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学生疑问 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2021-03-25丁守权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史料针对性历史

丁守权

一、有关学生自我解疑能力的培养方面

(一)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

首先,要树立学生批评质疑的信心。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灌输“没有人是圣人,没有人不会犯错”的观念。此外,我们还应向学生传授“从历史出发,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明白只要有相应的史料作为支撑,就允许有不同的看法。

其次,综合展示不同甚至相反的史料。历史教师应在学生充分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发表意见。对于同一个历史问题,不同的史料甚至相反的史料,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意识。

再次,历史教师要善待学生的不同意见。我们应该鼓励和赞扬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不同意见,而不是讽刺他们。

最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挥表率作用。历史教师可以就某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向学生介紹历史学家在这一问题上的各种观点。

(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解疑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解疑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理解了相关知识,就等于解决了自己的疑问。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首先,理解历史背景。理解了历史事件的背景,就等于基本上理解了整个历史事件。可以培养学生通过查阅相关史料,进行历史事件的情境创设,尽最大可能去还原历史,置身其地,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事件。除了了解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外,还要培养学生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阶段、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历史人物的行为。这是历史学习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次,理解历史人物的心境。要了解人物的情绪,也就是要了解时代的影响和自身地位的局限性。要进入历史人物的“内心”,情况的真实性非常重要。历史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情境的创造本质上是一个主观认识的过程。既要把“景”“物”的发生理解为当时当地的必然,也要了解其中的缺陷,借鉴其经验和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从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来培养学生的心灵,从而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最终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解疑释惑的能力。

最后,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造成的结果,对于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有着非凡的意义。大多数情况下,历史事物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些知识单放在每一个独立的框架内,学生们往往看不出其关联性,学习起来会摸不着头脑,致使学习效率不高。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便学生自我解疑,可以将相关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二、针对学生课堂疑问,进行有针对的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选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让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如何做到针对学生课堂疑问,进行有针对的教学设计,这关系到一节历史课是否高效,甚至是否有效。

首先,要创设民主的历史课堂氛围。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懂的允许再问;不清楚的允许提问;不同意的允许辩论;允许教师改正错误;允许学生在必要时不举手自由提问。教师也应该注意学生一些看似不相干的问题,因为这可能是学生解开疑惑的最后一道障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参与思维的碰撞。历史课堂的民主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质疑,从而让老师去获得学生的疑问,最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其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补充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之一,但不应是唯一的工具。除了教材中提供的一些总结语外,学生还应该有多种渠道来扩大信息量,不仅要知道历史现象是什么,还要思考历史现象的“为什么”。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史料针对性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