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课后练习,提升语言能力

2021-03-25王小英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王小英

在小学语文学科这个宏伟建筑中,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基石。根据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显性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后练习,通过抓好朗读,重视语言积累,加强语言实践来助力学生提升语言能力。

一、課后练习的显性特点

笔者尝试对部编版三年级教材的课后习题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发现有以下几个显性特点:

首先,语文要素指向明确。如“背诵第几自然段”“抄写第几段”“背诵古诗”对应语文要素积累和背诵;“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对应的是理解能力。

其次,贴近生活,便学易教。课后练习题大多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爱学,乐学。

第三,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的导语“想想”“说说”“讲讲”等,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朗读课文”“默读”“照样子写一写”“想象画面”等语文要素,有机渗透在课后练习中,体现了教学的知识点、重难点以及能力训练点,为教师们备课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提升语言能力提供了训练机会。

二、抓好朗读是提升语言能力的主线

1.多形式朗读,培养语感

教师应以朗读为主线,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有感情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范读、优秀学生范读中提升朗读品质;在默读、边读边体会、边读边思考中提升朗读思维;在创设情境读、分角色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师生配合读、表演读中得到朗读的乐趣。

2.多层次朗读,提升语感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以朗读为主线,采用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综合运用读好词语、读通句子、读出语气、读懂课文、读出情感、个性化朗读等朗读方法。

三、重视积累是提升语言能力的基石

1.积累语言素材

一方面,积累优秀古诗文。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蕴深远。部编版三年级上、下册的古诗共增加到18篇,增强了课文的人文底蕴。古诗文的课后练习题都要求背诵和默写,旨在语言积累。另一方面,积累精彩词句段。部编版三年级的课后题中有“背诵段落”“画出优美生动的语句”等,都是语言积累。如下册第3课《荷花》课后练习题一和三,分别要求背诵和要求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可以通过配图指引学生背诵,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背诵,还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背诵。

2.积累生动的表达

中年级的学生不仅要积累优秀古诗文、精彩词句段,也要积累生动的表达。如下册第2课《燕子》课后练习题二要求读读,记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教学中,先让学生边读边体会语言的生动表达,接着在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再仔细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词语?比如五颜六色的鲜花,宽敞明亮的教室等。

四、加强实践促进语言能力的提升

1.掌握方法,提高复述能力

三年级的课后练习题有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比如:讲讲这个故事、简要地复述、有个性化复述、根据表格复述、根据提示的词语进行复述。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复述方法,给足时间练习,提高复述能力。

2.内化言语,提升仿写能力

语文课文就是个例子,而课后练习题是提升语言能力最佳的范例。如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课后练习题三:照样子写一写:它把__颜色给了__,__颜色像__,___,___。先引导学生说说秋天的雨还有哪些颜色呢?这些事物的形状像什么?他们会有哪些动作呢?然后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它们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综上所述,研读课后习题,我们可以看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生长点。因此,在教学中,要聚焦教材中精心编排的课后练习,加强朗读、积累、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