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铲子的都活着,挖黄金的死了
2021-03-25冯仑
冯仑
经常有人讨论:当一门生意特别火的时候,就是在“风口”上的时候,要不要凑个热闹?我觉得最好不要。你真正要做什么,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竞争能力、愿景、喜好去做擅长的事,而不应该盲目地去跟风。因为大家都挤进去的时候,竞争会变得非常激烈,不仅机会变少,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相反,如果你在热闹的生意或者说风口的周边找机会,没准儿赚钱的机会反而比较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我给你讲个故事,一百多年前美国的淘金热。由于美国西部的艰苦条件,很多人死在了淘金过程中,剩下的许多人也由于金矿之间的竞争并没有赚到太多钱。但是当地提供各种生活、生产服务的人,比如卖食品的、卖水的、提供住宿的、卖挖金矿的铲子的,因为需求大增,赚了很多钱。
1848年,美国旧金山的一名木匠詹姆斯·马歇尔建造锯木厂时,在推动水车的水流中发现了黄金。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全世界的淘金热。意大利人、巴西人、西班牙人纷纷涌入,旧金山居民从1847年的500人,增加到1870年的15万人。
在淘金热期间,还有一个叫米尔斯的人也来到了旧金山。他没有采挖过一克黄金,相反,他向淘金者们出售铲子等工具,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又开了一家银行,供淘金者们存储获得的利益。之后在他的帮助下,加利福尼亚银行在旧金山开业,之后很多年,它一直是该地区最大的银行。
作为一名淘金者,米尔斯从来没有淘过金,但他抓住了淘金热的浪潮,利用其周边的机会迅速成为那里最富有的人。而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淘金者都没有发财,许多人甚至家败人亡,包括最早发现黄金的马歇尔,身无分文,在一间简陋的房子中去世。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有一些解释,叫媒体效应。所谓的媒体效应,就是指因为宣传,全社会都认为这个行业特别能赚钱。你想象一下,挖到的沙土用水洗一下,就能捡到一勺子金,多么诱人。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员、资本都涌入这个行业中,但是大量涌入的人群很难建立起特别的优势。大家如果都一样,突然增加了很多人来竞争,产品又是同质化的,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停地压低产品价值、劳动价格以及供应商的价格,过分竞争其实赚不到钱。
相反,对于那些提供铲子等物的人来说,他们做的事缺乏媒体效应,没有人会报道说,生产一把铲子能赚好多钱,就算写了也没人看,他们做的事太普通,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人加入。于是,卖铲子的人,就在平静的过程中,在没有大竞争的情况下,缓慢但有效地积累了自己的优势和财富。
所以,当一门生意变得十分火熱,仿佛人人都能从中挖到“黄金”的时候,最好去找一些周边没那么多人注意的行业,类似于卖铲子的行业。躲开巨量竞争,提供相对优质的服务,反而更有赢的机会,更有长期发展的可能。
(秋水长天摘自《扛住就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