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化教学的研究

2021-03-25付艳丽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题化教学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摘要:问题化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计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团队合作,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化教学;策略探究

问题化学习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问题贯穿始终,通过问题的发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思考,使学生在發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化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课前抛疑,带动学生预习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自主能力较差的一个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作用,通过课前抛疑问,带动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通过老师在课前提出一些疑问,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范围。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厘米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身高有多少厘米,或者是将身边的一些物品的长度用厘米为单位来表示,让学生在身边找出五个长为10 厘米左右的物品。教师在课堂之前就将这些疑问留给学生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前理解厘米,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探知能力,从而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也为之后的一些功课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加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扩展“厘米”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书本知识,还能够进一步地实现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了解学生基础,设计层次性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很多新知识都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为学生总结知识点,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为学生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1)一个长方形长 10 米,宽 5 米,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形周长是 40 米,宽是 5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 一个长方形长 10 米,宽 5米,在这个长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最大面积是多少? 剩余长方形面积是多少? 这三个问题虽然都应用长方形面积的知识,但是第一个问题只需要简单应用公式即可;第二个问题需要从给出的周长和宽来计算长方形的长,然后再计算面积;第三个问题要灵活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剪下的正方形有无数种,需要找到最大的一个,要求学生有更强的理解能力。

上述案例,教师从基础知识入手,层层设计问题,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拓展,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优化问题顺序,降低理解难度

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一些数学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陈述,学生很难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会积压很多知识难点,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逻辑性很强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优化提问顺序,先从形象化的知识入手,步步深入,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具象化,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找到知识形成的规律,降低知识理解难度,不断攻克数学难点。如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竹长10尺,现想要用这些竹竿截取3尺和4尺两种长度的短竿,请大家算一算,想要各得到100根短竿最少需要多少根原材料?如何截取最恰当?对于这种题,如果让学生单独思考,学生很难找到切入点。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获得两种不同长度的短竿,有多少种截取方法?”学生认真思考后得出,有三种不同方法:①将一根10尺长的竹竿截取成2根3尺长和1根4尺长的短竿;②将一根10尺长的竹竿截取成3根3尺长的短竿,剩余1尺;③将一根10尺长的竹竿截取成2根4尺长的短竿,剩余2尺。教师继续提问:“哪种方法最节约材料。”学生毫不犹豫地指出是第一种。教师再次提问:“能不能只用第一种方法得到两种长度不同的短竿各100根?”学生略作思考,回答不能,因为用第一种方法得到的是2根3尺长和1根四尺长的短竿。对于四尺长的短杆,不足的数量应该如何解决……

四、小学数学创设问题的原则

(一)启发性与探究性。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与意识基本上处于空白时期,过于直白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拓展。因此,为引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头脑思维,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与探究性,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与兴趣,启发学生运用大脑思考与探究。(二)渐进性与挑战性。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学习积极性,过于困难的问题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信心,而过于容易的问题又无法带给学生学习成就感,并且对于学生的提升毫无作用。因而,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渐进性,循序渐进增加问题难度,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增加问题的挑战性,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成就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构建,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创设创新型课堂,充分利用问题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探索知识,保持学生对未知知识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泉动力。同时,教师在课下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建问题情境的原则下,开展问题情境的教学,积极制订课程规划,保证课堂的稳步进行。

天津市静海区子牙镇子牙新城第一小学 付艳丽

猜你喜欢

问题化教学策略探究小学数学
民族预科大学语文课堂的“问题化教学”
问题化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化教学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有效应用探究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