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2021-03-25焦映臻

科技资讯 2021年3期
关键词:干预影响因素现状

焦映臻

摘  要:学业倦怠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业与身心健康,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年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和心理界的关注。该研究根据在北京、武汉、河南、安徽、福建、兰州地区上大学的部分本科生的学业情况,对他们学业倦怠的现象、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对全国大学生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倦怠  现状  影响因素  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c)-0228-03

Abstract: Burnout is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ir study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has a great impact on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is issue by the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ome undergraduates in Beijing, Wuhan, Henan, Anhui, Fujian and Lanzhou,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academic burnou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n proposed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 to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burnout; Current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rvention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或缺乏主动力时感到的疲劳和沮丧,从而产生一种恐惧对待学习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没有远大理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压力大、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学习恐惧症。

1  现状

我们团队从北京、武汉、河南、安徽、兰州、福建分别选取了3所大学,并对这18所大学的本科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调查发现,女生的数量普遍比男生多,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数量普遍比大一、大四多,所以对学业有倦怠的大学生基本聚集在大二、大三年级,可见,性别和年龄对大学生学业倦怠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即使是对学业有倦怠的大学生,成绩处在偏后位置的并不多。有些学生是长期处于学习倦怠状态,有些只是在面临重大考试前有此现象。所以,像期末考试、学科竞赛、资格证考试等重大考试前夕是大学生出现学业倦怠的高峰期。

2  影响因素及原因

2.1 北京地区

对北京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自律性差、无法维持学习热情及周围诱惑大。老师和同学给予的压力大、父母期望高、无法维持学习热情及学习无计划对他们的影响相比其他城市偏低。因为生源地为北京的学生,大部分更愿意留在北京读大学,所以在北京读大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北京本地的学生。北京的教育资源丰富,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老师和家长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建设,所以均会尽量不给学生过大的压力。生源地非北京的学生之所以报考北京的院校,大部分也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留在大城市发展,所以他们大部分对自己的未来和学习都非常的有计划和规划,而且为了能够留到大城市發展,他们自己本身就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大部分的压力来源其实是自己,而不是父母、老师和同学,但由于长期的努力和奋斗,他们也会无法维持学习热情。

2.2 武汉地区

对武汉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自律性差、无法维持学习热情、周围诱惑大及学习氛围差。学习能力差和对未来无规划对他们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城市偏低。对于生源地为武汉本地大学生,武汉属于一线城市,经济相对发达,教育资源较丰富,教学水平相对高,培养出来的学生眼界相对开阔,对未来自己的规划且学习能力相对较高。对于生源地非武汉的学生,武汉名校众多,能够到武汉读大学的学生基本都是佼佼者,这些学生之所以报考一线城市的大学,也是希望能够留在一线城市发展,获得更好的资源,所以他们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对未来也充满着规划。结合北京的数据可以发现,在相对发达的城市读大学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差和对未来无规划这两个因素对学生学业倦怠产生影响的比例相对于其他相对不发达的城市是较小的,即城市是否发达,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大学生是否对未来有规划有一定的影响。

2.3 河南地区

对河南大学生影响着较大的因素有自律性差、周围诱惑力大、无法维持学习热情、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对专业失去兴趣,周围诱惑大对他们的影响较其他地方较大。河南是高考大省,生源地为河南的学生高考压力大,高考前精神紧绷,所以,在进入大学后,精神有所放松,学习容易松懈,容易被周围其他事物诱惑和影响,导致学习重心偏离严重,不爱学习,注意力自然也会不集中。生源地非河南的学生则是受到了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大学周边的很多娱乐场所,其他不爱学习的学生都会影响到他们。河南的大学专业选择相对较少,只有一个211和少数一本学校,所以他们容易对专业失去兴趣,也很难再找到合适的专业。他们相对其他地区的学生容易对学习无计划和对未来无计划,这和他们的初高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河南的教育发展相对不先进,只有很少初高中会设置职业规划课程,所以大多数学生不爱规划,也不善于规划。

