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方法,攻克小学文言文难关

2021-03-25谢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意蕴文言文情境

谢静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的大幅度增加,表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已经成为小学高年级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文言文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其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凝练性文字所具有的魅力。站在课标的角度看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不难发现,文言文重在朗读,讲究吟诵。而具有故事性的文言文则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是为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基础,因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攻克文言文难关便成为当前教学的重难点之一。

一、兴趣为首,创造情境

(一)培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普遍基于学习兴趣,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对于陌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说明文言文的形式及其用途。在构建整体性框架的基础上,将文言文所表达的故事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学生更喜欢色彩鲜明的图画、视频以及故事,而小学阶段文言文当中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需要以一种具体和全面的方式,将文言文的主要故事和情节告知学生,这样能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营造文言文故事情境

故事情境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代入感,能够引导他们更好的理解故事并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比如在学习《两小儿辩日》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两小儿”的分组,并要求学生熟读至背诵自己所要参与的对话部分,将其故事和内容以辩论的方式再现出来。在学生辩论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具有情境的背景音乐和图画。在安排情境人物时,教师可以自己扮演孔夫子,而指定学生扮演另外的两个小孩。这样不仅能够使师生关系更加亲近,还可以调节课堂氛围。通过营造文言文故事情境,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逐渐增加。这样,从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当中,不仅师生情谊能够得到加强,也能够达到构建和谐课堂的目的。

(三)课堂中使用简单文言文

文言文还是一种语言,在灵活掌握和使用文言文的基础上,学生的古典文化基础可以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就可以适当使用文言文,在教授现代文章的过程中,使用简单文言文这种非常规的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凝练和其中所包含的意蕴。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设计文言文对话,并在课前告知学生。

二、诵读为主,品味意境

(一)默读

学生是学习文言文的主体,虽然他们对于此种文体不甚了解,但对于这种文体的认识、学习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在接触到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在自主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认识文言文的主要结构和表达方式。可以在课下搜集资料或者是进行小组讨论来了解所学文言文主要表达的内容,加深默读。

(二)听读

在文言文当中,常有同一个字具有不同的读音的情况,而不同读音则表达着不同的内容和含义。虽然在一句话当中并没有明确的标点符号,但却需要进行适当停顿。不同的断句和停顿方式,所表达的意思也存在很大差别。在准确停顿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真正理解到文本大意。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需要督促学生认真听读,注意教师停顿的地方和朗读节奏。

(三)跟读

跟读是由教师和学生同时朗读,学生需要跟着教师的节奏。作为听读之后的步骤,既是对听读的学习和温习,也是学生对文言文正确掌握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部分内容进行节奏的划分。

(四)齐读

齐读是脱离教师而由全体学生进行朗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根据其他人所读方式纠正自身所存在的错误,并相互提醒、相互鼓励。由于齐读是需要全体同学的参与,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默契程度、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更进一步掌握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五)随音乐分角色读

分角色朗读是在掌握文言文大意和结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组间互动朗读。在随着配乐多次阅读之后,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使学生能够真正深入到情境当中,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到文章蕴含的深意。比如在《两小儿辩日》中,教师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三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儿一、小儿二和孔子的对话内容,并安排另一组员负责旁白。在音乐渲染中,在一问一答和辩论的情境中,学生更能够体会到文言文所具有的趣味性和所表达的思想。

三、改写全文,延伸意蕴

小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性,思维更多处于零散的状态当中。在维持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以及能够准确品味其中所存在意境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改写,这在课堂上也是可行性较强的。在改写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借助文中注释再加上自身对文本的理解改为白话文。当然这种改写并非简单机械的翻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适当减少或者增加一些他们认为合适的语句,以保证文章的流畅性和意蕴的完整性。小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在改写完成之后,可以同桌之间进行检查和交流,对其中所存在偏差的地方进行完善。当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推荐一篇他们认为改写较好的文章,并说明改写好在何处。对于改写合理,意蕴较好的文章予以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所学文言文的理解,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字运用能力。

四、小结

朱熹曾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但教材中的文言文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的拓展性训练,引用一些内容简单的课外文言文。教师在创造情境、品味意境和延伸意蕴的过程当中,需要认识到学习文言文还是需要关注活用方法,多加训练。小学高年级学生与初中生的学习紧密相关,通过小学阶段所培养起的文言文学习兴趣和科学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進入初中之后可以初步适应难度较大、篇幅较长和数量较多的文言文学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田头小学 谢 静

猜你喜欢

意蕴文言文情境
文言文阅读专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