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信在中专助产《遗传与优生》中实施混合式教学的尝试及成效
2021-03-25冯否梅
冯否梅
《遗传与优生》是中职助产专业的一门专业学科,该学科旨在培养能运用相关知识进行遗传与优生的咨询和指导,能配合医生进行产前诊断,能胜任母婴保健工作的助产士。此学科是一门前言学科,科学研究一直在前进,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获取相关知识,丰富学科知识体系,非常重要。
中专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助产专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表达能力欠佳。但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运用网络能力强,可塑性强,喜欢突破传统的学习方法。
综合分析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笔者尝试利用微信作为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取得较佳效果,特成此文,与同行共勉。
一、对象
选取我校2019级助产专业的其中2个班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班作为实验组,2班作为对照组。2个班在专业、人数、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余2个班级作为参考组。
二、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授课老师相同,参考组授课教师的年资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授课老师相同,教材、课时和授课计划一致。
(一)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理论讲授和面授实操为主。学生分学习小组,小组长督促组员,科代表督促小组长,严格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二)实验组
1.课前准备
(1)组建《遗传与优生》公众号,用于发布学习内容。
(2)学生分小组,每小组6~7人,全班分为6个大组,小组长分别组建小组微信群,教师组建组长群。线上随时推送学习任务,跟踪学习进度,线下以小组的形式围坐,协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评定形成过程性成绩。
2.教学实施
(1)教师将每次课的内容制作成精美的网页,网页内容以微视频、微资讯、微讨论、微知识、微故事等碎片化知识为主,画风轻快有趣,科普为主,融入课程思政。按教学进度发布并推送。
(2)发布小组任务,组内组织讨论和学习,小组长监察和反馈组员学习情况。
(3)课堂上,一节为面授课,系统讲授,帮助学生将线上碎片化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另一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收集、讨论和汇报。
(4)实践课,安排学生到社区医院和医院妇产科见习,体验遗传与优生咨询的实际操作,通过义工下乡进行健康宣教的模式,让学生主动摄取知识,组织小组专题社会调研,切实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5)课后通过微信发布问卷星,学生直接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及作业的批改。对于案例分析,以学生口述为主,通过语音形式发送。
(三)参考组
按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授课,不加干预。
三、效果评估
(一)考试成绩
课程的考试必须反映课程设计的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定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我校《遗传与优生》教研组统一本课程的考核:
1.过程性考核(50%):①听课笔记(10%):一方面能督促学生认真上课记笔记,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听课笔记,能了解学生是否抓住了学习的重点,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②课前学习(10%):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掌握运用各方资源自学的技能,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③课后小测(10%):通过成绩分析,找到学生的薄弱知识点;④课堂发言(10%):遗传与优生咨询,是一种沟通技能,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本学科要培养的一种能力,而课堂发言,是检测学生表达能力和临床思维的一种方法;⑤实验报告(10%):本课程的实践课时为6学时,注重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实践开展情况的一种方式。
2.终结性考核(50%):以理论考试形式进行,对理论考试的内容进行优化,注重案例分析,将一些概念融入案例题,重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估
课程结束后,教师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问卷。由学习委员发放,实验组班级无记名填写,当场回收。发放问卷 42份,有效回收率100.0%。
(三)教师教学评价
由学校教研处统筹,学生评定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以班级和学科为单位,每个学生给每个教师分项目评分,教研处根据评定的分值,确定学期教学优秀人选。
四、结果
1.三组期末总成绩的比较(见表1)
2.实验组对混合教学的效果评价(见表2)
3.教师评价平均分比较(见表3)
调查显示,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案例分析类题目的得分,不仅可以看出学生的临床思维,还能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绝大部分学生认可该教學模式,尤其是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构建课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应用该教学模式,助产专业的学生能更清楚该门学科的临床意图,图文并茂,配合音乐的各类小视频、小链接,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病患感同身受的职业善良,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关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技巧。
五、反思
(一)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课程思政要求高,耗时耗力
教师要有一定的制作和剪辑微视频、制作精美网页的能力,同时要有一定的课程思政能力,善于挖掘德育渗透的知识点。制作课前学习的内容,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教师要具有统筹学生参与课程的能力
如何监控和促进小组的讨论活动,如何利用小组长协助完成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如何持续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等等,无一不在考验教师统筹学生参与课程的能力。当然,前难后易,一般经过三次课,学生就基本能掌握混合教学的学习要点。课堂有张有弛,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
(三)学生手机管控的把握
手机使用宜疏不宜堵。不加指导的中专生使用手机,主要是用于游戏、看电影,刷抖音和朋友圈。混合式教学能最大程度霸占学生玩游戏和刷抖音的时间,在课堂上有监督地使用手机,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学生对手机瘾。
六、结语
通过第一轮的教学试验,我校遗传与优生学科组一致认为,混合式教学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值得推广。此后,将由学科组统筹,集组内力量,积累资源和经验,将混合式教学模式申请为课题,实现资源和经验的共享,为培养合格的助产士助力提供良好条件。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