2.4 兰州地区

对兰州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维持学习热情、自律性差、周围诱惑大。兰州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相比其他地区偏高,这是由于初高中的学习习惯影响造成的。兰州的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初高中不良的学习环境以及教育的方式不当造成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大学学习。对未来无规划的学生比例相比其他城市偏高,因为在兰州,很少有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终生规划教育,通常只要求学生考上重点大学,并不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父母期望和认为所学的知识无用对学生的影响相比其他城市的比例较低。因为兰州地区的考生相对于高考大省较少,省内也有高校,并且省内省外的高校对于省内部分考生有优惠政策,故父母的期望较小。兰州处于西北地区,这里的人有着特别强烈的读书能改变人生的信念,大部分老师家长给孩子灌输学习能够改变人生的思想,所以大部分学生不会认为所学的知识无用。对于生源地非兰州的学生,由于兰州就业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希望以考研的方式去别的地区继续深造,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他们不认为所学知识无用。

2.5 安徽地区

对安徽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自律性差、无法维持学习热情、周围的诱惑大和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对未来无计划对他们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城市偏高,学习无计划相比其他城市偏低。安徽经济不是很发达,教育水平也不是很好,因此,在安徽读大学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安徽本地学生,外省学生不多。由于安徽基础教育阶段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阶段通常是靠老师家长要求监督为主,学生自控能力并没有得到培养。同时,由于大学生活比较丰富,影响学习的事情更多,而学习又比较枯燥,所以他们易受其他事物影响,注意力不易集中。安徽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老师家长只要求他们学习,并没有让他们考虑过将来的发展问题。因此他们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也很迷茫,在大学进入专业学习后,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和定位,学习也没了动力和目标,所以对未来无计划这一因素的影响相比其他城市偏高。由于安徽的学生基本都是接受应试教育的,所以他们都比较擅长安排如何进行学习,对于学习都有自己的思路,故学习无计划这一因素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城市偏低。

2.6 福建地区

对福建大学生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对未来无规划、学习氛围差、周围诱惑大、无法维持学习热情、自律性差。对未来无规划,学习氛围差,父母期望、学习能力差、所学知识无用和学习无计划对他们的影响相比其他城市偏大。这与地区经济发展有关,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是中国距东南亚、西亚、东非和大洋洲最近的省份之一。福建是侨胞侨乡的人口占比最大的一个省份且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深远,加上海外经济对本地小农经济的冲击,海外经商致富成为许多福建人的选择。在此大环境下,福建大学生容易发现读书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同时面对众多选择,大学生对未来难以规划,对学习也倍感迷茫、缺少计划,产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无用的感受。与此同时,家长会认为孩子的学习优秀才能在福建这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找到好机会、好资源、好出路。结合近几年福建省高考成绩排名来看,福建省基本处于中、下游行列。学习氛围差,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能力差。

3  干预措施

3.1 建立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管理及评价机制

第一,学校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合适和有价值的课程和学科内容,让学生明确这些学科的性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同时要有高能力的教师通过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和技能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第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可开展多种讨论会、研讨会及对问题解决的讨论等,让学生参与有兴趣的项目;同时在制订教学计划和策略时允许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第三,规范考试制度,增加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的比例,杜绝考前划范围的现象。

3.2 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目标

目标激励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方式,在学习倦怠的预防中,可以引导大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业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难以实现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过低没有成就感,难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在攻克每个目标时,要为自己制订好学习计划,并在实行的过程中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会学习,有效学习。

3.3 互相及时沟通,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定要和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发展情况和填报的专业的学习状况,也要考虑自己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合这个专业。学生入学后,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系统,开展一系列心理导向活动来引导不同时期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预见性。同时,要加强学校、家庭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和辅导员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尊重和理解他们的选择并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3.4 大学生要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有效地应付压力

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调控和适应能力。一是学生要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身个性修养,锻炼坚强的意志。二是学生应该培养对同学对老师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建立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学生遇到挫折或困难时,要有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

3.5 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与斗志

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让大学成为培养大学生精神资源的中心,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意志砥砺的机会,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通过灵活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热情与活力,克服日常生活中的慵懒思想,呼唤自信,振作精神,让年轻的学子们激荡起应有的活力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章红艳,谢玉露,王馨怡.大学生学习倦怠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9(9):177-179.

[2] 马幸会,邵明华.低年级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青年与社会,2019(20):235-236.

[3] 程姣.本科生学业倦怠现状与成因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4] 张安涛.大学生学业倦怠现象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91-192.

[5] 孟丽红.学业倦怠的成因与干预[D].西北师范大学,2017.

[6] 张霞.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控制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干预影响因素现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