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研究
2021-03-25邓敏张鹏鹂郝臻孙碧璇朱小彤
邓敏 张鹏鹂 郝臻 孙碧璇 朱小彤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扩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对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在学术界,尽管有大量学者进行了“双师型”教师问题研究,但多停留在浅层次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究竟什么是操作性强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等尚未深入研讨。本文立足广东省,针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围绕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及问题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成形于国家政策层面,其研究主要经历了概念的提出、内涵的深化及培养途径的讨论三个发展阶段,当前研究集中于国家政策解读、问题及对策探究和国外相关经验启示等方面,而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丰富。
第一,“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外部环境,存在教师专业标准缺失、教师来源差异较大、教师培养平台不够、培养体系不清晰、教师评价和激励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第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在动因,主要存在职业规划不清、专业理论和技能失衡、专业发展途径受限、个人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
第三,“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的差异性和层次问题。不同学历教育层次的院校教师,不同学科属性的教师,不同来源的教师如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外引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在培养方式上有所区别,不同类型教师群体可以尝试互助互学。同时,依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双师型教师每个成长阶段的发展重点不同。如“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双师”素养阶段、“双师”资格阶段、“双师”熟练阶段及“双师”专家阶段。
总之,“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的相关研究比较单薄、零散,现象研究多于本质讨论,培训体系的要素缺乏归纳和整合,体系的逻辑关系急需梳理。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情况调研与分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
2019年1-2月期间,工作小组通过问卷星调研工具铺开了辐射全国的网络调研工作。线下线上的两次调研,共发放教师问卷190份,回收教师卷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4.74%,其中来自广东的有效问卷64份。共发放教学管理者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13份,有效率86.67%。
(二)“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调研结果
以“目前对您而言,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措施”为题,从学习培训、参赛参会、课题项目研讨、企业实践锻炼、指导参赛等方面提供备选,从教师、教学管理者两个角度进行调研,得到调研结果如下:
1.教师方面
在全国范围的调研中,专业教师认为对于“双师型”培养途径“非常重要”选项的排序依次为:“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参赛”“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参加职业竞赛”与“师带徒学习”“参加社会相关培训”“出国进修”“自学”“参与项目或课题”“高校进修提升学历”“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见图1)。而将“非常重要”与“比较重要”选项叠加后的排序则为:“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与“指导学生参赛”并列第一,其次为“师带徒学习”“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参加社会相关培训”,然后“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参加职业竞赛”和“高校进修提升学历”并列,而后为“出国进修”“参与项目或课题”“自学”。
而在广东范围的调研中,专业教师认为对于“双师型”培养途径“非常重要”选项的排序依次为:“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参赛”“参加社会相关培训”“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与“师带徒学习”“参加职业竞赛”“出国进修”“参与项目或课题”“高校进修提升学历”“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见图2)。而将“非常重要”与“比较重要”选项叠加后的排序则为:“师带徒学习”,“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与“指导学生参赛”并列第二,“参加社会相关培训”“参与项目或课题”与“自学”并列,“参加职业竞赛”“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高校进修提升学历”“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出国进修”。
2.管理者方面
在对教学管理者的“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措施”调研中,选择“非常重要”选项的排序依次为:“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与“参加职业竞赛”并列第一,其次为“指导学生参赛”和“师带徒学习”,然后依次为“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参与项目或课题”“高校进修提升学历”和“自学”,“出国进修”“参加社会相关培训”和“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
而將“非常重要”与“比较重要”选项叠加后的排序则为:“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与“指导学生参赛”并列第一,其次为“参加职业竞赛”“师带徒学习”和“参与项目或课题”,再次为“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自学”“高校进修提升学历” “参加社会相关培训”和“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最后为“出国进修”(如图3)。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的调研结论
首先,绝大多数的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都认为有效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措施包括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参赛、师带徒学习、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参加社会相关培训、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参加职业竞赛、高校进修提升学历、出国进修、参与项目或课题、自学等重要途径,认为这些培养途径重要程度为“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均超过3/4。
其次,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绝大多数都认为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是首要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而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是重要性相对排在最末的。其次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参赛、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参加职业竞赛、师带徒学习等培养途径。但不同的是,对于大多数专业教师而言,次重要的培养途径是指导学生参赛、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参加职业竞赛、师带徒学习。而对于大多数教学管理来说,却认为其次重要的培养途径依次是参加职业竞赛、指导学生参赛、师带徒学习、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
最后,专业教师中,认为参加社会相关培训和出国进修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高于参与项目或课题、高校进修提升学历的人更多。而在教学管理者中,却认为参与项目或课题、高校进修提升学历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高于参加社会相关培训和出国进修的人更多。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大多都认为自学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途径,认为其“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占80%左右。
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构建
