心等场馆轮番上演。截至2018年,累计接待中外游客超过5亿人次。体育赛事给城市旅游带来的助力能量之大,令人惊喜。
近年来金寨县充分利用红、绿、蓝特色资源,成功举办了全国大型赛事: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并打造出“挺进大别山·千里走金寨”系列活动,但是赛事影响力不够,受众面较窄。金寨县应充分重视体育赛事对体育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着力提升办赛品质,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赛事体系。以文旅体资源为载体,举办各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例如MXGP(即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UTMB©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赛、国际马拉松大赛、全国滑翔伞锦标赛等等,从观赏性赛事到体验性赛事,促进国内外体育资源要素集聚;以体为媒,扩大朋友圈,构建联盟平台,联合举办跨区域大型国际赛事,积极探索长三角区域共建共享公共体育服务新机制,实现赛事资源的共享互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溢出”;引导多种主体参与办赛,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创新社会力量举办业余体育赛事的模式,推动体育赛事与资本市场对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的体育竞赛企业。
(三)强化机制保障,构建三位一体保障体系
1.深化政策引领
认真研究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和旅游、体育强国政策,制定金寨县体育文旅融合发展政策及对接长三角体育文旅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形成多种政策配合的文体旅发展政策体系。在制定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时可将体育文旅建设用地纳入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用地规划,年度新增用地适度向文化建设特别是发展文化体育旅游用地倾斜,确保重大体育文旅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供给。制定《金寨县体育文旅产业奖励办法》,对本县范围内在体育文旅改革和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给予重奖。
2.拓宽资金渠道
产业的融合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金寨县应积极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丰富金融支持产业实现路径,在政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吸引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及企业闲置资金进入体育文化旅游业。积极开展文化项目申报工作,利用中央及安徽省大力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动文体旅事业发展。设立体育和文旅产业专项引导资金,对体育产业基地及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升体育产业基地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特色体育产业园区建设、举办重大赛事等领域给予专项扶持与奖励。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文旅产业,出台奖励政策,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落实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文化企业列入鼓励类企业目录,依据政策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文化企业,执行不同的税收优惠,为社会资本进入体育文旅产业拓宽渠道。
3.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名校云集,金寨县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与各大高校、文化机构对接,聚焦体育管理、旅游管理、文化管理等领域,进一步探索构建体育文旅领域人才培养新机制。制定扶持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开通文体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发展体育文旅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深化校企合作,加快体育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与皖西学院体育学院、环旅学院合作,以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试点,联合开展户外运动产学研合作,互相开展成果推介、行业咨询、赛事策划、户外培训、实习实训等项目合作。校、区双方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双方资源,营造良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共同推动金寨户外运动产业升级,为社会、为金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