通过对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教师的调研分析,我们发现,现有的 “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从教师的来源来看,绝大多数是从院校直接毕业或从企事业单位转行,极少来自行业企业。因此,教师们的职业起点在“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及专业实践”方面相对欠缺。第二,不管是专业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在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因素、培养途径都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于“双师型”教师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但是,对于自身“双师型”教师的满意程度却相对不高,对于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具有较高的期望值。据此,基于实际需要,需要探索建构逻辑清晰的、切实可行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一)遴选“三背景”,严把“入口”关
根据相关政策,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
据此,职业院校在招聘新的专业教师时,应依据“三背景”(学历背景、专业背景、工作背景),严格把关。在学历背景上要求“本科以上”,确保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通识素养。在专业背景上要求专业对口,确保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准和技能素养,例如,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要求酒店管理或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在工作背景上,要求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使得教师在来源上与行业企业及专业实践具有紧密的联系,确保教师的实践技能,具备指导学生创业和就业的能力。
(二)坚持“强优补短、多措螺旋”的培养原则
坚持“强优补短、多措螺旋”的原则,逐步将专业教师培养成基础型双师、骨干型双师、专家型双师和领军型双师。基础型教师,是指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和“高级工以上专业技能证”(简称:“双证”),能完成规定的教学和企业实践任务。骨干型双师指在基础型双师基础上,完成校、企科研项目任务,胜任课程开发与建设,获得市级奖励或成果。专家型双师指在骨干型双师基础上,能胜任专业建设、引领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项目攻关。领军型双师指在专家型双师基础上,能引领省级以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项目创新,成果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调研分析,针对专业教师个人的学历背景、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和相关资格证书情况,分类侧重施策。如对于来自酒店管理或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本科毕业、酒店工作经历不足三年的专业教师,在首先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和“高级工以上专业技能证”后(或同时),要同时在学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简称:“教育力”)和酒店行业胜任力提升上着力。而对于来自酒店管理或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方向本科以上毕业、酒店工作经历三年以上的专业教师,在首先取得“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和“高级工以上专业技能证”后,若为“本科+大部门经理”,则着力提升其学历和教育力;若“硕士+主管或小部门经理”,则着力提升其行业胜任力和教育力,等等。同时,根据专业教师个体情况,多措并举,使其能力螺旋提升,逐步达到基础型双师、骨干型双师、专家型双师的要求,最终成为领军型双师。
(三)构建“四要素”培养过程体系
“四要素”培养过程体系包括培养目标体系、培养内容体系、培养实施体系和培养保障体系。本文以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为例进行探讨。
第一,培养目标体系。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最终目标是要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双界素质、四维能力”的专业教师。这对专业教师的学历,教育域中的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职业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实践创新和科研能力等都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培养过程的目标体系中应涵盖此四大方面。
第二,培养内容体系。重点是在培养内容上相应地需要涵盖教育教学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行业胜任力和创新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不断学习专业新知识、职业教育新理论与职业新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与此同时,要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还应涵盖通识知识与技能,以让其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
第三,培养实施体系。培训目标的达成关键在培养实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施主体有校本培养、国家平台培养、校企合作培养和自学等,其中国家平台培养主要包括学历提升培养,教育行政部门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等各级培养计划,及其他海外培训;校企合作培训包括校企合作平台及相关行业培训。研究调查发现,大多数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及教学管理者认为,“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及专业实践”是目前教师们最欠缺的,而“企业实践或顶岗挂职锻炼”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首要举措,效果最为显著。校企建立全方位、多深入的校企关系,实施专业教师下企业、企业大师进校园的合作机制,不仅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有利于职业型人才的培养。职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相关培训、师带徒学习、自学、出国进修、高校进修提升学历、指导学生参赛、参加全国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参加职业竞赛、参与项目或课题、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等培养方式,多管齐下,切实提升双师素养,提高双师能力。
第四,培养保障体系。培养实施成功与否在于培养保障体系,包括政府层面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机制保障,培养培训具体执行机构的执行保障(师资、内容、条件、时间等),企业平台保障和被培养者自身对培养执行的保障等。其中,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的作用至关重要,职业院校应舍得投入,加大投入,形成常態化、常规化的培训制度和审批流程,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各类各层次培训,取得双师资格,不断提升双师跨界综合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相关机构及教师个人的协力联动,才能最终真正达成“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成效。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全球视野”“双界素质”“四维能力”检验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检验和考核评价体系。例如,通过课堂教学基本功及信息化教学、领导及组织教研活动、课程开发与建设等检验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水平和能力;通过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及专业实践、指导学生实践或创业、大型项目承担、校企合作项目承担、行业贡献及社会服务等方面检验专业教师行业胜任能力和水平;通过指导学生比赛、教师参赛、校企项目攻关、教学改革、科研课题等检验专业教师的跨界融通、双界知识和能力迁移、专业建设、科研创新及行业贡献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建议专业教师的视野高度和宽度。
在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检验和考核评价双师型教师的实际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要形成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发双师型教师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实现,最终达成“全球视野、双界素质、四维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如图4)。
四、结语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虽然以扎实的调研为基础,多角度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据此,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构建了职业学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但达成培养目标有赖于培育过程中各环节和各要素的具体落实,同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办学层次甚至不同的地域,在“双师型教师”的具体培养上是否存在差异或有多大差异,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课题项目: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7-2018年度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803Z12)。本项目主要由广东省旅游职业技术学校邓敏、朱小彤、郝 臻、张鹏鹂、孙碧璇研发。]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